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後來下場如何?

程萬慧


張柬之的晚年可以用坐過山車來形容,他策劃發動了神龍政變,擁立李顯登基,復辟大唐,但是在剷除武氏餘孽的過程中,卻猶豫不決,雖然武則天退位了,但是武三思這些人還沒倒,最後張柬之被武三思排擠,流放瀧州,憤恨而死。

張柬之畫像

武則天怠政寵幸男寵,國政失和引發了神龍政變

武則天登基後,最開始使用酷吏打壓異己,在統治逐漸穩定之後,武則天也人用了狄仁傑,婁師德,張柬之這群賢臣治理天下,武則天對朝政最大的貢獻就是徹底粉碎了士族門閥的權勢,改革了大唐的人才選拔制度,出身卑微的人也有機會出人頭地。

但是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武周的軍事力量相對要薄弱一些,因為很多能征善戰的大將被殺害了,但是基本上也能保持住唐朝的疆域穩固,和在周邊區域的地位。在經濟政策上,武則天輕稅賦,讓百姓休養生息,所以在武周統治時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

武則天畫像

但是在賢明的君王,也會有倦怠的時候,到了武則天執政晚期,武則天開始怠政貪圖享樂,她在宮中養了很多面首,她最寵幸的就是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漸漸的武則天也就不怎麼露面了,和外界的聯繫不斷的減少,到了神龍元年,宮中又傳出了武則天生病的消息,張昌宗、張易之開始插手朝政,武則天和李顯,大臣們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在張柬之領導下,神龍政變開始了,李顯被擁立登基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李顯、李旦的地位岌岌可危,甚至有生命危險,於是朝中以張柬之為首,崔玄暐、桓彥範等大臣開始謀劃除掉張昌宗、張易之,擁立李顯繼位的一場政變,最開始李顯並不願意隨大臣們一起發動兵變,在王同皎等人一番勸導後,才參與了政變。

張柬之等人來到了迎仙宮,下令將張易之和張昌宗斬首,李顯等人又進入到了長生殿,武則天正在這裡休息,她見張柬之,李顯和侍衛們闖進了宮中,張柬之對他說道張易之和張昌宗已經被殺,武則天立刻明白了狀況,大臣桓彥範直接對武則天攤牌了,說希望武則天能夠傳位太子李顯。

唐中宗李顯畫像

雖然武則天不樂意,但是張柬之,李顯已經來逼宮了,武則天根本就沒得選,第二天,武則天下詔讓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第三天武則天就將皇位傳給了李顯,張昌宗、張易之餘黨被清洗,這個時候張柬之的部下就建議張柬之,趁著武則天被迫退位,李顯剛繼位立足不穩,肅清武氏餘黨。

張柬之被武三思陷害,被貶瀧州憤恨而死

張柬之是個忠臣,他認為自己發動政變的目的是為了擁立李顯登基,現在目的已經達到了,要不要弄死武三思這群人,不應該由自己來決定,應該讓李顯來決定。神龍政變之後,張柬之,敬暉,桓彥範,袁恕己,崔玄暐等五位直接領導了政變的大臣被封為王,武三思為了自保和韋皇后勾結到了一起,而武氏的殘餘勢力還沒有被剷除。

武三思也擔心張柬之等人不會放過自己,所以開始在李顯面前誣告張柬之等人,李顯也想要削弱張柬之這群擁立自己登基的重臣的權利,所以也就將計就計,直接免除了張柬之的宰相職務,張柬之被任命為襄州刺史,但是沒過多久張柬之再次被貶官,流放到了瀧州,不久在瀧州抑鬱而死。

武三思畫像

唐睿宗即位後,才恢復了張柬之的名譽,賜諡號文貞,而設計陷害他的武三思最後在政變中被殺,唐睿宗將其開棺戮屍。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