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老師要求著家長管孩子?

崗崗的領導


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班裡四五十個孩子,我怎麼能照顧到每一個孩子,所以家長必須管自己的孩子。而家長經常說:孩子家裡不好管,就聽老師話,老師不管把孩子送學校幹啥呀。老師和家長都說的對,所以這個事沒有誰對誰錯,而是立場不同。

第一,人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上確實是起很大的作用,孩子很多的做人做事方法都是從父母那兒學來的。人生觀、價值觀很大程度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但是,現在很多的孩子都很有主見,不是很聽父母的話,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都有逆反現象,家長有時候真的是力不從心,無能為力。

第二,老師其實也很不容易,老師最主要的就是傳授知識,本來上課時間就很短,如果把精力都花在了教育孩子身上,那樣的話教知識的時間就很少了,完成不了教學任務了。況且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打不得罵不得,稍微一不注意,就會惹火上身,那樣可就得不償失了。

總之,做事之前先學會做人,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只有相互理解,相互促進,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帥萌哥


  為什麼老師要求家長要管自己的孩子?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認為不管老師要求不要求,做為家長都應該管好自己的孩子,現在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是由爺爺奶奶帶,當然,我並不是說爺爺奶奶帶孩子不好,眾所周知,爺爺和奶奶是比較溺愛孩子的,溺愛的孩子都是惹不得、說不得、罵不得,稍微有一點不順心就會發脾氣、哭鬧也是家常便飯。我有一位同位在小學任老師,在一次聚會中,她就談到:“父母帶在身邊的孩子,認知能力和自我管束的能力普遍比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好很多”。所以老師希望孩子在學校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時能夠得到家長的行為教育。

  第二,我認為現在很多家庭經濟條件好了,孩子足不出戶依然會受到網絡、手機、電視的影響,養成嬌縱、蠻橫的壞習慣,每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在孩子哭鬧、耍橫的時候,不是給手機就是開電腦,各種遊戲玩得比家長還溜。我們有一次在朋友家聚會,我們8個大人從進門開始陪兩個孩子看動畫片一直到聚會結束,誰都不敢換臺,為什麼?因為既使兩個孩子吃飯或者在旁邊玩的時候,我們只要換了臺立馬就爬在地上又哭又鬧,搞得換臺的人都很尷尬。養成這樣的習慣,孩子在學校上課的時候難免會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腦子裡始終想著快點下課吧、快點放學吧,回家還要看動畫片、打遊戲,這樣的思想一直在腦海中縈繞,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

  第三,我認為現在很多家庭獨生子女較多,長期待在一個人的空間,養成獨處、不合群的習慣,與其他的孩子不敢交往,所以父母要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老師要求家長管束孩子的同時,家長也會及時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比如吃飯挑食、寫作業拖拖拉拉、字跡不工整、與人接觸中的禮貌問題都會發現,也會及時得到更正,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人生導向,在以後的發展中少走彎路。

  總之,老師是孩子的引路者,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俗語說“子不教、父之過”,把孩子教育好,走上正途,是我們每位家長所期望的,我們每位家長有義務配合老師把孩子教育好,教育成才。


用戶3825904098492159


即使老師不要求,家長也應該好好地管孩子。所謂:養不教,父之過。當一個孩子出生之後,他的父母不但要承擔起養孩子的任務,而且要負責好教育孩子。

有時候,養不教,不止是“過”,更是“害”。這“害”,不但是害了孩子,還害了父母。今日宣佈執行死刑的孫小果,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如果當初不是他母親和養父,尤其是他母親的寵愛、包庇、縱容,孫小果也不至於有今天這樣的結局,他的母親及養父也不至於深陷囹圄,孫小果也不會禍害那麼多人,那麼多的家庭也跟著倍受傷害與煎熬。

如果當初孫小果的母親,好好地教育孩子,現如今,應該是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她正在享受天倫之樂。就生活水平而言,他們也應該是很多常人所不能及的。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不能說是絕對性的,但一定是深刻的、深遠的。就像那位母親病危,也不願回來看一母親一眼的留美博士,看似無情之舉,他說的“清官難斷家務事”一句話,看似無情之言,但外人若真有過他的親身經歷,恐怕“無情”二字是說不出口的。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他人是無法與之相比的。所以說教育好孩子,不但是為了孩子好,也是為了自己好,不僅僅是老了要孩子孝順,即使孩子不在身邊,也可以安享晚年,而不會受孩子的牽連遭遇不幸。

老師要求家長教育孩子,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同時也是為了家長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該說一些家長存在認識上的錯誤,這也是因為受感情、親情所累,甚至可以說是被矇蔽。存在這樣的情況,也是“當局者迷”的一種情況。

老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雖然也算是當局者,但老師能夠跳出這個局,在很大程度上會作為一個旁觀者,來看待學生的教育問題,所以老師能夠看清楚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該怎樣教育。如果家長能夠聽信老師的話,及時地採用積極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雖然不能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棟樑之才,但他們都能夠成為一個正常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當老師明確表示讓家長管孩子的時候,孩子就真的該管了,再不管孩子就會滑向不可救藥的地步,等到捅了婁子,不可收拾的時候,家長再想起來教育,再後悔,又能有什麼用呢?

老師讓家長管孩子,真的是對孩子的關心,還有擔心——擔心一個好孩子成為一個壞孩子。

如果家長認為老師讓管孩子,是老師沒事找事,那就大錯特錯了。每一個老師都不會這麼自討沒趣。

如果有家長認為,管孩子是老師的事,那麼這個孩子管好的可能性很小。當管孩子完全成了老師的事,家長還有什麼用呢?這樣的家長往往不是和老師站在一起的,而是站在孩子的一邊,幫助孩子說話,挑老師的毛病,助長孩子的囂張氣焰。

家長接受不了老師讓管孩子的要求,同樣也接受不了老師管孩子。所以千萬不要說管孩子是老師的事,因為你心底裡從來就沒有認可過任何人管你的孩子。


超敏教育


看到這個題目,覺得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

首先,家長管孩子是自己責任,也是應盡的義務。

自古道:養不教,父之過,家長的管理是否到位,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可以健康成長,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成長。

其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勝於言傳,家長的言行舉止,是孩子無可替代的榜樣。

再者,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每個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如何把家長的個體化管理和學校老師的統一管理完美的融合起來,就需要每個家長去認真配合,只有雙管齊下,才能更加適時有效的促進孩子的正常成長。

最後,每個孩子既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又是組成家庭和學校乃至社會群體中的一分子。

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家長的精心培育和老師的悉心教育。

所以說孩子良好的早期教育的結果,都是每一個家長用心血澆灌出來的。

當然,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老師的無私奉獻。家庭和學校教育都跟上了,將來孩子走上社會,即使成不了棟樑之才,最起碼也能成為一棵能夠迎風斗雪的參天白楊。\r



唐小懶媽媽


■有的老師要求家長管孩子,也就是想讓雙方共同努力監管和鼓勵孩子,讓孩子有一種自我約束力和對學習的主動性。

■就比如說我個人吧,我孩子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認為上幼兒園只是讓孩子玩玩。但是我覺得孩子既然上學了,在學校裡不管學多少的東西,也必須得讓他學會記住,所以每天從幼兒園回來,第1件事就是讓他把當天所學的東西寫一遍記一遍。然後再去放縱地去玩,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種學習的習慣,也增加了他的記憶力。後來就不用管他,他自己就有了一種自覺性。該學則學該玩則玩,而且能做到品學兼優!

■知識是從老師身上學來的,所以老師的影響一般就體現在課堂上。而品行是從父母身上學的,家長言傳身教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說家長是孩子的終身教師。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領悟都是不一樣的,老師在學校裡傳授知識,指引方向,發現問題,而實施的過程和結果在於家長的密切配合。如果學生他自己自身的約束力又不強,而家長又不去監管和鼓勵,那麼孩子就會養成一種懶散的習慣,久而久之就很難改變。

■現在網絡特別發達,有的老師就把題發到微信群裡,老師讓家長看著完成作業,然後給孩子改作業。但我覺得批改作業是老師最基本的工作,作為一個老師,批改作業能瞭解學生知識的掌握,能檢驗自己的教學成果。能反思自己教學上的不足地方。所以如果只是單純的讓家長自己去改,就有點片面化了。當然我想這也屬於少數吧。

■總而言之,在學校里老師的教育和在家庭的教育,是同等重要的,也是相輔相成的。這也就是老師要求家長管孩子的原因吧。共同的付出才能培養出品德兼優的學生。只有當孩子的成長環境充滿關愛和希望的時候,那麼他們的生命和未來一定是燦爛的。

■謝謝,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有所幫助,為了孩子的成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凡非


老師要求家長管孩子,說明這個老師是認真負責的,一個不負責的老師,肯定不會對家長提出要求。

首先我們看看老師一天的工作,早晨七點老師到校要盯班,查看出勤情況,如果有沒到校的還要和家長聯繫,問問孩子為什麼沒來到校。如果是語文和英語老師還要早晨領孩子們早讀,或者跑操。八點開始上課,一個老師最少要兩節課,備課上課,是最重要的事,而且要站著進行。課完了,還有兩個班厚厚的作業要完成。老師不是不想管,是老師時間和精力有限,而且看到的都是孩子在校的表現,比如孩子在學校沒完成作業,老師肯定會和孩子談話,如果孩子出現打架現象,老師也會處理,看著孩子心情不好,老師也會談心,可是孩子在家的表現老師看不到,比如孩子寫作業拖拉,不講衛生,不愛勞動,這些家長看的最清楚,所以家長應該立刻糾正。老師讓家長管孩子就是因為老師深知教育不僅是老師的,應該是家校合一的,只有這樣立體的全面的教育才能把孩子管好,教育好,如果把教育只推給老師,就會出現教育死角。

所以我們要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老師是為了孩子好。




美生活達人


第一,家長必須要有耐心,情緒穩定

因為孩子過去的基礎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學習搞好是不現實的。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因為孩子學習不好而指責孩子。

第二,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誠懇溝通

交談時,父母應該對孩子抱著真誠關心和寬容體諒的態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是難免的。同時,父母還可以談自己過去學習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給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氣。在此基礎上,再從以下幾個方面瞭解孩子的情況:在學習上是否盡了全力?你是否認為自己無法搞好學習?你需要什麼幫助嗎?

第三,應向老師、同學或朋友瞭解孩子學習上的問題所在

家長鬚儘可能地多瞭解孩子的問題,比如,孩子上課是否用心?做作業是否認真?能否按時完成?孩子平時喜歡與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沒有受到什麼消極影響?孩子的特長是什麼?興趣是什麼?能否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讓孩子恢復自信,培養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應該做到五點

1.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關心他、支持他、鼓勵他堅持不懈,頑強奮鬥。

2.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不依賴他人的良好習慣,不要過度干預、過度指導、過度幫助。

3.教育孩子正確對待失敗,告訴他要善於從失敗中找出成功之路。

4.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績的方法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體會到,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他盡了努力,父母都一樣愛他。

5.鼓勵孩子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一步步地爭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


淘影少年


我弟媳的孩子班上有倆個男孩打架了!本身沒啥大事!可是有一個孩子家長偏不依不饒的找老師要說法!要處罰那個打他孩子的同學停課!老師很年輕突遇特強勢家長後也不知怎樣擺平這樣事件!就把另一個家長請來商量讓孩子停三天課等那家氣消了再回來上課!並答應把落下的課給他開小灶補上!這家長挺好說話也想給老師個臺階下!可是三天後那強勢家長還是不算完竟把女老師打了兩耳光說偏心那家孩子!這可別校長氣壞了!強烈要求家長給老師道歉否則開除學人藉!那家長怕了事才給老師賠禮道歉了!真是有熊父母才有熊孩子一點都沒錯[發怒]


西北狼媽


這是個普遍現象,如今孩子少了,條件好了,父母寵著孩子,要麻給麻,再加上爺爺奶奶的嬌慣孩子都養成了好吃懶做,任性,自私的壞習慣。在學校吸菸,搞對象,打架。老師很難管,管輕了不聽,管重了家長不幹……。有的家長不說自己家孩子不對找老師幹仗告狀的不乏其人。和原來的情況不一樣了,嚴師出高徒很難做到,所以說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齊抓共管學生的學習和思想品德教育,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


緣125606651


步入小學以後,孩子的生活及學習環境就和以前不一樣了。每個孩子的性格是各不一樣的,家庭環境也不一樣。對於為什麼現在有些老師要求家長管好孩子,我們應該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近年來,互聯網的盛行。讓一些老師管學生的視頻傳到了網絡,然後放大,使得最後的結果是老師道歉,記過,甚至於開除。這種結果對於很多老師來說,他們害怕自己管孩子太嚴格而招來不必要的責任,對於老師來說,教書育人是重點,對於刺頭的孩子,現在很多老師都不敢管,不敢說所以只能要求家長多管管!

其次,家長教育的改變。記得小時候我們上學那個時候,父母是巴不得老師打打我們,教育得厲害說明老師負責人。現在呢,由於主力都是80後90後得父母,他們得家庭教育觀念和以前不一樣了,覺得應該說服教育,誠然,很多孩子聽話,懂事。這個有用,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從小被溺愛,覺得世界都是他的。上課不遵守紀律,下課動手打同學,搶東西,老師批評以後回家告訴父母,父母還覺得是老師太嚴厲!反而安慰起自己的小孩,在我看來,有這樣的家庭,老師剛好與他是對立面的!最終老師也懶得管!

最後,對於老師,我是心懷感激的,如果老師要求我管自己的孩子,那麼我自己會反思一下,為何孩子在學校老師都管不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其實,家長與老師之間多溝通,在家裡父母能夠引導孩子的自律性,我相信您就不存在所謂老師求著去管理小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