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專訪|我們不能再犯第三次錯誤了

人大代表專訪|我們不能再犯第三次錯誤了

人大代表專訪|我們不能再犯第三次錯誤了


2020年2月24日,《檢察日報》第五版"聲音週刊"刊登在川全國人大代表侯蓉專訪《我們不能再犯第三次錯誤了》,以下為文字內容。 


人大代表專訪|我們不能再犯第三次錯誤了


全國人大代表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

侯蓉


我們不能再犯第三次錯誤了


濫食野生動物引發不明病毒傳播,對個人生命健康和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顯而易見。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為人類敲響了警鐘。如何才能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避免濫食野生動物帶來的未知風險,本報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


  記者:濫食野生動物對人類的危害顯而易見,對野生動物資源和整個生態環境又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侯蓉:不論是2003年的SARS還是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看到,濫食野生動物已嚴重危害公共衛生安全。教訓實在太深刻了。此外,濫食野生動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野生動物為何瀕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人類的過度食用和利用,兩者之間有很直接的關係。很多野生動物因人類的過度食用和利用滅絕了,而一個物種的滅絕又可能引發生態鏈條上的連鎖反應。這些都是要警惕的。


  記者:野生動物產品相對來說比較稀缺,非法經營和售賣野生動物產品有較大的經濟利益驅動。如何通過加強相關立法,為懲治違法消費行為提供明確、充足的法律依據,實現野生動物捕獵、生產、經營、消費的全鏈條管理?

  侯蓉:說說現狀吧。我國目前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其實是給食用和利用野生動物開了口子的。我國有脊椎動物659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256種,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有1481種。共計1737種納入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範圍,而有共計4860種野生動物不在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保護範圍內,通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核發的狩獵證及檢疫部門核發的檢疫合格證即可合法捕獵和食用。取得人工繁育許可證,可以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另外,法律也對野生動物檢疫作了規定。但實際上,檢疫不能完全避免野生動物傳播疾病的風險。在我國,檢疫工作主要是由農業部門來做,但農業部門更多的是在做家畜家禽的檢疫工作。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理論上,有幾千種野生動物是可食用的,農業部門很難逐一制定檢疫方案。再者,野生動物攜帶的很多病毒、細菌、寄生蟲我們還不完全清楚。也就是說,即便所有手續都是齊全的,可合法食用的野生動物,也不能百分百避免野生動物傳播疾病的風險。而非法食用的風險會更大。

  一方面,法律尚不完善,一方面,非法食用的行為還不少。我的建議就是在法律上進行全鏈條完善。


人大代表專訪|我們不能再犯第三次錯誤了

侯蓉在照顧熊貓寶寶


記者:對於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您有何建議?

  侯蓉:我是傾向於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因為漏洞永遠堵不完。

  經濟社會發展了,人類的文明意識也該隨之進入一個更高層次。我們需要野生動物補充蛋白質的物質匱乏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濫食野生動物可能更多的出於獵奇或者炫耀的心理。可以說,就是一個陋習。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野生動物傳播疾病的風險,我是學動物傳染病的,野生動物攜帶的病毒太多,很多是至今沒有研究清楚的,食用野生動物的風險太大了。一次SARS、一次新冠肺炎,我們不能再犯第三次錯誤了。


  記者:如何教育民眾去認識到食用野生動物的危害,並自覺抵制這一行為?

  侯蓉:教育方面我認為要從兩個渠道著手。一是從娃娃抓起。我建議從小學開始,將野生動物傳播疾病的風險教育納入教材。二是對成人進行更深層次的教育。現在有一些宣傳片,但我覺得角度、深度和廣泛性都還不夠。有數據顯示,70%以上的新發傳染病都來自野生動物。人類對野生動物病毒是沒有抗體的,一旦傳染起來,人類完全沒有抵抗力的。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從農村到城市,把食用野生動物可能帶來的風險講透徹、講明白。

  除了完善法律和宣傳教育,如果再強調一點的話,那就是監管部門要嚴格執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