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瀘州胡市鎮:“90後”村幹部,用擔當點亮抗“疫”戰場


瀘州胡市鎮:“90後”村幹部,用擔當點亮抗“疫”戰場

四川新聞網瀘州2月22日訊(曾春霞)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胡市鎮有一批90後村幹部投入到抗疫一線,盡己所能、守護一方平安。

辦公室的“守望者”

“請問你們是什麼時候回來的?有沒有去過或者經過湖北地區?”“請自行居家隔離14天,不要出門……”“請繼續摸排你們生產隊從市外返鄉的人員……”這是胡市鎮三教村90後村文書劉強的日常工作縮影。

“我的工作主要就是每天下午快速準確地上報相關疫情統計數據,核實反饋重點人員信息。”根據辦公室分工安排,劉強作為村上的疫情防控聯絡員,為此,他經常自嘲自己就是辦公室的“守望者”。這看起來不用外出走村串戶宣傳的工作可一點也不輕鬆,有時很晚還會接到接到上級文件、工作指令。但劉強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不論時間多晚,只要有新的疫情動態,他都做到及時傳達,及時反饋、統計、上報,協調鎮村幹部、村醫上門監測走訪,確保重點人員居家隔離。

“表格上的這些數據對我來講,不只是簡單的數字,而是對村民一份的交待。”劉強說。

早出晚歸的“狠媽媽”

“和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相比,我們的工作怕要輕鬆得多哦。”胡市鎮金山村村幹部徐春蘭是一位90後,也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徐春蘭就把孩子託付給家裡的老人,每天早出晚歸。她手持小喇叭走村串戶對群眾喊話,利用“當家人”微信群、QQ交流群等實時分享最新疫情通告和防控小知識,轉發抗疫情的正能量視頻、文章,讓村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消除群眾恐慌。同時,她和同事還特別關注轄區內“懷孕準媽媽、建檔立卡貧困戶、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時常通過電話聯繫或上門走訪的方式,叮囑疫情期間的防範措施,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難題。

“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真的沒得時間過問女兒,幼兒園老師微信發來的一些手工親子活動,我都是直接轉發給孩子奶奶。”在對孩子的關懷上,徐春蘭覺得虧欠了女兒。

場口勸返的“女漢子”

“嬢嬢,現在是疫情防控特殊時期,街上已經停止趕場了,請您原路返回哈。”胡市鎮來龍社區90後監委會主任楊尼娜凌晨六點過就來到場口勸返前來趕集的人員。

在胡市鎮來龍社區防疫勸返點位上,皇家巷是村民趕場的重要場口,作為一名在場口執勤的勸導員,每逢趕集日,楊尼娜都會提前到這個點位,給來往的車輛行人量體溫、做登記、講解防疫的小知識。遇到外地車輛想要進入社區的,她都主動上前、禮貌勸返,並提醒注意行車安全。一份尊敬、一份關懷,讓來龍社區抗疫的勸導點上充滿了溫情與感動。

“非常時期,作為黨員,又是社區幹部,理應做好表率,衝鋒在前。”在她看來,在場口執勤這個“工作”她很適合。

在胡市鎮,像劉強、徐春蘭、楊尼娜等這樣的90後年輕幹部還有很多,他們紛紛投身疫情阻擊戰中,展現著年輕一代的責任和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