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你認為呢?

鍾勇180607335


我也是一名教師,不過我是一名體育老師。就教育中的打罵學生問題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首先就中國傳統教育而言,戒尺是有很久的歷史根源,傳統的家庭教育中也常見家法。也就是說在中國的教育中懲戒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是隨著西方教育思想的進入,體罰被中國的法律明令禁止,這種以家法和戒尺的懲戒在中國也就不能存在了。

那麼我接觸過的幾個事例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件事是在我就職的第一個私立學校裡,返聘了很多退休優秀教師,那時候我教小學,那些老教師教會了我很多教育方面的方法,其中有一個語文老師的事情我要著重提一下。那個語文老師教出的學生十分有教養,而且成績極好,有一次我在她們辦公室和另一個班的班主任談事情,那位語文老師辦公桌旁邊站著五六個學生拿著作業站成一隊,語文老師說話很和藹,認真講解學生作業的問題,當學生學懂了以後,然後問學生:“這個題因為什麼錯了呢?是不會還是粗心?”學生回答:“太粗心了。”“這不是第一次錯了,上次也是這樣的問題吧?該怎麼辦呢?”那個學生主動伸出左手掌,語文老師拿出一把直尺,在學生手上打了兩下。聽聲音能感覺出有些疼,但是不會傷人的那種。

關於這個老師的故事,還有一個是聽別人說的,這個老師是傳統的書香門第家庭,有很多家長想把孩子送到她那裡補習語文,但是她只收和家長熟識的,哪怕學習成績很差,因為必須認可她的戒尺,送過去的學生成績上升都很快。

第二件事情也發生在那個私立學校,是初中生的事,有個學生學習很差,父母溺愛,長輩寵愛,在學校上課就是睡覺,在初三的時候成績還是年級倒數,家長著急了,來學校跑了很多次,最後班主任告訴家長:“以現在你孩子的狀況,說句難聽的,他過得太幸福了,如果想改變他,只能是兩種事情發生,要麼你們父母死一個,要麼送他去部隊。”初三畢業後,他們家人還真把他送到了部隊,兩年後回來看我們的時候,那個學生像變了一個人,家長特意感謝了那位班主任。

就這十幾年教育中出現的事情,我雖然希望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事實上人之初性本惡論更符合大多數,因為人之初性本惡,所以才要建立各種制度規範人的行為,違規的行為必然要受到懲罰。在體育運動中尤其明顯,足球籃球的犯規會被裁判出示警告,罰令出場等,有時候也會出現球員用故意犯規來阻止對方進攻,但也會心甘情願接受裁判的判罰。當然這是為了體育競技的勝負,和學生的學習還是有差別的。不過我經常教育學生,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如果你把時間用在睡覺,那就睡過去了,如果用在娛樂,那就娛樂過去了;如果用在查漏補缺的學習,那就會迎來成績的提高,如果用在體育鍛煉,那就會迎來身體的健康。你選擇了什麼,決定你得到什麼,而最後的結果理應自己承受,碩果也好,懲罰也好,和你做的選擇有關。

那麼,學生要不要有懲戒呢?答案是肯定的,當然要懲戒,我們現在的教育在進行欺騙教育。評定成績上,我們以前叫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現在叫合格和需努力,學生平時成績不能排名,那為什麼要在中考高考中排名來決定考什麼學校?學生犯了錯只能告訴他,不能打不能罵,更不能用羞辱性的語言或者冷暴力,學生們越來越自我感覺良好,數學考了十幾分也不會有任何羞恥心,更談不上心裡難過。

教育中的打罵被禁止,教師能做的只有教,但是學生聽不聽就不能是老師作用的,成績上不去只能說老師教得不好,和學生無關。但是現實社會是什麼樣的呢?為什麼在上海的四大名校裡的學生成績那麼好呢?因為那裡匯聚了全市最優秀的學生,他們是各種原因在全市脫穎而出的孩子,有些是聰慧的,有些是自覺努力的,有些是家教甚嚴的(少不了懲戒)。而這些學校在競爭中校規更嚴,要求更多,甚至作業更多,一旦進入了,家長無比珍惜,學生也很珍惜,對於校規也會敬畏。但是如果沒有後顧之憂的學生,在普通的高中讀書的孩子呢?沒有好的學習習慣,貪玩兒不說,還喜歡搞事情,打架吸菸喝酒,在違反校規中尋找刺激,在和教師作對中找存在感,如何教育?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該不該允許打罵學生呢?

有自覺性的孩子不需要打罵,有家教的孩子不需要打罵,有羞恥心的孩子不需要打罵,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做什麼。在中國傳統教育裡有一個家庭教育觀———嚴父慈母,子女的教育需要有嚴格的一方,有鬆弛的一方,嚴格得以規矩,鬆弛得以引導,如果都嚴會逆反,都松會溺愛。當缺失合理家教,沒有好習慣的形成,打罵是不得已的手段,當打罵也無濟於事,基本就是廢人了,進入大熔爐吧,交由部隊管教,那裡不是打罵,而是錘鍊。

最後,再舉一個電視劇的例子,電視劇《大宅門》裡白景琦小時候沒少被恩施戒尺教訓。


貓王7077974


原來我也是支持不打罵孩子,直到自己有個無比調皮的孩子,一讓寫作業,就嚎,給他講解,不好好聽。怎麼說也不聽,孩子不小了,你說的他都明白,就是不照做。氣的拿起棍子打一頓,立馬作業自己寫去了,也認真聽了。說不打的,那是沒遇到熊孩子呀


肖瀟39


好孩子不是被打罵出來的,欠揍的熊孩子是被欠揍的父母慣出來的,幼兒時期的哭是真的需要父母幫助,餓了,便便了,不舒服了,病了,哭是正常的,長大一點之後,孩子明白了哭就能滿足需要,孩子的需要也越來越多,哭就越多,有時候的哭就是鬧,就是發脾氣,父母無分辨的滿足一切,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完全自我中心,絕對任性,就欠揍了,我在兒子兩歲的時候就開始打孩子了,改了任性之後,就不需要再打孩子了,越早越好,如果父母慣著到了12歲之後,你再打孩子也沒用,而且越打問題越嚴重。腐儒不懂心理學,只會背誦孝道,只能害人害己。


悟宇之道


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教授說的話有一定道理。

1.有的孩子學習很自覺。人分三六九等,這話一點不假,就連孩子也是這樣。有的孩子天生就是一個高素質,不僅頭腦聰明,而且對人彬彬有禮,這可能與孩子生長的家庭環境有關係。孩子上了學,也不讓家長操心,早晨起床也不用家長喊。在學校裡能認真、自覺地學習,課堂上能專心聽老師講課,積極動腦思考,踴躍發言。課後能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學習成績門門優秀。像這樣的孩子,還用著家長管嗎?更用不著家長去打罵。

2.有的孩子學習不自覺。有的孩子學習很自覺,其實這隻佔少數。大多數的孩子學習自覺性不高。有的孩子也很聰明,但是調皮搗蛋數第一,整天想著玩,偷雞摸狗,打架鬥毆,專幹壞事,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像這樣的孩子,如果放任自流,說不定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家長不打不罵能行嗎?甚至家長還要懲罰,才能把孩子拉回正道上來,孩子才能收回玩心,真正把心思用在學習上。孩子一旦用心學習,成績會不斷進步,只要持之以恆,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還能成才。

3.有的孩子學習缺乏自覺性。也有的孩子既不像第一種孩子那樣,學習有自覺性,也不像第二種孩子那樣頑皮,在學習上介於這兩種孩子之間。學習自覺性不是很強,學習成績也是時好時壞。這就需要家長經常敲打敲打孩子,你敲打了他,他的學習成績就好一些,你不敲打他,他的學習成績就下降。家長只有不時地敲打,不時地教育,孩子的學習成績才能穩步上升,穩步提高。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同類型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張志學689360


這句話看起來有點暴力,但是實際上是非常有道理的。年齡大的朋友們可以想一想,那個沒有捱過父母的打罵,那個沒有捱過看的處罰,甚至,捱過老師教鞭的懲罰和粉筆頭的砸。那個時候,沒有那個學生的家長會抱怨老師,更沒有那個家長去袒護孩子和老師爭吵打罵,甚至,家長還會去學校找到老師,讓老師嚴格管理自己孩子。那個時候的老師非常負責,真的做到了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心教學,為人師表,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學生從小不但學到了文化知識,還就從老師身上學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學校的教育真的實現了,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目標。

反觀現在呢?就不多說了,教育現狀都看在眼裡,只想說:學校和家長在培養學生的觀念上,早已經發生了非常之大的變化。環境我們改變不了,但是,作為家長和老師,為了孩子,是不是配合的好一些,是不是儘量做的好一點,做的更優秀一點啊!記得以前老人們常說的那句話: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想想這三十多麼孩子的變化,家長的變化,我感覺說的太好了,太對了。


上善若水19671016


復旦錢教授的話,以我看確實有道理,棍捧底下岀孝子,對待孩子教育問題上,用軟的一面,應該也有硬的一面,孩子從小成長,如果受家長過分寵愛和溺愛,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的,在六七十年代裡,那時候家長都顧著上班,確實也很忙,也沒有時間教育孩子,(那時候每個家庭都有幾個或更多孩子,在管理教育上,都處在散養狀態,孩子發生問題時,父母都會用棍捧,或尺子等等來教訓孩子,其中包括讀書生活方面的問題)在當時的年代和歲月裡,大多數的孩子都受到過家長的打罵,說來確實也起到一定的效果和作用。一路走來,復旦教授講的話,非常有道理,畢竟是過來人,也看到過,和經歷過,油然而生地說岀真實話,比起現在,時代不同了,八十年代岀生的城市孩子,包括農村的孩子,每對夫妻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孩子,(也就是獨生子女)現在年青家長在教育方法上,有所不同,一方面,只有一個孩子,比較溺愛,大多數年青家長,不會用粗暴的手段,打罵孩子,在基本教育上,比較慣愛孩子,不同時代年齡段的教育上,存在有差異,在孩子教育上,各有千秋,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祖國的棟樑。有岀息,但是古人云,棍捧下面岀孝子,這句話,已基本彈岀現代文明社會,總而言之吧!願天下所有孩子都能成為祖國有用之材!


綠水青山72148


對不起大家!還未讀諸位的留言評論。看不下這個"覆巢教授”的話,先吐為快:可以肯定,這個覆巢教授一定是從小就在打罵罰的暴力之下長大的!他的子孫也免不了暴力懲罰,並長期如此而成"材”的,其實也是託他這父丶祖的福而成"材”的吧?他的學生,無論優中劣等生,都是長期"臣伏”〈臣服〉於"尊師”的棍棒之下而成"啃老族”的或者是真材實料的吧?他從來沒有看過懂事的孩子?沒有發現不靠打罵罰而成績優秀的學生?如果他的話有個前提:對那些實在熊的孩子,在教育的前提下,適當的打罵罰是應該的。〈說明:寫最後一句時,剛好一熟人來了,急匆匆亂收尾的〉


俊人287


“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是有道理的。毛澤東時代都提倡獎罰分明,現在許多國家也制訂有對學生的懲戒法律。獎能使孩子懂得“是",罰能使孩子明確“非"。獎罰分明才能使孩子明辨是非,分清對錯。有人以為讓孩子順心順境,情感上不受打擊,不受壓抑,對孩子愉快教育,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一旦孩子情感上受挫折受壓抑,就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這是一種片面的想法。鐵不煉不成鋼,溫室裡難育出茁壯的幼苗,人不經受過艱苦環境的磨練,會缺乏堅強的意志,沒有經受過碰撞的情感也是脆弱的。其實,在對孩子正面教育無效的情況下,對孩子適當的懲戒,等於對孩子打防錯疫苗,停止惡作劇,心中有所顧忌,不敢輕易越雷池。如果對孩子逆來順受,一味遷就,驕生慣養,就會使孩子養成唯我獨尊,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隨心所欲,胡作非為的壞習氣。這樣的孩子,在家父母放縱不管,學校老師不敢管不能管,出到社會作奸犯科的機率就大。所以說,過份溺愛放縱孩子,不但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會使孩子滑到犯罪的邪路上去。當然對孩子的教育應是以正面教育為主,批評教育為輔,在正面教育無效的情況下,才加以適當的懲戒,這才是對孩子的完整的教育。當然,懲戒總要有個度,不傷筋動骨,不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畢竟,打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上,那是迫不得已的辦法。若正面教育有用何需用懲戒?


發哥3720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正的愛就是要看到學生(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身上隨時出現的問題、不足、缺點和偏差及錯誤。所以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必須及時發現和認清,並能及時指出,且能幫助其改正。這就是合理的正確的教育。那麼,幫助其改正錯誤,就包括說服幫助其認識錯誤,批評、約束、體罰和強制。這就是真愛!


村夫90791091


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必須懲戒才有利孩子的成長,這是大多數人的共識。但其方法和步驟是每位師者值得推敲的大學問,簡單粗暴往往事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