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俞祖成:如何加強基層社區疫情防控能力建設?

嘉賓簡介

「专访」俞祖成:如何加强基层社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

俞祖成,日本同志社大學政策科學博士(國家公派),現任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公共管理系執行主任,兼任日本文化經濟學院碩士生導師、民革上海市委會理論文史委員會委員、民革上海外國語大學支部委員。長期從事城市基層治理與社會組織政策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2月14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研究和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他還指出,“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織密織牢第一道防線。”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正有力開展,防控局勢正朝著利好的方向發展。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如果說奮力工作在救治第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是抗擊疫情的“衝鋒隊”,那麼社區工作人員、基層幹部等基層工作人員就是防控疫情的“守門人”。就如何加強基層社區疫情防控能力建設,團結報記者採訪了民革黨員、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俞祖成。

記者

您怎麼看待目前基層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現和作用?

俞祖成

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一夜之間,社區成為聯防聯治的前沿陣地,繁重的防控任務和巨大的壓力迅速落到了基層幹部和社區社會工作者的肩上。他們承擔起宣傳、防治、排查、統計、彙報、體溫監測、場所消毒、鄰里協調等大量工作,同時兼任信息員、觀察員、宣傳員、排查員、聯絡員、警衛員、輔導員、應急員、協調員、心理疏導員等職責,成為防範疫情社區傳播的核心隊伍。”

值得我們高度關注的是,基層社區在承受幾乎“不可承受”之壓力。這種壓力集中體現為“基層社區迅速被各級政府視為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承壓閥”,並使得全國近65萬城鄉基層社區均成為“疫情防控的基礎環節和前線‘戰場’”。

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全國城鄉基層社區迅速響應了各級政府的政策號召,正竭盡全力致力於構築基層社區疫情防控的嚴防密線。毫無疑問,城鄉基層社區已成為我國打贏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疫情戰的最後一公里所在地。這是緊急應對之舉,亦是防控有效之舉。

根據我們的信息觀察和實地調查,在基層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過程中,我們的基層社區幹部(尤其是社區黨員和社區志願者)均能臨危受命,勇於擔當和奉獻,以前所未有的犧牲精神為社區疫情的防控做出了巨大努力和犧牲,為我國政府最終打贏疫情防控戰提供了最為堅實的力量之一。

記者

您認為基層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俞祖成

疫情防控朝著比較好的方向發展,離不開基層社區強有力的管控,我們首先要對參與疫情防控的基層工作人員致以崇高的敬意。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城鄉基層社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普遍面臨工作人手不足、信息溝通不暢、法律意識不強、防控手段單一、志願者動員困難、居民情緒疏導方法缺乏、居民恐慌心理消解不足以及特殊群體關懷不足等一系列問題。

在我們看來,這些問題的背後,折射出我國城鄉基層社區在包括重大疫情危機在內的公共危機預防、應對和防控等方面缺乏健全的機制。

記者

每一位社區居民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俞祖成

我們應該在法定的義務範圍之內,積極配合和支持社區防疫工作。居民的配合與支持,不應該是被動的。

復旦大學的劉建軍教授曾提到,“我們要構建有溫度、有風度的社區”。通過這次疫情防控,我們一定要認識到社區不僅僅是居民的利益共同體,也是我們每一位居民的命運共同體。

在此,我借用清華大學劉佳燕老師的一段話和廣大社區居民共勉。“希冀藉助這次危機,讓我們重新關注並審視社區的意義和價值。不僅是居住鄰里、生活便利性的載體,也是每個個體和家庭行動起來保障自我安全的最後一公里防線,是平衡個體自由和集體利益的試金石,是自助互助共度難關的重要平臺。不僅對於當下疫情防控作用重大,更是實現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記者

作為研究基層治理的學者,您對加強基層社區的疫情防控能力建設有什麼建議?

俞祖成

公共危機,往往是“危”中有“機”。藉助這次疫情防控所帶來的經驗和教訓,我們應該讓整個社會意識到,不僅各級政府需要提升公共危機應對能力,而且基層社區也應儘快提升公共危機應對能力。

在總結和反思現階段基層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經驗和不足的基礎上,特提出關於加強基層社區疫情防控能力建設的幾點建議。

明確危機應對責任主體。疫情危機發生後,基層社區層面必須與政府部門同步,並在區或街道相關部門的指導下,迅速建立危機應急管理指揮機制。根據黨建引領的基本原則,建議基層社區成立以社區黨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的危機應急管理指揮小組。社區黨支部書記應命令暫停或暫緩日常社區工作,將危機應對工作列為優先緊急任務,同時根據危機的性質和規模,迅速梳理出應急管理工作的各項任務,並明確各項任務的具體負責人。一般而言,基層社區危機應急管理工作應包括政府聯絡、後勤保障、信息收集、社區宣傳以及志願者動員等工作。如果出現人手不足問題,社區黨支部書記應迅速請求街道辦事處及其他相關部門派出工作人員加以協助。

強化依法應急管理意識。公共危機尤其是疫情危機,往往涉及高度專業知識和技能。不過,在瞭解和掌握危機應對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社區危機應對工作人員必須瞭解和熟悉危機應對工作必須遵循的相關政策法規。不然,社區危機應對工作很可能出現違反政策法規的現象,進而侵犯居民的權利。例如,在這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少基層社區就混淆了“居家觀察”和“居家隔離”的區別及其界限,甚至還出現不允許所有外地居民返回社區的做法。當然,基層社區工作人員不可能知曉與危機相關的所有政策法規。這個時候,社區應及時聯繫政府相關部門(尤其是司法部門)請求解答相關政策法規問題。

構建危機聯防聯控機制。公共危機尤其是疫情危機應對,需要迅速動員社區各方力量以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治。例如,危機應急管理指揮小組應將居委會、業委會、業務公司、駐區單位以及居民自治組織等的負責人納入其中,同時明確各方力量在危機應對工作的任務和職責。同時,基層社區應與街道辦事處等政府部門構建通暢的信息溝通和共享渠道,並在遇到無法應對的困難時,及時請求政府相關部門給予支援和協助。

重視弱勢群體特殊關懷。任何公共危機的發生,都可能造成弱勢群體陷入無法自救的困境。例如,獨居老人和孩子。我們強烈呼籲,基層社區公共危機應對機制中應設立針對疑難雜症患者、精神病患者、老年人、殘障人、臥病在床人員、兒童和婦女等弱勢群體的特殊照護和關懷的工作機制。當然,針對這些弱勢群體的特殊照護和關懷工作,往往涉及千頭萬緒的工作。為此,基層社區應發揮與政府部門的聯絡溝通機制的功能,迅速整合各方力量並迅速及時地加以應對。

記者

在基層社區公共危機管理方面,國際上有哪些有益經驗可以借鑑?

俞祖成

強化基層社區在公共危機應對中的作用和功能,歷來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今後,我們不妨積極學習和大膽借鑑發達國家(尤其是鄰國日本)在社區公共危機管理方面的有益經驗,從社區公共危機知識普及、社區公共危機預防、社區公共危機應對、社區公共危機評估等幾個方面入手,並結合我國城鄉基層社區的實際情況,儘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公共危機管理機制。

「专访」俞祖成:如何加强基层社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

作者 _ 《團結報》記者萬李娜 吳姝靜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