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的那些聖賢在參悟了大道之後,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意義的?

飛龍在天9783


人生的意義就是過好自己的人生。過好自己的人生,包含有很多內容。第一,你得把自己的基因增強,使自己的基因更好、更優秀,這是生命進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你得儘可能選擇優秀的基因與你一起復制下一代,因為人類需要進化,這也為什麼人總是特別喜歡“好看的”異性,其次是喜歡“強壯的”異性,因為形象和形體是基因的外顯像,有其內才會行諸於外;第三,雄性要儘可能的照顧好“對象”和小崽崽,這也是為什麼女人一再要求男人的物質財富的原因,因為沒有雄性的照顧,雌性獨自一人難以把小崽崽照顧好。營養不良的小崽崽肯定會差一些;第四,要明白公德,用公心照顧所有的人,因為你家的雄娃是跟別人家的雌娃一起復制下一代,你家的雌娃是嫁出去別人家,所以,所有的孩子都是你的孩子,完全透徹的明白了,你才會有公德心去照顧好所有的人。這就需要反省領悟智慧;第五,還要有高級智慧去明白天道自然法則,只有透徹的明白了天道自然,才會敬畏自然,也只有真正透徹的明白了天道自然才能行之有效的順應好、利用好自然規律。

人都應該反省領悟,弄清楚自己的生命是什麼???具體是怎麼回事???(不能真正透徹的明白,不是圓滿究竟)然後才能弄清楚天道自然規律。把一切都透徹的明白了,也就有了圓滿的智慧了,然後處理大大小小的各種事物,就不會出錯了。用圓滿的智慧指導自己、指導身邊的人以及指導全人類,往正確的方向用正確的方法去行走、去發展,才不會有過錯和禍端。人類社會也就和諧美好了。

功德圓滿自然“返歸”,不必刻意追求,越刻意強求,反而成了私慾、惡欲,反而南轅北轍了。


tiger鍾虎


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這是我們最初的層次

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這是我們求道時的迷茫

看山還是山

看水還是水

這是聖賢悟道之後的境界

同樣是際遇

同樣的事物

在不同的認知維度感悟自然也不同

至於他們悟到了什麼

咱們只能通過聖賢的書籍來管窺蠡測

八萬四千法門都能見道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要說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修行

還看自己的喜好

悟道的人以心制行

所以孔子能從心所欲不逾矩

修行的人以行制心

所以佛家有戒律清規

漸修是量的積累

頓悟是質的昇華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在在處處都是修行的道場

世事皆般若

煩惱即菩提

時時刻刻都有參悟的契機











夢蝶也逍遙


‘古往今來的那些聖賢在參悟了大道之後,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意義的?’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能稱得上聖賢,一定是破迷開悟的人,只是對宇宙人生參悟的程度不同。用《金剛經》裡的一偈來徹底說明宇宙人生的真實義‘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古聖先賢(可稱佛菩薩)他們把人生看成是一場修行,希望人人都破迷開悟,都能證得無上菩提,都能生活在圓滿的智慧之中,都能生起慈悲心,都能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從而過上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大圓鏡智


古往今來的那些聖賢,他們在參悟透大道之理後,對人生的意義肯定有了更明確的看法了。

比如孔聖人,他寧肯餓死,不願意改變自己的主意,不願意向統治者低頭,所以,整整七天沒有人送一粒米,他照樣不屈不撓。

生有所怕,死有所值。這就是聖賢人對人生意義的看法。

*渴不飲盜泉之水

飢不吃嗟來之食

*百善孝為先

萬惡淫為首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良藥苦口利於病

忠言逆耳利於行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這都是聖賢之人悟透大道之理後,留給後人最寶貴的財富。

一句話,人吃飯是為活著,但活著卻不是隻為吃飯,或者只為弱肉強食。

維護世界和平,造福於人類,幾乎是每個聖賢者對大道參悟透而得到的感悟。

孔聖人的大同世界、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主義,難道不是我們的願望嗎?


王桂蘭


人生的真正意義就在於能覺,能知,這是一個人和飛禽走獸,蟲蟻魚鱉的最根本區別。這就是佛經中說暇滿人身的真實義。經中說: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謂佛,是徹底的覺悟者,而我們,是沒有徹底覺悟者,更多的是根本沒有什麼覺悟的人。芸芸眾生,還在財,色,名,利,食,睡這六慾中打滾,想想看,你能脫離天地間這六張大羅網嗎?總有一張大網嚴嚴實實的把你籠罩在裡面,而我們樂在其中,如三國中蜀國末代皇帝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也就自然而然有了六道輪迴的漫漫長夜!一期生命是人,一期生命是蟲,一期生命是鳥,一期生命是牛……無邊的漫漫長夜裡,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醒來。

所以,人生的真正意義就是覺悟之後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走!這條路不是芸芸眾生拼其一生孜孜以求的帝王將相,不是財源滾滾,不是兒孫滿堂,不是事業有成,不是金榜題名,甚至不是學富五車,文采斐然。這條路,是人心性的徹底解放,是每一個生命的真正故鄉的原風景,而我們,早已經背井離鄉很多很多年了……


耕雲釣月89202987


那些聖賢我不敢說。但他們的人生意義都是參與自然和創生自然。謝謝組織的遨請!


艾淑華33


聖人人生觀,天酬與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