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好第一道關卡——記蘭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特警大隊大隊長劉曉東

守護好第一道關卡

——記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特警大隊大隊長劉曉東

守護好第一道關卡——記蘭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特警大隊大隊長劉曉東

劉曉東帶領卡口點疫情聯防聯控聯治臨時黨支部黨員幹部宣誓

蘭州的東大門——柳溝河高速路口,每天進入的車輛有1500多輛。疫情防控期間,作為進入蘭州市唯一一個噸位級貨車通行的高速路卡口,每日有600多輛20噸噸位以上的大貨車由此進入市區。這些車輛有的是運輸防疫物資的,有的是運送生活必須品的……當車輛安全通過卡口,各類物資就可以源源不斷進入全市醫院、企業或者家庭。保障各類物資安全進入我市,是蘭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特警大隊大隊長、環蘭和平反恐卡口檢查站臨時黨支部書記劉曉東的重要任務之一。從大年三十至今,700餘小時,4萬多輛車,100萬噸以上物資檢查,劉曉東和同事們日夜值守在柳溝河高速路口,只為守護好進入蘭州的第一道關卡,保障大家的日常生活。

連續27天:一車不漏、一人不疏

劉曉東,1994年參加公安工作,現任蘭州市公安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局特警大隊大隊長,在環蘭和平卡口已經工作3年多了。2020年大年初一是劉曉東調休的一天,此前他已經連續工作十幾天,每天在崗超過10小時。雖然回家了,但是劉曉東的手機卻一直不離手。“新冠肺炎疫情在擴散,卡口點各項檢查工作需要提早做準備。”當天劉曉東提早結束休息,回到崗位。從那時起,柳溝河高速路口卡口點實行24小時值班,對進入卡口的每一輛車、每一位乘客進行嚴格檢查。

1月30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和平檢查站成立疫情聯防聯控聯治臨時黨支部,劉曉東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他帶領全體黨員面對黨旗莊嚴宣誓:“堅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堅決完成防控疫情戰鬥任務,堅決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1月25日至2月20日期間,劉曉東只回家換過幾次衣服。他說,即使人在家,可心裡依然記掛著卡口點的工作。2月20日,記者在柳溝河高速路出口見到劉曉東時,他正在檢查過往車輛。“您好,請出示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不必下車,在車上幫您測量體溫。”“如有防疫物資,可以優先通過。”這些話每天重複多少遍他已記不清,但是對過往的每一輛車、每一人檢查的要求卻一刻也沒有放鬆。截至20日,柳溝河高速路出口已檢查各類車輛4萬餘輛,查控和測溫總人數6萬餘人。

日夜堅守:保障物資供應

疫情防控期間,柳溝河高速路口除了正常進入市區的車輛外,還是大貨車進入蘭州市的唯一高速路口,工作量巨大。2月20日,柳溝河高速路口,4個進入車道開放,其中2個為大車專用通道。每十分鐘就有幾輛近50噸噸位的大貨車駛入檢查站等待檢查,這些車輛來自寧夏、陝西、河南等全國各地,車上滿載著各類蔬菜和生活生產物資。劉曉東和檢查站的工作人員迅速檢查後,大貨車依次放行,幾乎沒有排長隊等候的現象。疫情發生以來,柳溝河高速路口每天有600多輛大貨車通過,上萬噸物資由這裡進入榆中縣定遠鎮、和平鎮高原夏菜冷庫和集散中心,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市民的生活必需。

劉曉東說,“夜間是大貨車進入的高峰,一晚上都是大貨車的汽剎聲。”記者在卡口值班表上看到,從大年初二起至2月20日,劉曉東的名字每天都會出現在值班表上,夜班尤其多。

這幾天,隨著全市各行各業陸續復產復工,柳溝河高速路口駛入的車輛持續增多,其中運輸生產生活物資的車輛更多。為保障這些車輛能安全、迅速通過卡口,劉曉東主動與附近物流園、快遞集散中心聯繫,讓他們把貨車運輸信息提前報備,確保這些車輛可以更安全、便捷通過卡口。

“生死時速”:5個多小時給他們一份安全感

在卡口點執勤的90後輔警喬文皓眼裡,劉曉東既是他們的大隊長,也是他的老大哥。20多天前,劉曉東帶著他的一場“生死時速”,讓他記憶猶新。“2月2日,大年初九,我突感身體不適,劉隊督促我趕緊量體溫,結果一測38.5。”喬文皓說,“當時我就怕了。劉隊拍拍我的肩膀說,‘沒事,先上醫院。’”劉曉東立即向市疾控中心、高新公安分局進行彙報。經請示後,決定獨自駕車儘快將喬文皓送往醫院。有同事提出換自己送喬文皓就醫,因為卡口點工作需要劉曉東。“我是最合適的人,我要對你們所有人、對卡口點負責。”劉曉東謝絕了所有同事的好意,最終獨自帶喬文皓直奔榆中縣醫院,但因設備不全未能檢測,他們又趕往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目送喬文皓進去做核酸檢測,劉曉東如熱鍋上的螞蟻來回走動。直到看到喬文皓笑著走出檢測室,劉曉東那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多,5個多小時,100多公里路,劉隊開著車帶著我,就像一場‘生死時速’。當結果出來後,我才敢開口說話。”喬文皓說:“回去的半路上,劉隊買了麵包,當我們坐在馬路邊吃著麵包的時候,我們都流淚了。”

給大家一份安全感,守護好卡口點的責任,是劉曉東不斷踐行的黨員初心。在柳溝河卡口點,隊裡的90後輔警佔95%,劉曉東總叫他們“娃娃”。“他們的安全就是卡口點的安全,我要負責好每一個人的安全。等疫情過了,他們都要平安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