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安全監管如何主動適應新常態?

李志慨


從兩個方面來講一下個人觀點。

第一,國家改變安全監管體制,成立應急管理體系,目的就是讓管行業的部門落實對本行業的安全監管,正所謂誰負責誰管理,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現在安監局都改名應急局了,職責的劃分越來越明顯,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行業主管部門要適應新形勢,培養、招錄本行業安全監管人才,以滿足實際工作需求,安全監管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術知識,沒有專業人員,安全監管只能流於形式。

第二,企事業單位也要改變內部安全監管的認識,理清安全保障責任和安全監管責任,不能再是與安全沾邊的事都讓安全員去幹了,借鑑國際優秀企業安全監管模式,建立直接責任體系(直線責任體系),破除安全員就是管安全的思想魔咒,去真正落實安全責任制,該哪個崗位負責的責任就還給誰,別讓安全員再背鍋了!否則事故還會不斷!


管理知豬俠


我之前在集團公司管安全,最主要的策略是:以上限為牽引,以下限為紅線。就是整體在保證不出現較大事故的前提下,作出亮點。關於適應新常態,有以下建議:

1.關注國家安全管理動態和方針,及時學習和內部轉化。

2.與當地政府保持較為密切的關係,一方面保持信息暢通,一方面瞭解具體的實施措施。

3.監控公司的安全動態,比如安全事故,隱患數量,風險評估等,根據不同的等級制定不同的措施。

4.與各個部門保持密切的溝通,他們對安全的理解和期望,是後續管理措施的來源。

以上,謝謝!


宗偉Andrew


國家的法律是好的,但有百分之八十的企業不把安全員當回事,安全員連傳達室的老大爺都不如,說重了老闆以及車間都不高興,說你沒事找事引響生產,出了事故一句話我要你幹什麼的。

如果真要把中小企業安全管好,由安監部門牽頭,將各企業將安全員的工資代發,讓安全員放開手腳大幹,發現問題直接找各企業負責人。不行就採取強制措施。


用戶5820452355954


目前國內的安全生產形式嚴峻,雖然安全意識不斷提高。但是放在效益面前還是被選擇性忽略,本人從事一線安全生產監管工作,體會很深刻,一把手一句話安全別啥都重要,但到期開不了工,什麼都白扯。企業效益是領導的業績。完不成生產任務問題很嚴重。手機碼字不容易,求個大拇指


安全第六條


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尤為重要,在要求企業相應持證上崗的時候,監管人員首先要取得資格證,且要細分專業,不能當萬金油,什麼都管什麼都懂點皮毛,只有諳熟法律政策,精通專業,富有經驗,才能執法有力,服位到位,政府監管人員如都有這樣的素質,安監崗位還是香噴噴的,而且會越老越吃香。


不厭安全


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只有這樣見招拆招才能適應新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