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越是高壓教育下的孩子,一旦擺脫父母束縛,反而更加叛逆,以自我為中心。”你怎麼看?

我有故事誰有酒


高壓教育,也就是指父母的教育模式是屬於控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什麼事就要聽他的。在控制型的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很高,對孩子非常嚴厲。孩子沒有自由的,只有規則。我來具體說一說我的看法:



一、控制型家庭對孩子是低和善的

對孩子低和善是指父母會用一種不尊重的方式對待孩子。比如當孩子作業沒有認真完成,父母變會大罵孩子對孩子發脾氣。責怪孩子就是貪玩,不愛學習,然後再給孩子貼標籤,說孩子又笨又懶。有的父母甚至還會動手打孩子,當著其他人的面教訓孩子,不給孩子任何面子,不尊重孩子。想想看,孩子在這種家庭中,他是不是會感到很憤怒?很壓抑?這就是在高壓狀態下的孩子。

二、控制性家庭對孩子是高堅定的

對孩子高堅定是指父母要求孩子服從自己,父母說的話孩子必須要聽。比如:父母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要孩子認真學。孩子不想去不行,因為交了學費是不能退的。孩子想玩一下手機也不行,因為怕孩子會玩上癮。孩子想關著門寫作業不行,因為父母看不到你在房間裡幹什麼,必須打開門。孩子不上補習班不行,因為別人都在補課。孩子想自己填報志願不行,因為父母比孩子更懂得選擇。



因為孩子沒滿18歲,沒有經濟來源,他們必須依靠父母,給他們提供經濟支持。因此,很多事情被迫服從父母。但內心卻無比痛苦。這些孩子,他們沒有得到過父母的尊重,他們也沒有自己的選擇權,在父母身邊生活非常壓抑。

我也有過這種經歷,很多事情父母都會控制我,那種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在自己工作多年後才慢慢找回了自己。自己給自己療愈。現在已有很多孩子及成年人患有抑鬱症,只是,旁人並不瞭解這些抑鬱症患者,父母也不懂。



孩子的內心其實一直都有非常強烈的渴望,希望能夠擺脫父母的控制,因此,一旦有機會脫離父母,他們便會遵從內心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而在父母的眼裡就成了叛逆,就成了以自我為中心。


當一位父母總是控制孩子,對孩子實行高壓政策的時候,其實父母並沒有培養出孩子的自律的品質。責任人始終是父母。也就是說,是父母逼迫孩子去學習,而孩子並沒有產生內驅力,沒有學習動力。靠外在力量的推動,一旦外在的力量消失了,也就停止了向前運動了。把孩子長期在一種壓抑的狀態下,脫離了高壓,他就會把自己曾經想玩的、想做的事情找時間都彌補回來。慾望壓抑久了就會找個出口來爆發。這在成人眼裡看來就是叛逆。



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學生在高考完以後,進入大學就是打遊戲。因為他們曾經被壓抑得太多。父母的高壓讓孩子認為是為父母讀書,不是為自己讀書。沒有了責任感,所以會報復性的玩。

對父母的叛逆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因為孩子長大了,有了強烈的獨立意識。這是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必然有自己的想法。並不是針對父母而言。有的孩子會因為父母的高壓而導致親子關係遭到破壞,從而用叛逆行為來挑戰父母。

父母要教育孩子,可以給孩子適當的壓力,而不要給孩子過高的壓力。要考慮到孩子的個別差異。網上經常報道有孩子因為受不了父母的嚴厲管教,而離家出走。上海曾經發生一件事情,母親在車上一直批評教育孩子,後來孩子受不了,在車沒停下的狀態下打開車門,從橋上跳了下去,母親後悔不已。

還有的孩子沒有考好,父親一直責怪孩子,後來孩子承受不了壓力從樓上跳了下去。



這樣的悲劇都已經發生了很多。父母的高壓會與孩子產生權力之爭。在權力之爭下,孩子就會出現叛逆。父母只有讀懂了孩子的心,你才能走進孩子心裡,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雨後山林靜


我從小就是在高壓暴力家庭長大。我應該出生在一個不錯的家庭,父親是在公安工作。母親是普通工人,可是我和兩個弟弟,在這個看似不錯的家庭,從沒得到過父母的愛💔我從八歲就開始做飯,洗洗涮涮一切家務都是我做😨稍有差錯,非打即罵!母親心情不好我們也要捱打!所以從小在父母面前,就不能說真話😢總是言不由衷的,說著父母愛聽的假話🙄幼小的心裡壓下層層的恨!總想著快快長大,離開這個可惡的家庭。終於長大了成家了,離開父母的日子,天藍地綠,心裡從沒感到過的那種輕鬆!再也不會無緣無故捱打了,漸漸地不想見到父母,可是每次回家見了父母,他們並沒有改變。依然挑剔不斷,話說的不對啦!一個眼神兒錯了,不理解父母的苦處啦…🕵️我忽然覺得父母是不是也挺愚蠢!他們從不會反省自己的過往。永遠是墨索里尼🗣️現在有理,將來有理,永遠有理。我不再是八歲的小女孩兒了👧言不由衷的話,我已經說的夠夠……夠夠的了……😕我有我的想法,我有我的堅持。父母一言堂的做派!最終為我和父母築起了一道隔離牆。我不會為“天下無不是父母”買單……。我更同情被動來世最不幸的,我們這些兒女😪


晨光白旭


我覺得不見的是孩子接受的是高壓的教育,他將來擺脫父母的束縛之後會更叛逆。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關鍵是還得看當事人。

首先作為父母,如果我們孩子有問題,肯定得嚴加管教,這個責任責無旁貸。假如我們的孩子學習不上心,個人行為不規範,作為家長只是偶爾抬頭看一眼,沒有任何實際行動來制止和改善它,那麼家長就是失職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心目中嚮往的生活就是自由自在,想幹什麼幹什麼,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可是現實並不是這樣的,學齡階段我們要學習,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學會照顧他人,孩子們也是需要有義務的。家長作為過來人和孩子的監護人,會有責任和義務,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更好的人的,所以有時候看起來的高壓,實質上是想把孩子往一條更有前途的路上引導。當然我覺得家長也不是說僅僅是一味的高壓,在高壓的前提下肯定跟孩子是有必要的溝通和疏解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古話,永遠不過時。

其次作為孩子來說,即使是父母一直在高壓,那他也會長大,在成長的過程中,他會越來越理解父母,因為他在父母的高壓之中受益了呀,假若沒有父母的嚴格管理,他可能早就迷失方向了。這時候他應該反過來感謝父母對自己的嚴格,在過去的經歷當中,他身上的壞毛病和不足點早已經被改造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自己應該是90%以上的完美啊!我覺得跟同伴相比,他不會再叛逆,而將會越來越出色。

萬一出現了像題主說的那樣的情形,在父母的高壓教育之後,孩子離開父母之後變本加厲地叛逆,那隻能說明他是一個不爭氣的孩子,不上進,無感恩之心。


Julia平常心


首先高壓教育,並不適應每個孩子,有的孩子能承受,但是有的卻承受不了,高壓教育不是錯,錯的是你的方法和方式,

同時高壓教育伴隨的會是,父母的專制,家庭關係的不和諧,而父母習慣於凌駕於孩子之上,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就會讓孩子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深感委屈和壓抑,孩子會認為自己不能達到父母提出的要求 ,自己很沒用,同時父母的喋喋不休和嘮叨會使孩子“覺得很煩”,這就為孩子以後的叛逆買下了禍根,父母過高期望值、不良得教育方式,同時會使孩子失去愛心,分辨是非,自控和自我做主的能力。這才是孩子叛逆的主要原因。

所以當孩子一旦擺脫了父母的這種束縛,那麼這些問題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想大家都知道彈簧效應,彈簧開始壓迫的越狠,一旦壓力消失那麼他的反彈也會更加厲害。

個人見解,歡迎評論。


風中小樓


我們農村在教育孩子上,有句俗話叫做“規矩多大膽多大”,意思是說,教育孩子時,控制性越強、打壓得越厲害,孩子的反抗性就越容易反彈,類似於那句名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也就是問題中所說的高壓教育吧,然而結果卻不盡然是“一旦擺脫父母束縛,反而更加叛逆,以自我為中心”!



職場上有個彈簧法則,也就是說一個人越能承受壓力,那你的彈性將越大。即你在職場中越能承受折和屈辱,那麼你也就越能承擔責任和壓力,同時你也就具備了擁有更大權力的潛力和機會。將這個理論用在家庭教育上也是一樣的,那些在父母高壓式家庭教育下,能夠較好地把自己的幼稚和稜角磨鍊的圓潤的孩子,將來到了社會上,不是雄才大略、成就斐然,就是大奸大惡、不可一世;總而言之,在高壓式教育之下,庸俗平凡的孩子並不多,要麼成為很有出息的好孩子,要麼成為很有水平的壞孩子,因而對於高壓式教育不能一概而論。



高壓教育下出來的孩子,即便將來擺脫了父母束縛,變得叛逆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仍然是極少數,大多都是老實本分的孩子。高壓教育首先讓孩子從小就具備了規則意識,一旦違背規則就必然會受到懲罰,這非常有助於幫助孩子樹立規則觀念,並且牢不可破;高壓教育其次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敬畏習慣,知禮數、懂進退,非常有利於孩子成為一個教養良好和遵紀守法的人;再者高壓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具備感恩之心,能夠使孩子明白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來之不易,從而懂得珍惜和感激。總之,高壓教育可能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但絕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和更加自我!



根據反彈理論,確實有部分孩子在高壓教育下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那也是因為他本質上就不是好孩子。從遺傳和變異學說來看,有些孩子從祖輩那裡遺傳了太多的惡性因子,精神思想裡的壞東西太多了,或者換一個說法,叫先天性壞種,這種孩子無論什麼樣的教育都只能加速他變得更壞,尤其高壓教育可能更加激起他的反抗,讓他身上的壞因子更早爆發。例如二戰首惡希特勒,戰後就有很多謠傳,人們十分擔心他的遺傳因子波及後代,所以千方百計加以預防和干涉。這個論調是有哲學依據的: 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影響內心發揮作用,只要內心存在,一旦外部條件具備了,就會加速事物的變化發展。



綜上所述,筆者並不贊同這個觀點,依據彈簧反彈理論,高壓教育下,確實會激發孩子的反彈,但是更多的是好的方面的反彈,讓孩子更具有能力和更堪當大任,當然也就會變得更有出息。同時,筆者並不反對,少數本質上就不咋樣的孩子,在高壓教育下,有可能變得更加不可理喻!


自在人生wub


生活就像彈簧,成長需要有壓力才能有活力和動力,但是一旦壓力過大就會適得其反,有些人要麼被壓垮,選擇輕生;更多的人在重壓之下,表現出不情願,一旦掙脫束縛就後果不堪設想,這就是現今很多人所表現出來的極度叛逆、自我......

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有壓力,更需要有釋放、能釋放的平臺,這個釋放壓力的平臺就是同齡夥伴之間自由的遊戲:

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以鄰里互助,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一項公益普惠的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即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


育鄰人


家教是孩子們生長的苗埔,應給予愛的滋潤,情的呵護,和為人之道的營養。既有自由生長的寬鬆環境,又要有防止瘋長,蠻長的防範措施,更重要的是因人施教的方式方法。應以教導與誘導的懷柔策略施教。

棍棒之下出孝子,是對孩子個別的行為進行的強壓措施。如孩子幼小,對是非對錯,沒有辯別能力,意識漠糊不清,學到打人罵人不尊重人的壞習慣,還有不懂尊重父母長輩而抬手就打,張口髒話的劣跡,經教育屢教不改的,給予嚴歷的懲戒,認孩子加強記憶,杜絕其野蠻無序的成長,是很有必要的。

有些家庭,因家長綜合素質不高,總以自我意識強加與孩子,重暴力而輕教育,動不動不問是非曲直,就棍棒相加,這樣會摧殘孩子的自我意識,表面上曲意迎合,內心委屈甚至怨恨,產生逆反的判逆性格,也就在所難免。這樣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心理扭曲,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有害無益。

軟暴力對孩子損傷更嚴重。從幼教開始,就不會表揚鼓勵孩子,長期一味的挖苦指責,貶低謾罵,將孩子看的一無是處,逼的孩子無所適從。孩子長期承受冷嘲熱諷的精神剌激和壓力,將會使孩子形成逆來順受,膽小懦弱的性格,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打鐵先得自身硬,教育子女,家長鬚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才能激發出子女優秀的潛質和自信自律的自覺自悟。

家長自身綜合素質低劣,薰陶出來的子女是不可想像的。

在高壓式家教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脫離家庭後,有的判逆心理頑固切持久。但大多數會因生活,工作環境的變化,人際關係的交往,學習和自感自悟,而形成自己獨立的三觀,三情。成為有用的人才。


天馬909張冰河


俗話講壓力多大,反彈多大是有道理的。對一些孩子來講,高壓政策的長期教育,使他們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無論是性格還是情感,一旦他們擺脫了父母的束縛,就會有一種解放了的那種感覺,讓自己的情感式行為,都會以一種奔放的力量發洩出來。所以,這種情況是家庭教育當中的一個弊病,需要年輕的父母注意。我們主張,教育孩子應該從小培養他們穩妥的個性,有張有馳,讓孩子自由地發展個性。所以父母不要對孩子從小過於高壓,高壓施教之後,孩子的反彈力量有時候會形成破壞性的力量。


吉林省律師陳維國


高壓教養的孩子一般都是些高學歷,但高學歷的人不一定就是高素質,只不過是在某個專業領域裡面比較具有高水準、權威性而已;

這種“比較叛逆”體現在與自己父母的意見、看法、做法不同,所做的最終選擇背離了父母之意,但並不是與社會叛逆,這恰恰是孩子的自由之體現,與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

但目前上存有另一種叛逆,這是實際意義上的叛逆,即不遵守社會公德,自由散漫,沒有公德性,自以為是,孤傲獨行,視家長、社會一切之不顧,這才是實際意義上的叛逆。


妙善之梅子


看著現在的孩子揹著大書包,在不同的學校來回穿梭的時候。心裡真的好心疼。家長把虛榮心和攀比心都投射到孩子的身上。自己反而還不知,還自以為是。可憐哪,言傳身教是孩子自由,輕鬆的學習榜樣。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孩子的成長和學習絕對超乎你的想象。醒醒吧,可憐的家長們。問題不在孩子身上,看看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