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子女輪流贍養老人你怎麼看?

城郊阿東


老人晚年子女們伺候的問題,可分為三種人,第一種人,理所應當敢願伺候問心無愧盡心盡力。第二種人,被迫侍候,迫於各種壓力,勉強應對,好像完任務似的。第三種人,節處生枝亂找藉口,硬說攵母這樣那樣的不妥之處,不願意侍候,有個別的甚至非常惡劣。中國人的美德,瞻養老人天經地義,你要有良心的話,首先負起責任來,老人能吃多少啊,先不要要求共同來輪,能帶動旁人更好,大家來進孝心,即然是沒有人來幫忙,你也要心安理得。


78暴風雨


我是贊同的,因為我父親去世的早,我媽媽就是輪流在我和哥哥家居住,媽媽覺得沒有什麼不好,我也就覺得沒什麼了,老人這個年齡了只要她開心做兒女的辛苦點也值了,畢竟操勞了一輩子,而我做了媽媽以後也越來越懂得母親當年的艱辛,現在又只剩下母親一個人了,沒有伴了,而且年齡越大越像老小孩,她自己就想著這家住幾天那家住幾天,子女平時工作忙去住到父母家照顧可能不太現實,在自己家就不同了,可以天天看到,對父母的身體也能瞭如指掌,飲食也可以做好調整。當然如果有父母雙親都在的話就不建議輪流去子女家了,就要兒女多抽出時間去探望老人,也不用說常住吧,因為雙親都健在老了他們是個伴也不孤獨,只要身體還可以最想看到的就是假期孩子們帶著孫子孫女外孫的去家裡熱鬧一番。而且這個呢也要因人而異,現在生活節奏比較快壓力也大,有些心疼離得也比較遠,無法無微不至的照顧到老人,也需要子女多和老人溝通了解老人的想法,閒暇時也多打個電話如果不能伴隨左右,相信做父母的也會體諒孩子的難處,更會心疼我們的。做子女的增多照顧就儘量想想辦法,畢竟老人的壽命在那擺著呢,生前多盡孝,莫等日後後悔。





商丘媳婦生活在濟南


如果子女不計較,按老人的意思愛住哪個家就住哪個家最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樣的老人晚年最幸福!我有一個朋友四兄弟一個姐,三個住農村老家,兩個在城裡上班,八十多歲的母親就長期住農村弟弟家,弟弟、弟媳都沒有意見而且對老人很好,兄弟姊妹也很和諧,老人幸福指數很高。


月影山行


對於子女輪流贍養老人,我覺得非常不好。在每套房子間游來游去,麻煩不說,會沒有歸屬感。

很多人說:大家都有工作,有小家,都不容易,應該共同擔當照顧老人的責任,輪流贍養。是有道理。

但是有沒有考慮過老人的感受呢?當然大家都有各自的難處,可以換個方式嘛。

我們這邊老人一般都喜歡跟最小的孩子(或者老大)住,反正中間的一般都不太受待見。現在大部分老人都或多或少有養老金,不需要給錢,需要的是出份力。自己小家不也要吃飯嗎?多一兩個老人就是飯菜量多點,增加不了多少工作量的。老人還能幫忙做做家務,看看孩子,挺幸福的嘛。其它弟兄姐妹按時去看看老人,自己帶上菜,帶上水果,一起下廚開開心心吃頓飯,聊聊天。走的時候給人家小孩子發個紅包,親情不也維繫起來了。

如果是特殊情況,老人喪失了部分自理能力。那分工合作嘛,願意出錢的出錢,願意出力的出力。明明白白攤開商量。我一個女性朋友,孩子在外面讀書(現在基本都獨是生子),夫妻兩個八小時工作制,兩個哥哥做生意沒時間照顧老人。我朋友直接要求哥哥每個月給兩千的辛苦費,老人有退休工資還會給她足夠多的生活費。她對老人也是無微不至,每天會牽手出來散步。每次看到她媽媽,臉上都是滿滿的幸福感。

實在是都照顧不過來,可以花錢請護工呀,鐘點工呀。有很多種方法可以解決生活上的不便,沒必要讓老人有被嫌棄的感覺,從這個家流浪到那個家。

瞭解一下老人的真實想法,按他們喜歡的方法去對待他們。




h劉歡771


我兄妹5人,已全退休,老父什麼都不會,連吃都要一勺一勺喂,更別說拉啦,老母好點。我們輪養每人一個月後,一二月人都返不過勁太折磨人,自已都六七十了實在是受不了,但孝心不能沒有,老父伺候了五六年,沒有痛苦很安祥地走了,剩下老母90歲了我們還是輪養每人一月,都在比誰養的好,老人最後幾年最能考驗兒女孝心,把老人幸福地送走勝過千言,我們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他們會在天國保佑我們及後代幸福平安。


用戶60478918292


很正常嗎,只要老人沒有特殊要求,子女也樂於此行,尤其是不能自理的老人,僅靠一個人或者一個子女伺候是不行的,為什麼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是病魔折磨老人的同時也折磨子女,這種痛苦是雙向的,子女多的,兄弟姐妹相互替換一下,對老人對子女都是好事,對此我深有體會。


追夢153902753


在農村,子女輪流贍養老人非常多,其中有多種原因,也有利也有弊。

其中利,一,子女輪流贍養,在父母輪到自己家時,只要盡力侍候好就可以了,其它時間就不用操太多心了,節省一部分時間。可以做其它工作。

二,輪流贍養,讓每個兒女都有盡孝照顧父母的機會。讓父母到每個子女都住住,會有種新鮮的感覺,增加與子女家庭的關糸。

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缺點就是,一,父母沒有歸宿感,不知道究竟哪裡才是自己的家。二,容易產生矛盾,互相埋怨,怨對方沒照顧好,等等!

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的義務,但如何才能更好,更適合的贍養老人。是全民關心的問題。期待能早一點解決這個問題,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江哥在路上


作為老人可以輪流在任何子女家生活,世人常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何況父母生我們養我們,給我們娶妻生子!兒女的家本來就是父母的家。難道還不如外人的滴水之恩貴重?在哪個家生活都是理所應當的更是兒女的福報!而做為子女要輪流贍養老人說的不客氣一點,畜牲不如!


段食行者當智


我覺得可取也不可取,原因有二,第一,輪流照管是否是子女們心甘情願的。心甘情願的話,照顧老人的質量肯定好,否則就不一定了,因為情緒化下的照顧是不好的。第二,視子女們的實際情況而定。有的是工薪層的在職人員,有的是宅家的無職人員,前者涉及到本人的工作輪流肯定有些困難,甚至脫不開身,影響照顧質量。後者照顧就方便多了,但是後者的經濟來源不是很好,這也是個現實問題。以上就是輪流照顧的可取和不可取,但是終究得照顧的,我的想法是,想法一,推選一個沒有任何負擔,沒有思想壓力的子女來照顧最好,沒照顧的得相應的合理的給予照顧者經濟補助,這即是對勞動者一個尊重和安慰,也能緩衝照顧者的壓力,這樣對老人更有好處。想法二,如果老人的子女們都有自己的事業,確實脫不開身那就給老人僱個保姆了,每個子女平攤僱保姆的費用。但不管怎樣,儘量別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不是說敬老院不好,老人需要一個家,家的感覺很重要,能經常和子女在一起比啥都重要,我照顧老人10多年了,我父母同歲,今年都93歲了,我的回答僅供參考,祝天下所有的老人順心如意,喜樂平安。


於洋


子女輪流贍養老人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的來看,那就是老人和兒女。當然獨生子女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這個問題具有許多家庭的不同版本,形形色色,各有千秋,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總結起來還是兩個方面的問題——孝與不孝。

那麼究竟是孝順與否,那又是兩方面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啦!

在過去那個經濟狀況不理想,生活物資匱乏的年代,突出問題是老人溫飽問題,左鄰右舍的家長裡短都是兒女不給老人吃飽穿暖;老人自己捨不得吃飽穿暖,好的都給了子女。而且主要矛盾都集中在了婆媳這兩個天敵之間!

因此便產生了一出出的“牆頭記”。老人苦不堪言,兒女互相埋怨,單位領導,工會調解不斷。農村婦女主任這家那就不停的勸!

現如今,生活條件好了, 不存在溫飽問題了,居住條件也有很大變化了,特別是過去城市裡的四合院,大雜院少了,新的矛盾也不是吃飽穿暖那麼簡單了。現在的老人基本都是我們這些老三屆了,人們的知識結構也和從前那一輩大部分文盲老人不一樣了。隨之而來的追求也五花八門了,總結歸納起來就是老人的精神追求多了,子女的經濟要求高了,普遍的不滿足感強烈了!特別是城市裡都住的單元樓房,屬狗不相往來,子女輪流贍養老人的問題不反映在表面啦!輪流的原因各種各樣。養老問題也多元化,單純依靠子女輪流養老也少了,老人們也想開了,哪裡舒心哪裡去。這一代老人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輪流的都是去給兒女家當帶薪保姆啦!哈哈😄!

但是農村還要另當別論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