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何打造出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

鄉里鄉韻


我是“三農”守望者,生態潮人。請關注我,一起探討農業創業發展,分享交流更多的經驗和和知識。


生態潮人


一品,一個主導產業,一村,一個村或相連附近的幾個村的一個區域。打造一村一品應從以下方面做起供參考。

一,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就是把我們鄉村分散農業統一集中在一起,然後把農產品從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要進行產業管理,這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也是實現一村一品的基礎。

二,產業特色化

產業貴在一個“特"字,特也要根據我們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工藝技術和氣候條件及產業持續性,選擇區別於其他附近區域的產業,打造特色種、養、手工及服務特色產業。

三,產業規模化

農村多以分散的小規模經營,加工層次低,產品不達標,農業科技含量低、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問題,解決其關鍵,就是開展產業規模化,分散經營集約經營,集中規模經營。

四,產業標準化

我們在農村要選好一個適合本地發展的項目,然後集中建立一個種植,養殖,手工,服務及農產品標準體系,抓好農產品質量有標準,按要求正確使用農藥和化肥及添加劑等人工合成物質,從而形成一個龍頭,來帶動一個產業,做精做細。

五,市場品牌化

農業逐漸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增強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經紀人及農戶等生產經營者的商標意識,積極鼓勵生產經營者申報註冊,來保護自己和擴大市場面。

六,銷售渠道多樣化

農產品及服務市場銷售,應多渠道,多樣化,可採用批發、商超、網銷,採摘形式等多種營銷模式,多樣化開拓渠道擴大市場。

七,資源合作化

打造一村一品離不開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通過合作化,可吸引資金,留住人才,獲取技術的多方面支持。同時整合優質農產品資源和市場資源,合作抱團發展。


更多三農領域的信息內容,請點擊關注呂步Lubu後獲取更多,如果喜歡請點贊轉發分享給更多朋友,有不同的見解與補充請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


鄉村呂步


2018年以來國家對三農發展戰略,鄉村振興計劃鼓勵農村發展。

在國家推行建設的‘美麗鄉村’中,現在農村基本實現了道路硬化,街道也用上太陽能路燈,晚上出門在不黑。垃圾箱的使用,村民日常生活垃圾也開始放到垃圾箱,環境改善很多。農村廁所也發生了革命,用上了沖水廁所,不在有異味。

這些國家的對農村的基本建設,一村一品農村發展方向,並不是每個村必須是一個發展樣子,而是在某一個區域,根據所在區域的優勢,順勢把他到造成優質產業。比如我們最為常見的煙臺蘋果,因為煙臺這個地方,水土非常適合蘋果種植,產品品質、產品都非常好,在沒有國家統一整合的時候,每個種植戶只是管好自己種的蘋果去銷售,這樣往往品牌度沒有、銷售半徑也很有限。往往大家造成滯銷。

後來國家為解決農民蘋果滯銷的問題,通過大量調研。對產品進行包裝,整個地區的蘋果,都叫煙臺蘋果,品牌的宣傳力度、傳播速度加大。就早就了現在的煙臺蘋果。這樣的一個方式就是我們所謂的農村發展方向一村一品 。

現在應該理解什麼是一村一品發展方向了吧。




起點農業


一哥“合作社人說合作社事”之――

突出特色打造“一村一品”

2019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積極發展果菜茶、食用菌、雜糧雜豆、薯類、中藥材、特色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產業。支持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新發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大力挖掘農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健全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強化農產品地理標誌和商標保護,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為廣大農民指出了一條致富巧路、為廣大三農工作者指出了一條思路,為鄉村振興指出了一條闊路。

一、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突出地域、人文特色是前提。

發展什麼、突出什麼特色、如何突出特色、如何運作特色、如何讓特色出效益?首先考慮的是地域問題,我們國家地大物博,適宜種、養、加工的農、畜產品種類豐富,如何按當地的土地狀況、傳統產業、人文環境、生產消費、市場前景規劃引導好當地特色產業,是當地政府和各級涉農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

在頂層規劃設計上一要突出特色求“只此一家”,二要突出差異求“與眾不同”,三要突出原生態原產地求“地域標誌”,四要突出文化內涵求“故事美麗”。

在農產品生產上要努力實現品牌化,一是要做到人無我有,積極引進新品種。二要做到人有我優,確保農產品質量,確保產品無公害,努力做有機農產品並做好認證。三要做到人優我獨,雞蛋里長骨頭,拉大品種差異。四要做到人家賣農產品我賣工業品,搞好農產品深加工、系列加工、綜合加工。五要人家賣產品我賣故事,把農產品做成故事、做成文化、做成美麗。

二、規劃鄉村特色產業,大數據運用是關鍵。產業發展、規劃先行,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如何運用好大數據,打造農業生產“新計劃經濟”體系,規劃指導當地鄉村特色產業,確保農民豐產豐收,確保產供銷暢通有序,確保不出現“蒜你狠”“豆你玩”現象。

三、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以農民為主體是不二的選擇。常言說的好“高手在民間”,確實如此,大眾的智慧是無窮的,許許多多的傳統手工藝品、民族特色產品、精美小吃、文化傳承製品等等都凝聚了我們中華民族千年的文化傳承,一些跨時空、跨地域的新創意更是一種創造,所有這些都必須建立在農民自發的創造基礎之上,以農民為主體喊出了億萬農民的心聲,創業創新責無旁貸,鄉村振興砥礪前行。

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組織化程度是保證。如何組織廣大農民參與鄉村特色產業經營,要有一定的組織保證,文件明確指出要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家庭農場兩類經營實體為主要載體,更是明確了廣大農民的前進方向,領辦、參辦各類性質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其中的經營、管理、監督、服務,不僅從中收益,更讓廣大農民在參與的過程中迴歸“三農”工作主人公的地位,真正發揮廣大農民的創業創新意願,全力突圍,無往而不勝。





一哥於一


一、定義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以村為基本單位,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

二、要求

專業村主導產業或產品收入佔全村各業總收入的50%以上;專業村60%以上的農戶從事主導產業或產品生產經營活動;專業村農戶從事主導產業或產品經營活動的收入佔農戶家庭經營收入的70%以上。

三、建議:

1、順應自然規律

根據當地地形地貌,種植養殖傳統習慣,引導農民進行規模化種植,產生集體效應,比如某村有種植樹苗的傳統,那麼可以組織村民進行樹苗的規模化種植,組織村民外出參觀學習,引進多種多樣的樹苗品種,形成從種到收到銷售的一條龍服務,將樹苗做成當地的代名詞,產生品牌效應。我所在的農村有一個這樣的村莊,俗稱“苗木村”現在已經發展成經濟苗木、觀賞苗木種植基地,每年給全縣提供大量的樹苗。

2、順應經濟規律

因為氣候,地形,地貌等原因,有的地方不適合農產品生產,那麼可以發展商貿品牌,比如批發零售。有一個村被稱為“百貨村”,該村裡有幾乎一多半的人都是從事百貨副食的批發零售工作,有的在外地開超市,有的搞批發,有的給這些人打工送貨卸貨等待。

3、順應社會規律

有的地方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可以打“文化牌”,比如濰坊的年畫、風箏、泥塑,德州的黑陶、塑料花等等,這些地方可以發揮優勢,做成工藝品的專業村,通過農村電商進行市場銷售宣傳,既可以帶動農村閒散勞動力就業,又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一村一品要體現當地特色,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導產業,為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提供可行性支撐。你覺得一村一品能夠帶動鄉親們發財致富嗎?歡迎留言交流,

我是潤澤遼夏,三農領域創作者,每天更新三農故事,歡迎關注我的主頁。





潤澤遼夏


一村一品:意義為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以村為基本單位,按照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最大化的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傳統優勢和區位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一個村(或一個鄉鎮)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從而大幅度提升農村經濟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

如何打造一村一品,從本意上解釋,就是發展本地特色產業經濟。本地有哪些有特色的地方產品,地方文化產品,地方民俗風情等都屬可開發可深挖的產品,這樣的產業推動必須是市縣區協調統一規化,統一佈局,村民及企業配合統一的步驟,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村旅創客


一村一品的意思是不是,每條村子都有一個特色的產品, 現在雖然比不起以前那麼多勞動力在村裡,但在農村裡面多數是上年紀的人,對於互聯網銷售模式他們都不是很認同,而且他們只認同穩定收購,種出來有人收就可以了,首先你想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產品,只能你先去做實地考察,把每一條村子的特色產品記錄登記,然後再通過你自己的努力推銷,前期量小的時候,農民的積極性很差,想要保質保量保證時效更加難,只要你的量起來了,什麼都好商量,對不對?

我覺得應該先做即時性和預訂性的農產品,就是我去年的想法,因為去年我是自己做,前期收入很差,而且又忙,家人們都超級反對,這是一個因素,另一個因素就是農村人的積極性很差,農村信號差,村裡也有人做這方面的微商啊,所以這個前期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我就是要通過整合農村的每家每戶的農產品,每個村裡選一個合作人,合作人的工作是把每家每戶想要賣的農產品拍視頻或者圖片然後發給自己,自己那就把這些圖片和視頻整理好,放到網上,比如客戶想要買張三家裡的雞,或者李是家裡的菜,或買陳武的大米,都可以下單,然後通過合作人收貨發貨,預訂是訂單的,是客戶想要在哪個村種些什麼東西?養些什麼東西?都可以通過,村裡的合作人,找村裡的農戶去耕種養殖,

反正現在做農產品,電商也是很難的,信息不發達,物流價格太貴,保鮮期不長,等等,都是制約農產品電商的發展,

反正有朋友對這行有興趣的,或者對我叫農產品電商的過程,想了解的也可以問我


微村淘CEO


打造出一村一品特色農業,難度不小。

現在主流還是在打造一縣一品,由縣政府牽頭,企業參與共同打造。

雖然,這幾年農村電商的發展是帶動了農產品上行。但是對於一村一品來說,區域太小,如果村子本身有非常強的特色農產品,並且村上領導幹部願意牽頭來做,而且又有人投錢,估計這樣還好辦些。

不然,真不好打造。


農夫說


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人們的生產、生活的特點有許多不同,區域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等也存在差異。

首先,對於“一村一品”不能盲目跟風,覺得種植、養殖或加工什麼賺錢就去發展什麼,要結合自身實際,科學合理地分析研判,揚長避短,切忌照搬照抄,甚至生搬硬套。

其次,對於“一村一品”不能理解為必須有自己的特色、特點。“一村一品”雖是一個“百家爭鳴”的話題,但不意味著不能走別人走過的路子,如果有符合自身條件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是可以學習借鑑的。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關係也是有利於產品的優勝劣汰,也是做細、做精、做深產業的必經之路。

再次,對於“一村一品”必須是在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定位。發展“一村一品”不僅僅是哪級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工作目標任務,更應該是人民群眾自願、自發、積極參與打造“一村一品”。不激發當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主人翁意識,僅靠黨委、政府,就算招商引資到了很有實力的投資運營方,也是很難成功的,即使成功,也是區域性的短暫成功。

最後,打造“一村一品”應該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為需求。在精準定位“一村一品”的同時,要跟著市場走,眼光要長遠,既要看清楚現在的市場行情,更要準確分析好未來的市場走向,以發展的眼光打造“一村一品”,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和便捷的時代,杜絕“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發生,讓市場成為精準定位打造“一村一品”的最後標杆。



十萬大山哥


1.首先這個村本身產品要有特色,而且這個特色至少是在本市裡面要有特色的,外圍省,全國先不說了。

2.如果產品沒特色的話,還是不要打造一村一品,打造了也是白白浪費相關資金,財力物力等。

3.互聯網時代,信息化透明,沒有特色的農產品,或者是說沒有差異化的農產品,是很難在市場上立足的。

4.如果這個農產品有特色或者有差異化優勢,建議如下:

4-1聚焦一個品類或者再細分到某個領域。成為這個品類的第1名。

4-2聚焦所有資源。目標就是做到這個品類的第1名。比如某地盛產很多毛竹,那就可以在產品上做到劃分某個品類細分化(不管是工藝品還是食品類,要細化到某個品類),做到第一。

4-3你自己劃分的某個細分化領域,因為本身就是市場上競爭很少的。所以成功率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