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銅陵義安區:春耕備耕,姜農生產防疫兩不誤

銅陵白姜是銅陵市特色農產品,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雖然姜種還未出閣,但在銅陵白姜種植核心保護區之一的義安區天門鎮,姜農已開始忙碌起來。翻耕土地,挖踩姜壟,有的種植大戶還嘗試運用機械作業,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為姜種播種做好準備。

銅陵義安區:春耕備耕,姜農生產防疫兩不誤

2月21日下午,在天門鎮的一塊姜田裡,姜農陳小九夫婦正揮舞著鐵鍬、鋤頭開溝起壟。"每天早上6點多出門,基本上要忙到傍晚6點左右,一個人大概能踩15個姜壟。"陳小九告訴記者,雖然姜種要到4月左右才下種,但平整土地、挖踩姜壟的工作一定要提前準備好,這對以後姜種的生長很重要。因為疫情影響,雖然家就在附近,但為了減少往返次數,他們隨身攜帶了餅乾、水果和暖水瓶,"餓了渴了就在田裡吃點喝點。"

在銅陵天農白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白姜種植地裡,記者看到,大部分姜田的姜壟都呈橫向分佈,但也有少量田塊的溝壟呈縱向分佈。"我們今年購置了4臺生薑開溝機,進行機械化作業試驗,這些縱向的姜壟就是開溝機挖的。"該合作社的負責人張濤介紹說,由於銅陵白姜近年來的行情一直都比較好,姜農種植熱情高,今年合作社的白姜種植面積擴大到了800畝。

"傳統的挖踩姜壟都是人工作業,效率比較低。而且現在因為疫情影響,不能請太多工人一起勞作,所以我們在借鑑外地生薑種植企業的生產經驗後,嘗試用機械化生產。"張濤告訴記者,人工挖踩姜壟,一畝地需要一個人作業十天左右,機械則只需半天時間。"目前來看,效率是提高了不少,但還得看後期種植的銅陵白姜品質,如果效果比較好,將大力推廣機械化生產種植。"

天門鎮農業綜合站站長李雲龍介紹說,天門鎮是銅陵白姜種植核心保護區之一。近年來,該鎮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發展銅陵白姜種植,打響銅陵白姜品牌。目前該鎮的銅陵白姜種植面積已達4000餘畝。李雲龍介紹說,目前,廣大姜農都積極行動起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備耕,做到生產防疫兩手抓、兩不誤。(楊華 方盼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