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關雎》哪裡體現出徳?

Asd雪婷



田野252932016


《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為中國先秦時代民歌,後世引為男子求愛詩,其中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廣為人知。

結合歷史時代具體情況來看,這並不是一首愛情詩,原因在於其中提到的“琴瑟友之”、“鐘鼓樂之”,表面上看是各種求愛的手段,實際上是今人忽略了琴瑟與鐘鼓在先秦時期的用途,不是一般的樂器,而是祭祀專用的雅樂,不像現今社會小夥子拿把吉他隨意彈奏個小情歌,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古人讀《關雎》,認為這是后妃之德,對於《詩經》的解讀最可靠的注本當屬齊魯韓三家《詩》和《毛詩》,這些注本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孔子,弟子一代代傳下去,到了漢代書寫成書,裡邊的解釋自然最具權威性。

《毛詩》裡關於《關雎》,后妃之德也……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足以說明是后妃賢德為君王挑選賢女所作。

其中提到:"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不齊的荇菜,順著水流在兩邊採摘,那賢德美好的淑女,日夜想要尋得,尋之不得,日夜牽掛,輾轉反側而不得眠。鄭玄在《毛詩傳箋》解釋道:“服,事也。求賢女而不得,覺寐則思己職事,當誰與共之乎?”

所以實際上指的是后妃擔憂求不到賢女與之一起採摘挑選荇菜,輾轉難眠,因“鐘鼓琴瑟”之物,應是為了祭祀先祖,而不是男子對女子的求而不得。當然了,流傳至今,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下衍生成為男子求愛詩,算是古為今用,仍然不能掩蓋其最初體現的后妃之德。

延伸:何為毛詩?

西漢時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所輯和注的古文《詩》,也就是現在流行於世的《詩經》。 《詩經》作為中國文學史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毛詩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紹本篇內容、意旨等,是由孔子及弟子代代相傳成書的,具有絕對的權威性!


晴空莽莽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裡面,為什麼要舉關雎這種鳥類?這都有很深的含義。因為關雎這種鳥類找了一個伴侶之後,終生不換,非常守節,這個男女當中都有道義,有恩義。為什麼要用關雎來敘述夫婦之間的道義?告訴你連鳥都知道要忠於它的伴侶,那我們當人更應該忠於我們的伴侶。「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荇菜」是一種植物,是專門在祭祀祖宗的時候要採來祭祀。諸位朋友,荇菜都是誰去採?都是媳婦去採,媳婦採來祭祀祖宗,這個意義非常深遠,足見娶媳婦要娶有賢德的女子。


LHC否極泰來


要了解《關雎》中所包含的“德”的內容,可以先從《詩經》的作用說起。

先秦儒家把《詩經》看作是教化的工具。《論語》載孔子庭訓,訓子的第一句話就是“學《詩》乎?”對弟子也提出同樣的要求:

“小子!何莫學夫《詩》?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在孔子看來,學習《詩經》的作用可謂大矣:可以激發志氣,可以觀察天地萬物,可以知曉人事得失,可以融入社會、立足於世,懂得與人合作的道理,也可以表達對不滿,掌握如何批評上級的方法,近可以用來事奉父母,遠則可以用來事奉君王。

傳說是孔子弟子子夏所著的《毛詩序》就提出詩歌要“發乎情,止乎禮”,詩歌的作用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發乎情”,這是“民之性也”。詩歌就是抒發感情的,當一個人心有所感,情感勃發之際,必然要有所宣洩,這是人的天性所決定的,正所謂“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但情感的宣洩不是濫情,不是毫無節制的,要“止乎禮”,就是要受“禮儀”的規範,受社會規範的約束,這才能體現“先王之澤也”。

至於《詩經》如何完成“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作用,這要從“風”說起。

風者,諷也。《毛詩序》說:“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這就是《詩經》的現實意義所在,對下可以教化百姓,對上可以批評統治者,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可以怨”。而且“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

作為《詩經·國風》開宗明義第一篇,《關雎》是合乎教化標準的。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就評說《關雎》說:“哀而不傷,樂而不淫,雖詩歌,亦教訓也。”

孔子說過:“《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樂”、“哀”,是“發乎情”;而“不淫”、“不傷”,是“止乎禮”。

用現代人的眼光觀之,《關雎》就是一首愛情詩,描寫的是一個青年男子在河邊遇見勞動中的年輕女子,心生愛慕,之後日夜思念,展開追求,最後結婚,夫妻恩愛的過程。這些細節描寫構成了全詩的主要內容,但最值得關注的是詩中的幾個比喻。

詩的起句,以“關關雎鳩”起興。按理說,起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其作用純粹只是引出下文。但這句話除了起興的作用,還暗含的“比”的因素。

朱熹的《詩集傳》說:“雎鳩,水鳥也。狀類鳧鷖,今江淮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並遊而不相狎,故毛傳以為摯而有別。”朱熹之注,要旨在於“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和“偶常並遊而不相狎”這兩句。也就是說,這種鳥是有固定的配偶,而且非常專一;它們生活在一起,且相敬如賓,絕不會有不合禮儀的過於輕浮的舉動。

詩中正是以雌雄雎鳩,暗比下文的“淑女”和“君子”。

詩中言“淑女”而以“窈窕”冠之,窈窕,言其幽閒貞靜,正是孔子所說的“思無邪”的意思。這裡沒有後世豔俗詩文中“眉如柳葉、眼似秋波、口含朱丹、腮凝白雪”之類的容貌描寫,描寫的只是她美好的氣質。君子,則是指有道德修養的人。《詩經》中的男子,大多稱“子”,而像描述始亂終棄的男子則稱之為“氓”,只有強調其德行高潔的人,才會稱“君子”。這裡同樣沒有描寫翩翩少年如何風姿綽約、如何玉樹臨風。因此,詩以雎鳩的雌雄相感,引出的“君子”好逑“淑女”,可謂妙合無間,絲絲入扣。

另外兩個比喻是琴瑟和鍾,詩中以琴瑟和鳴、鐘鼓相應來比喻夫妻恩愛、生活和睦。

僅就這幾個比喻所蘊含的象外之意,我們就可以說《關雎》是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

一是男女雙方是正人君子和窈窕淑女。雙方看重的都是對方的德行修養,而非對方的美貌或帥氣,更不是脂粉掩飾下的妖冶和偽娘、小鮮肉只會翹蘭花指的做作。

二是男子追求女子是以結婚為目的的。有句名言說一切不以婚姻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以此觀之,君子雖“好逑”,但絕非耍流氓,而是正當的、合乎禮儀的戀愛行為。

三是婚後生活的和諧。結婚之後,夫妻生活是“琴瑟友之”,是“鐘鼓樂之”,夫妻相敬如賓、和睦恩愛。沒有娶到手就不珍惜的現象,更沒有始亂終。

因此,《毛詩序》才會說《關雎》是“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從戀愛之初選擇對象的標準,到婚後夫妻生活的相敬如賓,都可以是天下人學習的楷模。


歷史的犄角旮旯


前言

《詩經》又稱《詩三百》,是儒家經典,《詩經》的精華部分是十五國風,而《關雎》就是第一篇,可見在古人心中,它是十分重要的。我認為《關雎》主要體現出的“德”有以下幾點:

1.中和之德

孔子評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首詩,君子雖然因為想念淑女而輾轉反側很久,但是始終保持著理智,寤寐思服,將自己的行為控制在“禮”的範圍之內。

孔子認為君子與淑女的愛情,發乎情,止乎禮,感情有節制,是中和思想的表現,也是天地的道德準則。

《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2.五倫綱常之德

在中國社會,講究五倫綱常: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在《禮記》中說:“夫婚姻者,萬世之始也”。

也就是古人認為夫妻是很重的,因為小家是國家最小的社會單位,家庭穩定能夠促進社會的穩定,而一個家庭最基礎的關係是婚姻關係。《關雎》中的求偶現象便是婚姻關係的開始。

朱熹《語類·中庸》說:“夫婦者,人倫中之至親且密者。”清代理學家戴震《法象論》也說:“人之倫類肇自男女夫婦。”

足以看出古人對夫妻綱常十分重視,而《關雎》是一首愛情詩,愛情是夫妻關係的開始。文中淑女和君子之間琴瑟和鳴的諧和關係,是古代夫妻關係的標準。這也是為什麼要把《關雎》作為首篇的原因之一。

3.后妃之德

《毛詩序》中說:“《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後人認為,這首詩更多的是替自家夫君尋找德行淑良的賢女,而不是男女之間的愛情,

《鄭箋》中說:“后妃覺寐則常求此賢女,欲與之共己職也。”,
《女兒經》:“夫無後,勸納妾。”
孔穎達《毛詩正義》:“《關雎》之篇,說后妃心之所樂,樂得比賢善之女,以配己之君子

我們且不說這種說法對不對,在古代,妻子為丈夫尋找賢淑的侍妾,輔佐丈夫,那是值得肯定的事情,能夠體現妻子的明理大度。

朱熹認為,則認為君子和淑女是指周文王和太姒,他們結婚之後,因為太姒幽嫻貞靜的品德,所以寫了這首詩。

後記

這首詩的主要內容,寫的是一個君子對淑女的求愛過程,集中反映君子求偶時的心裡活動、神情和動作舉止,君子的行為符合儒家“禮”的規範,所以在《論語》中孔子評價它具有中和之美。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從《關雎》的戀愛過程和求偶過程中,總結出五倫中的夫妻綱常,後來又認為這篇詩是妻子為丈夫求娶賢女的主母風姿,是後代女子學習的典範。

我認為,這首詩是愛情詩的典範,它表現出了男子戀愛過程中忐忑不安、思之如狂的心理狀態。,寫出了廣大青年男女的情感,這是我們喜歡它的原因。至於哪裡體現出“德”,古人的說法不一,在當今時代,也沒有必要細究。

一家之言,請多多批評指正!


書文小品


雜文論壇:“《關睢》哪裡體現出德?”四海家園,七彩人間。古往今來的“男歡女愛”九曲衷腸與萬種風情,形象生動地裝點出一幅魂牽夢繞、百味人生的醉美憧憬之理想圖畫。誠然,具有古風神韻的《關睢》情歌,實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版稀世珍品。創作者以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為詩歌曲賦為主題引線,通過層層深入之漸行漸近,輾轉反側,日夜相思的真誠追逐與傾心愛慕。恰到好處的表達了古代好兒郎那種賢達聖明之君子風度。與此同時,也揭示了深閨淑女這般知書達禮,僅以瑤琴示友,暗送秋波。卻不曾跨越雷池半步。此時此刻的“男歡女愛”,既表現得淋漓盡致之高尚情操,又珍藏著心心相印的青春醉美境界。情景交融,觸類貫通。此等古風神韻所採摘出來的時代愛情之花,風光靚麗,異彩紛呈。與之現代才郎、秀女追求時尚新潮的龍吟鳳戲比較起來,古典風情的“男歡女愛”,更加回味無窮,引人入勝。這裡所言的就是人類愛情真諦的生命線與誘惑力!!既有天長地久、永恆不變的人類社會發展基礎,又有幹秋建樹、萬古流芳人文理念之獨領風騷的特色素質及修身養性。


江湖浪子風情豪客


中國第一情詩——關雎

《關雎》是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中的第一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特殊的位置。儘管歷代有各種觀點來論證其所表達的各種深意,但沒有人否認的是,這首先是一首描寫男女戀愛的情歌。

關 雎

詩經.周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首短小的詩篇,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裡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詩都在表現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結婚的願望。第三章抒發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鍵,最能體現全詩精神。

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有待商榷。



倔強的老槐樹


《關睢》可以被當作表現夫婦之德的典範,主要是由於以下特點:第一,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第二,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繫的結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裡“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婚姻理想。第三,所寫戀愛行為的節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麼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裡“輾轉反側”,什麼攀牆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於激烈。


海學390


字裡行間體現著一個德,比如左右流之,寤寐求之,求之不得便怎麼怎麼等的描寫。德是什麼?說穿了就是主觀人性與身外禮儀規範發生衝突帶來的心理糾結,想這樣又怕怎麼怎麼被誤解,想那樣又怕怎麼怎麼被恥詬,從文學角度看是一種純東方式的含蓄美,但仔細分析是可悲的,起碼人性不能自由釋放。不說美德單說德,德這個字實際上是個中性詞,加上美就美,加上醜就醜,發明德這個字的古人若追問他的居心一定暗藏著壞,就愛看人在這個不妥那個不當的徘徊猶豫中痛苦難受的勁頭兒,好像別人情感與理智一糾結一難受他就可以玩味其中了。說歸說,論歸論,我仍然覺得《關睢》是中國文學歷史上的優秀不朽名篇,給讀者聯想的空間很大,真實可信的程度也很高。


蛩嗚齋主


我是百粵天話史,我來回答。

《詩經》我們都知道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雖然上面有三百多首詩,我們也不可能一一去拜讀,可是對於第一首《國風 周南 關雎》中的頭四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是朗朗上口,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更是多少男子追求的標準。這首詩描寫的是男女美好愛情故事,這樣美好的事情,會是寫哪個人的呢?我們不更要問。

詩中沒有寫明是寫誰,不過據漢朝的《詩經》研究權威毛亨、毛萇二人在給《詩經》做了一個序言,叫《毛詩序》就說到這首詩是寫關於周武王的父母的愛情故事。兩位毛老師對《詩經》的解釋,歷代都認為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因此他們的說法還是有很強的說服力的。後來給《詩經》作註解的孔穎達和朱熹對此都舉手贊同,他們兩個也同樣是權威。

我們知道了這首詩是寫周武王父母的愛情故事的背景,我們才好去體會到這道詩要表達的意思。

周武王之父是周文王,其母親叫太姒,周文王有仁賢之德,太姒賢惠。一個治外,一個治內。

然後我們可回到這首詩的第一句,“關關雎鳩”的雎鳩,其頭頂的冠羽,讓雎鳩看起來頗具王者的氣度與風範,突出其高貴的氣質,而且雎鳩與鴛鴦一樣都是成雙成對,感情真摯。

用雎鳩來寫周文王與太姒的愛情故事,有了這些前提後,我們就會處處都能體現出仁德、賢德、淑德、惠德。

注:我們現在稱呼老婆有時也叫“太太”,這個太太就與太姒有關係。

周文王的祖母叫太姜,母親叫太任,加上太姒合稱三太,她們都是非常賢德的女性,後世就尊稱已婚女性為太太,代表他們的賢德直追上面三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