01.23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序


你每天都必須做的事情是什麼?吃飯睡覺打豆豆?

不,還有洗澡。

剛看到電影名字的時候,小兮嗤之以鼻,“洗澡”有啥可看的,但看了眼主演是朱旭老爺子,小兮還是點進去了。

這是一部有味兒的國產老電影,1999年在加拿大上映,全片由三個大老爺們出演父親老劉、長子大明、次子二明的角色,講述的,還真就是“洗澡”這麼一件事。

《洗澡》,由張楊執導,豆瓣評分高達8.4分。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這裡的“洗澡”,可以是動詞,可以是名詞,還可以是一個意象詞,以意象詞看,“洗澡”是有味兒的——父子間的人情味。

而能把“洗澡”這麼一件生活小事演出味兒來,這三父子到底都做了什麼?又或者說,導演都做了什麼?

偏紀錄片式的拍攝風格,打造一個真實的北京小市民生活

關於朱旭老爺子對角色的詮釋,圈內人不止一次誇讚他的演技臻於化境,能把故事演成自己的生活,而張楊善於捕捉大眾生活,小人物的生活姿態。其偏記錄式的拍攝手法和寫實布光的使用,將“洗澡”的真實和小老百姓的真實都一一放到了我們眼前。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老劉和二明的生活步調一致,甚至可以說是很固定的。

將澡堂子的牌子一一翻面、給各種洗澡巾高溫消毒、打掃拖地撒水玩、放工後兩父子換上一樣的藍色運動裝跑步,從小巷子,到公園裡,從一起跑,到兩父子小比賽偷跑,一起在澡池邊泡澡,順便玩玩憋氣的遊戲等等。

可以說,朱旭老爺子把老劉那種“老頑童”的調皮寵溺姿態都給了二明。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二明的智力低下,讓他的心緒一直處於孩童的狀態,和所有孩子一樣,這個時候的他,也愛玩愛鬧,對喜歡的東西有不同的執著,對依賴的人,有全身心的信任,而老劉總是停下步伐,以孩童之姿和二明打成一片。

而對大明,他的態度顯然是沉默許多的,甚至有埋怨,也有失落,尤其是當大明說要訂票回去的時候,他神情和動作的黯然,和一個老父親渴望孩子陪伴,又不願表現出來,生怕干擾了孩子前程和決定的那種悵惘一模一樣。

大明離開幾年,即便成家也沒有回來,只有二明的那張讓人誤會的明信片才將他帶了回來。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誰注意到,當老爺子在飯桌上說“出差啊?吃的還習慣嗎?”“你能回來看弟弟,我挺高興”他們之間的生疏和隔閡,就已經一目瞭然。

有句話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大明孤身一人到南方去闖蕩,數年不回,除了一個可以郵寄的地址,兩父子之間,像是沒有再多的聯繫了。

之前曾經看到過一張這部片的海報非常有趣,仔細看會發現老劉、大明和二明的身體傾向完全代入了他們的角色情緒。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老劉作為父親,維繫著兩個兒子的關係,他的身體側向二明,腳也是往二明的方向走,但跨出去的腳卻轉了個方向,面向著身後的大明,這是身為父親的不捨,兩個兒子之間,他親近小兒子,卻又想多看看大兒子。

二明也是自然而然地靠在老爸身上,那神情和姿態,是滿目的天真和親密的依賴。

大明雖說身體是側向老劉,但雙腳卻是大跨步試圖向外走的,可他的手,卻和父親交叉在一起,說明大明和家人之間,一個想走,走不開,一個想讓對方留,卻留不住的矛盾和距離。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除了海報,電影全片,無處不體現著導演對細節的用心,即便是布光的使用,也處處是驚喜。

自然光的影子落在他們身邊,那種似有若無的自然光感柔和了他們的生活姿態,讓整個片子有種安逸的舒服,但同時,這樣的光影也將他們的情緒變化襯托了出來。即便是看著他們三父子在光影中的動作狀態,我們也能看到他們之間關係的不一致和距離感。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創造了一個讓人擔心的角色

共情,是一部電影在塑造角色時最容易打動觀眾的一點,不管是將自己代入到角色裡,還是將自己代入到角色相關的人物裡,那種情緒的變化都是最刻骨的。

《洗澡》裡給我們塑造了一個最讓人擔心的角色,對,就是二明。

二明是個智力不全的孩子,除了這個,其他與正常人無異,但也正因為他智力不全,才讓人憂心憂慮。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電影放映過半不久,老劉在他最愛的澡堂水池邊安詳離世的時候,畫面給了二明在翻牌子的特寫,他的情緒上是明顯低落的,而大明關燈的動作和老劉關燈的順序也是一樣,雖說這裡暗示了大明往後的選擇,但在這之前,二明呆呆地看著電視上講述的甲蟲蛻變,幼蟲把命運交給了自然的“動物世界”時,他似乎就已經明白了生死離別的許多事。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但第二天一早,他還是和往常一樣,是一種習慣使然,但也是一種在熟悉的事情中找安全感的做法,只是這個時候他還不懂老劉為什麼不在了,也許懂,只是他不願意接受。

他近乎偏執地重複著那些事,直到大明狠下心告訴他,爸爸不在了,死了,他才將情緒釋放了出來,像一個落水的孩子,茫然無助地痛哭。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老劉不在了,澡堂不營業了,隨著拆遷,周邊的人家被安排到了各個地方,人氣四散。

原本熱鬧的澡堂,再也沒有了引吭高歌的聲音,沒有了蛐蛐的叫聲,沒有了幾個老人家逗趣的聲音,更沒有了他們搓澡修腳淋水的滋滋聲,那種安靜和冷清讓人害怕。

小兮特地看了下進度條,劇情還有近30分鐘,剩下一個智力不全的孩子,一個著急回南方的男人要怎麼演?

一個離不開澡堂和父親,一個離不開他的家庭和事業,這兄弟倆該何去何從。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和預想的差不多,大明果然是將二明放在了瘋人院一類的地方,但這樣的地方冷冰冰的,沒有一絲人味,更沒有二明熟悉的人和物,他的反抗是顯而易見的,但為了看住二明,他們不惜七手八腳地幾個人圍住二明,增加了他被圍困的恐懼,而不是試圖去了解二明的需求和行為習慣。

只有在家裡,他才有全身心的安全感,但要拆除掉的家,不再熟悉的人,未知的恐懼和迷茫籠罩著這個孩子。只有大胖留下的那一個錄音機裡的《我的太陽》能稍稍安撫他的情緒和失落。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小故事和突兀的西北風情亂入讓影片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小老百姓的生活,不像許多電視的主角,總是有那麼多的酣暢淋漓,跌宕起伏,他們有的,全是平淡。

電影的開局便是人工智能洗澡的一個片段,看的時候還讓人滿心驚訝,原來90年代就已經有這麼先進的洗澡技術了,隨後畫風一轉,卻是一室旖旎的手工搓澡,泡澡的畫面,這是影片中的第一個巨大的落差。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許多人對這一段的解讀,都是對“新舊更替”的說法,但其實這個片段似乎還有意無意地引導我們用同樣的落差去看“洗澡”全片的那些不一樣的片段。

比如說,老劉離世後,二明看的電視節目“動物世界”,講述的關於甲蟲的蛻變和生死,就是在過渡,是給二明灌輸生死離別的觀念,也是在有意無意地引導我們對故事的感受性。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大明和父親之間,有隔閡,更有疏離,他是慢慢相處中才懂得了父親對清水池的執著,但二明卻不是,他始終就在父親身邊,他見證了父親在清水池邊那些無數的生活小奉獻,和甲蟲一樣的奉獻。

所以他對爸爸的死,用的是“咱爸犧牲了?”這樣的名詞。

什麼是犧牲?

沒有奉獻,何來犧牲?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同一個意思,不同的一句話,在大明心裡,爸爸是壽終正寢,是一個老父親的必然走向,在二明心裡,爸爸卻是犧牲,是英雄的長存,甚至我們能感受到,許多年後,大明心裡的父親形象會慢慢淡去,但在二明的心裡,父親的形象會因為英雄的精神而愈發高大。

這樣的差別是導演竭力想讓我們記住的。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同樣的例子,還有那幾段加起來長達十幾分鐘的西北風情,關於水的執著,用這麼一段與電影整體風格完全不搭的電影語言表現出來,乍一看,確實是很突兀的。

但細細品,這些片段卻告訴了我們很重要的訊息,那就是他們的母親是西北人,對水有和西北人一樣的執著和渴望,同時,也似乎在告訴我們,老劉也很大可能是西北人,畢竟那個年代,跨幾個省找個女人成婚的幾率不大。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那麼,老劉這一輩子對水的執著就水到渠成了吧?

清水池邊,有一塊牌匾,上面赫然寫著“上善若水”四個字。

上善若水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在道家的學說裡,水是至高品性的象徵,水至善至柔,與人無爭又能容納萬物,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度。

“洗澡”這個故事中,每一個片段都是平鋪直敘的,幾乎沒什麼情緒的波動,但總能在不經意間牽動我們的情緒起伏。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全片裡,唯一能看到最大起伏的,就只有二明走丟的那一段。

老劉第一次對大明說了重話,也是第一次,向大明發洩了自己作為一個父親的不滿。其他的時候,我們彷彿看不到他們的情緒,卻又被他們的情緒轉變牽著走。

老劉在清水池邊,為別人接骨、緩和夫妻關係,擋住被脅迫還債的何壯,默認大明拿錢幫何壯,每一件都是他做慣做熟,不求半分回報的小事,他心中的那種淡然處世,和水的本質也是一樣的。

把“洗澡”演出味兒來,這三個大老爺們是怎麼做到的?

“洗澡”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小事了,但圍繞著“洗澡”的,還有三父子之間關係的洗滌和暖化,還有大明終於明白的父親苦苦守著的人情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