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中國十大商幫具體是山西晉商、徽州(今安徽黃山等地區)徽商、陝西、福建閩商、廣東粵商(分廣商、潮商、客商)、江右(江西)贛商、洞庭、(今蘇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東山和西山)蘇商、寧波、龍游(浙江中部)浙商、山東魯商等。也可稱:山西商幫、徽州商幫、陝西商幫、山東商幫、福建商幫、洞庭商幫、廣東(珠三角和潮汕)商幫、江右商幫、龍游商幫、寧波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潮商勢力最大,影響最遠的三大商幫。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晉商凝聚向心力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歷史上,山西商人稱為晉幫。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晉唐時期;但真正崛起於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嘉慶、道光時期已發展到鼎盛,晉商是明清時國內最大的商幫,前後長達500餘年時間。晉商足跡不僅遍及國內各地,還出現在歐洲、日本、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完全可以與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猶太商人相媲美。清朝中葉,山西商人逐步適應金融業匯兌業務的需要,由經營商業向金融業發展,鹹同(1851-1874)時期山西票號幾乎獨佔全國的匯兌業務,成為執全國金融牛耳的強大商業金融資本集團。並形成山西“北號(票號)南莊(錢莊)”兩大晉商勁旅。晉商規模如此之大,延綿時間如此之長,經商領域如此之廣,靠的是什麼?晉幫有自己的經商秘訣:一方面以地域和血緣關係為紐帶,凝聚本幫商人的向心力;用傳統道德規範經商的行為;尋求政治上的靠山,庇護本幫的經商活動。另外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晉商家族的重要傳統之一“學而優則賈”。據說晉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讀書子弟去經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參加科舉考試,甚至出現過獲得功名後不做官而從商的進士。代表人物:山西商人、以誠信著稱,崇信“管鮑遺風“ 代表人物: 中國私家銀行第一人 雷履泰。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徽商賈而好儒徽商與晉商齊名,作為中國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徽商曾活躍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無徽不成商”叫遍天下。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徽州人都是經商能手,他們善於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在買賤賣貴的不等價交換中牟取厚利,大規模的長途商品販運是徽商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囤積居奇、特權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貸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徽商與其他商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儒”字。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鄉,被譽為“儒風獨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現“賈而好儒”的特點,他們的商業道德觀帶有濃厚的儒家味。徽商以儒家的“誠”、“信”、“義”的道德說教作為其商業道德的根本,使他們在商界贏得了信譽,促進了商業資本的發展,是他們經商成功的奧秘所在。代表人物:徽州商幫 徽州(今安徽黃山地區) 以誠待人、以信接物、以義為利 代表人物(紅頂商人)胡雪巖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龍游商幫海納百川當徽商、晉商在商場爭雄之時,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個頗有影響的龍游商幫。歷史上所稱的龍游商幫,實際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團,其中以龍游縣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最為高明,故冠以龍游商幫。龍游商幫雖地處偏僻,卻有著開放的心態,在觀念上也比較新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即投資上的“敢為天下先”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明清時期,許多商人將經營商業所賺得的資金用來購買土地或者經營典當、借貸業,以求有穩定的收入。而龍游商敏銳地意識到,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必須轉向手工業生產和工礦產業上。他們果斷地投入於紙業、礦業的商品生產,或者直接參與商品生產,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給當時封建社會注入了帶有僱傭關係的新生產關係。龍游商人還不排斥外地商幫對本鄉的滲透,並且相處友善,吸收外地商人於己幫,推進了龍游商幫的發展。代表人物:龍游商幫、浙江中部 誠實守信、亦賈亦儒 代表人物: 財可通神,富可敵國的 沈萬山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洞庭商幫善於審時度勢幾乎就在龍游商幫興起的同時,另一個商幫在中國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覺地興起了———洞庭商幫。洞庭商幫是在明萬曆年間才初步形成。當年範彝財色盡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豔羨。他經商成功,一定給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這是聰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這樣聰明的商幫。洞庭商人沒有與徽商、晉商在鹽業和典當經營上爭奪市場,而是揚長避短,穩中求勝,利用洞庭湖得天獨厚的經商條件販運起米糧和絲綢布匹。他們還不斷更新觀念,開拓經營新局面,向外部世界發展著。尤其是鴉片戰爭後,在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鑽天”之術,開闢了買辦業、銀行業、錢莊業等金融實體和絲綢、棉紗等實業。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從事著不同於以往的商業活動,由此,洞庭商幫產生了一批民族資本家,走上了由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發展的道路。代表人物:洞庭商幫、今蘇州市、善於更新觀念、重視依託家鄉,麵粉與棉紗帝國締造者 榮氏兄弟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江西商幫講究“賈德”江西商人絕大多數是因家境所迫而負販經商的,因此,小本經營,借貸起家成為他們的特點。他們的經商活動一般是以販賣本地土特產品為起點,而正是江西商人這些獨特的背景,使得江右商幫具有資本分散,小商小賈眾多的特點。除少數行業如瓷業比較出眾外,其他行業與徽商、晉商等商幫相比經營規模就要顯得相形見絀,商業資本的積累也極為有限。當代著名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作品中,曾經就這樣描述江西布商“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另外,江西商人濃厚的傳統觀念、小農意識也影響到他們的資本投向,只求廣度,不求深度。所以,儘管江西商人人數眾多,涉及的行業甚廣、經營靈活,但往往在競爭中容易喪失市場。代表人物:江右商幫,江西、積極活躍、不避艱險、獨闢蹊徑的鹽業大亨 李宜民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福建商幫亦盜亦商福建商幫的興起,一開始就與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貢貿易和禁海政策針鋒相對。他們走私進行商業貿易,不能貿易時就進行搶劫,他們具有海盜和商人的雙重性格。內外勾結的貿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見的經商方式,他們廣泛聯絡沿海居民,建立了許多據點,利用據點收購出海貨物,囤積國外走私商品,以利銷售,他們不僅在海營商,還有許多也是“陸地商”,“水陸兩棲”,海上貿易也做,陸地貿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國內與國外的貿易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經營,進行多種形式貿易,從而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一個很有影響的地方商幫。代表人物:福建商幫、誠實信用,善用關係 代表人物: 萬金油大王 胡文虎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廣東商幫內涵豐富道光十年,英國議會對曾在中國作過商業貿易的英國商人進行一次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絕大多數在廣州進行貿易的人都一致聲稱,在廣州做生意幾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海外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太陽無時不普照粵人社會。”粵商的輝煌時期,還是在近、現代。在近代,由於外國經濟勢力的侵入以及中國緩慢地邁開近現代步伐,晉商、徽商等因為固守傳統而日漸式微,而粵商卻伴隨著近代廣東商品流通的擴大、商品經濟的發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廣東商人發跡於東南亞和香港、潮汕地區。二次大戰期間,廣東商人雖然曾一度沉寂,但經過戰後若干年的苦鬥,又終於在上一世紀70年代後崛起於中國南部、香港及東南亞。代表人物:廣東商幫、膽大務實、精明靈活、擅長貿易 代表人物: 一代酒王 張振勳。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陝西商幫行道多多在明代的商業界裡,山西與陝西商人為了對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鄰省之好,互相結合,人們通常把他們合稱為“西商”或是“山陝商幫”。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勢力很大,他們從經營鹽業中獲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們內部開始分化,陝西鹽商與山西鹽商分道揚鑣,最終陝西鹽商到了四川獨立發展,這也為陝西商幫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陝西商幫生財的行道較多,在這一點上他們與江西商幫相似。陝西商幫是一個綜合性的商幫,他們對財富的追求與一般商幫相同:儘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陝西商幫以鹽商最為著名,經營布業、茶業和皮貨業也是陝西商幫盈利的重要途徑。代表人物:陝西、當鋪世家 賀達庭家族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山東商幫全民經商因為“直樸單純,豪爽誠實”這一山東人的特點,與別的商幫相比,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顯得單純,直截了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概括起來,就是長途販賣和坐地經商的商業經營方式,講求信用的商品道德以及規範的商業行為。同時,山東商幫裡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此大部分是封建性的商人,這也決定了山東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業資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代表人物:山東商幫 山東 仗義、吃苦耐勞、穩重實幹 代表人物: 東方第一商人孟洛川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寧波商幫後來居上寧波商幫,是指寧波府的商人,以血緣姻親和地緣鄉誼為紐帶連接而成的商業集團。是一個盛行於國內和海外的商幫。寧波商人外出經商曆史悠久,但大規模經商,並且結成商幫則為時較晚。鴉片戰爭後,尤其是民國時期,寧波商幫中新一代商業資本家脫穎而出,把商業與金融業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寧波商幫以新興的近代商人群體的姿態躋身於全國著名商幫之列。他們所經營的銀樓業、藥材業、成衣業、海味業以及保險業,也是名聞遐邇。寧波商幫形成的時間較晚,但其發展勢頭卻非常之快,從它形成之時起,便顯露出它的見識不凡和卓爾不群。他們的活動區域不斷拓展,最終形成“四出營生,商旅遍於天下”的局面。代表人物:寧波商幫 寧波 勇於冒險、以信為本 代表人物: 火柴大王 劉鴻生

盤點中國10大商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