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當“空中飛人”離開雲端:疫情下投行圈非典型生活

記者 | 滿樂

“下面進入本場儀式的高潮,鳴鑼開市環節,讓我們一起倒數,5、4、3、2、1。”

“鏘!”一聲響亮清脆的視頻模擬鑼聲在網絡直播頁面響起,註冊於湖北武漢的良品鋪子(603719.SH)成功登陸A股,被稱為首家“雲上市”企業。

「深度」当“空中飞人”离开云端:疫情下投行圈非典型生活

而在一週以前,登陸創業板的雙飛股份(300817)上市儀式則是在自家辦公樓前舉行,一眾佩戴口罩的公司高管自己搭臺敲鐘,成就了A股史上最“樸素”的上市儀式。

「深度」当“空中飞人”离开云端:疫情下投行圈非典型生活

無論是線上敲鐘,還是自家門口鳴鑼,新股發行上市的工作並沒有在特殊時期有所暫停,即便是身處疫情中心的良品鋪子也最終按計劃完成了IPO。這背後,券商保薦機構無疑是一股重要的助推力量。

據界面新聞記者瞭解,春節假期後受疫情影響,券商投行部門的大量現場工作普遍無法開展。

與此同時,疫情未能掩蓋企業發行上市的熱情。監管也表態稱,要堅持股票首發常態化。此外,再融資新規的重磅落地和新三板深改的快速推進,對投行也意味著新的業務機遇。

當出差難以成行,當遠程辦公暫成常態,被稱為“空中飛人”、“券商永動機”的投行人們真能閒下來嗎?

永動機失“速”

“這可能是工作以來我所經歷最漫長的一個春節假期了!”在北京住處深宅了一個月的王韜是某券商一線投行人員。受疫情影響,他今年過年沒有回家。

不過雖不用迴歸到說走就走,一週做幾次“飛的”的節奏,王韜的居家辦公生活也並不輕鬆,他坦言,假期結束後強制的線上工作狀態,更令工作與休息的界限變得模糊。“很多事情去不到項目現場無法開展,但似乎比以前更忙碌了!”

假期延長,居家辦公,號稱券商“永動機”的投行部門,彷彿一下子失去了“動力”。

據瞭解,投行業務中諸多工作均需圍繞現場展開,僅就IPO項目而言,立項調查、盡職調查、製作發行申請文件等環節都離不開現場工作,輔導、回覆證監會反饋等細節上也需要投行人員在現場支援。

「深度」当“空中飞人”离开云端:疫情下投行圈非典型生活

“投行都是人和人之間的交流,都是在一個屋子開會,一人中招都要隔離,所以投行業務上現場工作開展還是很謹慎。”張俊是某中字頭券商的投行業務負責人,他坦言道,已完成盡職調查或現場核查工作的項目尚可通過線上推進,“有些沒走這些程序的,就卡在這了。”

現場工作開展困難,使券商投行業務相對陷於停滯。不過IPO過程中發行人回覆證監會反饋意見的時限,並不會因客觀原因而暫停計時。

為此,2月3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發行監管工作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關安排的通知》,對於發行人的反饋意見回覆時限、告知函回覆時限、財務報表有效期屆滿後終止審查時限等與發行審核相關的時限,以及已核發的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均暫緩計算。

“這是最實事求是的辦法。”另一家國內大型券商投行負責人表示,這一規定避免了企業因疫情影響導致相關回復逾期的情況,也減少了中介機構在回覆截止期重壓下,冒險進入疫區開展現場工作的風險。

不過該負責人也表示,正因為相關回復時限的暫停,部分投行項目也陷於停滯。“原先有回覆時間壓著只能往前推,現在各家看自己安排。基本上都是做做案頭工作,整理下底稿和回覆證監會的思路。”

股票首發仍要常態化

“2月底之前想要全面恢復投行工作是不可能了,好在春節前後本身就是投行傳統的淡季,IPO申報都要等審計機構出具的財報,所以3月底申報IPO的情況比較多。隨著疫情好轉,還是有望趕上原定工作進度的。”張俊預計,投行工作有望在3月底前恢復正常。

據界面新聞記者瞭解,為保證疫情下IPO項目進度,投行保薦人員選擇在工作上“打時間差”。

王韜就向記者表示,他所在部門內負責的各個IPO項目進度不同,即便不能在現場展開工作,招股書材料、IPO申報材料、監管層反饋意見的回覆以及科創板項目路演材料都仍需要撰寫。“項目是受到了審計材料跟不上、現場工作無法展開的影響,但先把能做的做完,疫情緩解後再一氣把剩餘工作完成。”

而隨著2月10日後各地正式開始復工,投行人員的工作也開始逐漸步入正軌。

“雖然不多,但已經有一線的人員開始跨省去項目現場辦公了,比例比春節後那一週有很大提升。”上述中字頭券商投行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現場辦公還是困難重重,以北京為例,投行人員現場辦公後返回北京還需要居家隔離14天。

“多數還是去現場核查發行人材料涉及內容的真實性,還要去銀行開具函證。發行人上市意願也比較急迫,今年監管層改革措施比較多,市場也很火熱,企業也會覺得更容易實現上市。”該負責人稱。

疫情也未能掩蓋企業發行上市的熱情。據證監會最新統計的數據,除去終止審查情況外,IPO在審企業共有426家。頂著疫情帶來的種種不確定因素,春節假期後仍然有三家企業上市申請被證監會受理。

“強化市場功能發揮,堅持股票首發常態化。”在2月15日召開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就疫情之下證監會的應對和重點工作作出上述表態。他同時指出,證監會未來也將堅持正常核發首發批文,正常推進審核進度,正常推進重組的許可和受理工作。

就在2月18日,證監會併購重組委以專線視頻會議的方式召開了春節後第一次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會議。

據界面新聞了解,視頻會議時,重組委委員在證監會發文,而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則在地方證監會接受問詢,地方證監局相關人士也在場監督。

“重組會重啟後,發審委也有希望以線上方式召開,之前也有發審委員因為疫情原因沒能返京的。”張俊也表示,相比重組項目,新股首發項目的體量及敏感度都更高,監管層或許有更多考量。

“總歸最近已經開始忙起來了,無論是現場辦公的逐步恢復,還是線上待處理問題的堆積。當然線上辦公效率低下也是繁忙的一個原因。”在張俊、王韜等多位投行人士看來,疫情對投行業務的影響只是暫時的,“股票首發常態化”會在近期實現。

增量業務風口不斷

實際上,除了疫情緩解的影響外,監管層近期推出的大量改革政策也令投行人們的工作陡然增加。

2月14日,證監會發布了新修訂的再融資新規,沉寂了3年之久的再融資業務迎來寬鬆期。據不完全統計,新規發佈後已有近90家上市公司推出、修訂或籌劃再融資方案。

“2020年必然是再融資大年,上市公司再融資計劃的增加也不會是短期現象。”國內某大型券商投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相比IPO項目,再融資對券商保薦機構現場工作的要求更低,很適合在目前的情況下展開,大量新增和更改的再融資計劃也給券商帶來了不少的工作量。

此外,從去年開始啟動的新三板深化改革也在加劇對投行業務的影響。

春節假期後,各地證監局相繼發佈了關於做好轄區新三板公開發行輔導有關工作的通知,新三板“深改”帶來的精選層公開發行工作在加班加點推進中。目前新三板已有47家公司發佈擬精選層意願相關公告,其中24家已申報輔導。

“確保申報精選層的公司公開發行成功是近期的工作重心,首批企業最遲也要在4月底前完成申報,目前節奏已經受到疫情影響。”某中小券商新三板業務部門負責人稱。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證監局發佈的通知中還特別提出,“保薦代表人簽字推薦掛牌公司公開發行項目數量與主板(含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相關要求一致。最近3年內在掛牌公司公開發行項目中擔任過項目協辦人,滿足保薦代表人資格條件的,可以向中國證券業協會申請註冊為保薦代表人”。

這也意味著向來在券商投行板塊中居於弱勢地位的新三板項目,也將成為準保代“轉正”的跳板。

接近股轉系統人士表示,深圳證監局的這一規定,同樣適用於其他地區的新三板項目。

“這也導致了最近保薦機構申報精選層項目的熱情很高,傳統的IPO項目一般不會交到準保代手中,三板的項目門檻就會低一些。”上述券商三板部門負責人稱。

在投行股權承銷業務面臨新機遇的同時,債券承銷部門也因疫情的發生變得繁忙。

據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2月21日,共有21家證券公司承銷發行“疫情防控債”18只,助力10個省份的17家發行人完成融資168.4億元。

“抗疫情債成了券商的風口,我們承銷的一支疫情債被投資機構秒搶光。”某中字頭券商投行債券承銷人員稱,即便沒有疫情債的發行,其所在券商也在年前儲備了足夠的債券承銷存量。“前期工作做完,疫情過去了很快就能幹完,並沒有覺得承攬受到太大影響。”

隨著疫情逐步控制,線上遠程溝通的投行人士將回歸工作常態。而監管政策、制度改革又在不斷帶來新的業務增量。

“投行業務處在低谷只是暫時的,這臺“永動機”很難真正停止下來。”張俊感嘆道。

(應受訪人士要求,文中王韜、張俊系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