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劍走偏鋒只做難題來短期突破高考是否可行,為什麼?

謎教主


答案是否定的,肯定不行! 根據往年高考考綱和試卷分析,易中難的分值比例總體來說接近於7: 2: 1。你是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行為,這種行為導致的結果肯定是失敗。高考試題中,約有70%~80%的分值,都是基於課本基礎知識的基礎題與中等題。你應該腳踏實地去學習,去努力,不應該劍走偏鋒,只做難題。你可以將時間分為三段。

第一時間段,全面複習,夯實基礎,可以將自己不會的題目寫下來,做分類總結,找出自己學習上的薄弱環節,根據自己的薄弱點,去針對性的進行練習,通過練習,達到全面掌握基礎知識。好的基礎是成功的一半,相信自己,不要焦慮,儘自己最大努力去拿高考試卷中的70%基礎份。

第二階段在努力夯實基礎的同時,進行查漏補缺,理清思路,改進解題技巧,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低級錯誤,掌握一些解題技巧會事半功倍,更有效!

第三階段,做模擬試卷,適應高考難度,對難題進行反思,形成知識體系。抽出一定的時間重新去溫習錯題集。這對你是有幫助的。只要保持認真的態度,刻苦努力的去學習,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績!





jslyxh


高考是系統性考察學生對知識掌握的考試,只做難題是必敗無疑,再加上想短期突破,可行性基本沒有……

高考大多題目是考基礎

高考跟奧賽的區別非常明顯,高考題量大,不管文科理科,一般來說基礎題佔的比例是70%,20%中等難度,10%難題,也許每年的比例會有浮動,但大致是在這個範圍內。奧賽是拔尖型的考試,等級越高題目越少,國際比賽很多就是5道題目。自己做一份練習卷,慣例最難的最後一道題目直接放棄,遇上不會做的也放棄,把會做的題目總分加起來,至少能拿70%的分,也就是說只要把會做的題目全做對,那麼分數也都還勉強看的過去。

做難題需要相對紮實的基礎

學習不是空中樓閣,基礎不紮實,做難題根本無從入手,甚至題目都看不懂。高考的難題不是奧賽的難題,考察的不是天分不是靈光一現,而是紮實的基礎知識的進階綜合運用。萬丈高樓平地起,高考的題目都是從基礎一步步構建起來的,一樓還沒蓋好,二樓三樓就勉強了,再高上去就樓倒了。

短期突破只適合考試技巧

高考的內容是多而全,高一高二沒有掌握好的,要靠高三兩個學期查缺補漏一點點追上來,花的時間必不可少。而且高考的科目比較多,語數英,物生化,史地生,可以短期突破的只能是某些短板科目掌握不牢固的內容。但作為世界上最會考試的民族,考試的技巧是可以短期突破的,比如怎樣猜題,不會做的時候怎麼利用排除法快速解題,先做什麼樣的題目,按高考的時間練習相應的科目,上午考語文,就每天在上午練習語文卷等等。


從小愛搗亂


我個人覺得,劍走偏峰和臨陣磨槍一樣,適合用於知識層面尚淺的小學初中,偶爾瞎貓碰到死耗子考了好成績,但高中不一樣了,已經過了基礎知識積累的時間,而是知識應用的階段了,更加紮實的基礎知識更重要些!


Mr先生Mr


以劍走偏鋒備戰高考不可取。如果你的基礎很紮實,可以做一些難題,不然不建議你劍走偏鋒只做難題。每年高考的題,一般難度的題基礎知識還是佔主要。只有少量的難題,是那些學霸衝擊高分的。備戰高考跟著老師的節奏去複習,把基礎知識放重點,養成細心的習慣,簡單的題別出錯。這樣你的成績就不錯了,當然,在此基礎上,在去練習做難題,那你就是學霸了,一定會考出你理想的成績。


九龍光照


很不可行。

做難題的效率很低,一道題半天做不出來,那就是浪費時間了。高效的學習,對個人來說中等難度的題目保持做題的感覺,偏難一些的題目鍛鍊思維的深度。

查漏補缺,並不是全靠難題,簡單一些題目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