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有沒有後代?為什麼他的後人不保護修繕衛青的陵墓?

湘淚飛蝶


漢朝的統治靠兩大集團:外戚和宦官;也是兩大毒瘤。漢宣帝以前期靠外戚;漢元帝的時候宦官開始慢慢崛起,兩大集團開始輪流掌權,“髒唐亂漢”中“亂漢”也是因為外戚的緣故。

第一個問題:衛青是外戚集團中有比較作為的人,肯定是有後代的;

第二個問題:說到衛青的墓不得不說到漢武的茂陵,因為衛青死後被陪葬茂陵。

1、衛青後代的問題

根據《史記》記載衛青一共三個兒子,分別是衛伉、衛不疑、衛登。因為衛青的關係,三個兒子還在襁褓中,都已經被封為了侯爵;長平侯衛伉、陰安侯衛不疑、發乾侯衛登。像李廣辛辛苦苦打了一輩子連毛也沒有撈著,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就這樣厲害呢。

我們需要理清楚一下幾個人的關係,先上一張圖:

上面這兩幅圖中,有兩對姐弟比較牛逼:漢武帝與平陽公主、衛青與衛子夫。漢武帝有一次去了姐姐平陽公主家,一不小心臨幸了衛子夫(衛青的姐姐);後來平陽公主守寡,衛青大將軍又英姿颯爽,平陽公主那是芳心大動,於是衛青又娶了平陽公主(漢武帝的姐姐)。

兩個弟弟分別去了對方的姐姐,衛青是漢武帝的姐夫,漢武帝也是衛青的姐夫;至於誰是誰的小舅子,是亂了吧。

後來衛子夫被封為皇后,生下衛太子劉據。

衛青作為外戚,功勞甚大,雖然他為人謙虛,從不結黨營私,敬重賢才,當時漢朝還盛行戰國時期的養士的風氣,但是衛青從不養士,更別說居功自傲了。即便如此,位極人臣,總是壞事。漢武帝為了平衡啟用了外戚的衛生霍去病。

霍去病也不輸舅舅,一時間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勢頭,漢武帝甚是歡心,也是大家封賞,可是天妒英才,霍去病英年早逝。

這樣另外一個影響漢朝重要的人物又出現了,霍光。霍光是漢武大帝的託孤大臣,一生輔佐了三位帝王,漢昭帝劉弗陵異、漢宣帝劉病己、漢廢帝昌邑王劉賀。把持朝政數十年,直到去世。這個時候漢家天下,名不符其實。雖然霍光沒有野心,但是大權在握啊。

雖然霍去病去世了,但是衛家的地位也是毫不動搖的。為什麼?因為漢宣帝就是衛青姐姐的嫡曾孫子。如果漢宣帝外戚較多可能衛家可能也不會得勢了,關鍵漢宣帝的親人不多。

說到要說到巫蠱之亂與衛家受的一次打擊。

巫蠱之亂起始是大臣江充與太子劉據,藉機誣陷。太子被迫起兵,結果是皇后衛子夫自殺,太子兵敗自殺,一眾外戚受到牽連,衛青的長子衛伉死於獄中。後來漢武帝藉口貢獻金的問題,削了衛青另外兩個兒子的侯爵。

為什麼說隨貢獻金是藉口,漢武帝好大喜功,征伐不斷。打仗需要錢啊 ,但是國家錢不夠用,漢武帝用光了皇帝的小金庫皇家財庫,只好找大臣要,但是大臣不配合,皇帝也不能搶啊。這件事惹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自己的小金庫都用了,但是你們這幫大臣卻不配合。所以,漢代因為貢獻金的問題被削了很多侯爵。

但是,通過上面的人物關係可以知道,有這麼多大人物罩著,衛家能衰落多久呢。果不其然,漢宣帝后來就又恢復了衛家的侯爵,一直到西漢滅亡,衛家都是氏族大家。


2、衛青的陵墓的問題

衛青死後,陪葬漢武帝茂陵旁邊。在茂陵東北1000米處,所以在西漢時期,衛家根本不需要管理,自有皇家的人看管護理。

茂陵很早就被盜了,漢宣帝的時候(前64年),茂陵被盜掘。

東漢末年,農民起義,天下大亂,赤眉軍佔領了長安,後來光武帝劉秀進攻長安時,赤眉軍退走途中又一次盜掘茂陵;

後來,董卓又遣呂布盜掘茂陵;

唐僖宗農民起義時,黃巢攻入長安,派兵再次盜掘茂陵。所以,茂陵的遭遇還算是比較悲慘的。所以,由此可見陪陵也好不到哪去。

所以,到了東漢其實也不需要衛家維護,畢竟東漢也是劉家天下。

再後來,天下大亂,命都朝不保夕,何來維護陵墓呢。

是清朝時有個名叫畢沅,就是寫《續資治通鑑》的人,給衛青立了一塊墓碑。


滬上聊歷史


書籍也記載了衛青墓的基本情況,比如在《漢書衛青霍去病傳》中寫到衛青墓位於茂陵東北方向一千多米處,而東側則是霍去病的墓。從外觀來看,衛青墓像一座小山,南面坡度比較大,呈現陡峭狀態,北面坡比較平緩,並且北破中間還有一個平臺。因為它的外觀像一座小山,便被稱為“象廬山”。值得一提的是,在茂陵陪葬重臣的墓陵中,衛青墓規模是最大的一座。根據測量,衛青墓底部東邊共長113.5米,南邊共長90米,北邊共長72.6米,西邊共長107.2米。除此之外,衛青墓高為25.5米,佔地面積共計8064.55平方米。衛青墓前還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漢大將軍大司馬長平侯衛公青墓”十四個大字。據瞭解,這塊墓碑是清朝時期一名叫畢沅的官員所立,當時,畢沅在陝西擔任巡撫督察院副右都御史一職。畢沅在立衛青墓碑時,直觀的顯示了衛青生平閱歷,他曾擔任過大將軍、大司馬職位,並且還被漢武帝封任為長平侯,從中可知衛青波瀾壯闊的一生。如今,這裡依然被保存的完整無損,當人們前往衛青墓時,就會想起衛青驍勇善戰的一生。

說起衛青後人不得不提的就是衛青的三個兒子。根據史料記載,衛青一生共有三個兒子,所謂子憑父貴,衛青常年攻打匈奴,為西漢王朝的穩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漢武帝為了褒獎衛青,便將衛青三個兒子都加封為侯。

西漢時期,說起最顯赫的一家人,莫過於衛氏一族。但是史料上只用了幾句短短的文字便概括了衛青後人一生,畢竟衛青三個兒子乃至衛青後人,都沒有太大的作為,所以歷史上也沒有衛青後人一席之地。

根據歷史記載,衛青去世後,衛青長子衛伉繼承了父親長平侯爵位,並且繼承了平陽公主食邑。後來,群臣在立太子一事上產生了巨大分歧,在公元前91年,西漢武帝年間爆發了巫蠱之案。漢武帝抓捕了很多官員,這次巫蠱之案牽連範圍極其廣泛,衛伉也在其中。不久之後,衛伉在獄中去世。衛青長子衛伉後世也沒有了相關記載。

衛不疑和衛登分別是衛青的次子和幼子,倆人在幼年間便被封任為侯。衛青死後,衛不疑和衛登身為西漢各諸侯王,需要給朝廷進獻貢金。隨後,倆人因在貢金貪汙而被揭發,漢武帝大怒,削去衛不疑和衛登的侯爵之位。到了漢宣帝年間,衛登後人再被提拔,漢宣帝賞賜給衛青後人大量錢財,並恢復了他們的官爵。後來,衛青後人經過漢成帝和漢平帝年間,都得到了朝廷重用。漢平帝退位後,衛青後人也沒有了相關記載。




千騎營卍首席司號員


衛青有3個兒子,衛伉[kàng]、衛不疑、衛登

長子衛伉,生前免爵位,死於巫蠱之禍。

<strong>

衛伉,西漢漢武帝時期人,出生日期不詳,死於公元前91年,西漢名將衛青長子,皇后衛子夫的侄子,名將霍去病的表弟,戾太子劉據的表兄,權臣霍光無血緣的表弟。衛伉還小的時候,就已經被封為宜春侯。

衛青死後,衛伉繼承長平侯爵位。

少年的衛伉,沒有帶符籍入宮,擅自入宮,免去爵位。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孫賀和衛君孺(衛青的大姐)之子,時任太僕的公孫敬聲,擅自動用軍費1900萬錢,事發後被捕下獄。

當時武帝下詔通緝陽陵朱安世而不得,非常惱火。公孫賀為贖兒子之罪,請求皇帝讓他追捕,武帝允諾。公孫賀歷經艱辛,將朱安世捕獲移送朝廷,眼看著其子之罪將得以赦免。熟料朱安世懷恨在心,笑著說:“丞相把禍事引到自己家族裡了,終南山的竹子寫不盡我要告發的罪狀,斜谷裡的樹木也不夠製作被牽連的人所用的桎梏。”於是他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武帝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且在馳道上埋藏人偶詛咒皇帝等等。武帝正在病中,又一貫對巫蠱仙術深信不疑,聞訊大怒,立刻下令追查。

公孫賀父子被捕下獄,死於獄中,衛伉和陽石公主、諸邑公主也被牽連而死。

而這只是徵和二年巫蠱之禍的開端。


次子衛不疑,生前被皇帝故意奪爵,卒年不詳,巫蠱之亂後人間蒸發。

衛不疑,西漢漢武帝時期人,出生日期不詳,衛青的次子。衛不疑還小的時候,就已經被封為陰安侯。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為了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以諸侯王所獻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兩不足為藉口而奪爵,被奪爵者達106人,佔當時列侯的半數,衛不疑就是其中一員。

衛不疑大哥衛伉因為巫蠱仙術,被牽連而死,也可能是為了保護家人。而衛不疑沒有被牽連,但是以後也沒有了關於衛不疑的史書記載。


三子衛登,生前被皇帝故意奪爵,子孫後人在漢宣帝時期復興家業。

衛登,西漢漢武帝時期人,出生日期不詳,衛青的第三個兒子。衛不疑還小的時候,就已經被封為發乾侯。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和他二哥一樣,成了政治的犧牲品,被皇帝故意剝奪了爵位。

後來根據《漢書·外戚恩澤侯表》可知,衛登一脈在漢宣帝時期復家。

漢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詔賜青孫(衛登之子)錢五十萬,復家。
漢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青曾孫玄(衛登之孫衛玄)以長安公乘為侍郎。
漢平帝(實為王莽當政)元始四年(公元4年),賜青玄孫賞(衛登曾孫衛賞)爵關內侯。

衛青的陵墓

衛青死後陪葬在帝王陵墓。

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彪炳戰功,在茂陵東北修建了一座陰山形狀的墓冢,“起冢象廬山”。諡號為“烈”,取《諡法》“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之意。

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寢,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

總結

衛大將軍,居功至偉而不自傲,敬上而禮下,為將者當以衛大將軍為楷模。

伴君如伴虎,富貴險中求。


花奈


第一個問題回答:衛青有後代。

光在歷史書上留有名字的兒子就有三個,雖然在漢武帝巫蠱之亂中衛家受到了牽連。之後衛家短暫消失在歷史記載當中。

但到漢宣帝時,這個巫蠱之亂中核心戾太子的孫子上臺後,又幫助找到了衛青孫子並讓他復了家,其後西漢的皇帝多有對衛家的封賞記錄。衛家並沒有絕嗣。

第二個問題:不需要,也不能

衛青死後陪葬茂陵,他的陵墓已經是茂陵的一部分了,西漢朝還在需要擔心修繕嗎?

其次西漢亡國之後,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成為爭奪的焦點。東漢開國後,關中更是殘破不堪,光武帝也就沒把帝都遷回來。

在這戰亂時期皇帝墓都得不到保護,更何況已權勢不在的衛家後人。


歷史小知


衛青是漢武帝時期的著名將領,他改變了漢朝有史以來的對外採用和親的政策,同時也改變了漢朝對戰匈奴一直處於劣勢的局面。他善於以戰養戰,敢深入敵軍深處,曾七戰七捷,被漢武帝封為“關內侯”,官拜大司馬大將軍。

衛青有過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生子衛伉,衛不疑,衛登。第二任妻子就是漢武帝的同胞姐姐平陽長公主,兩人沒有孩子。

漢武帝時期發生的巫蠱之禍,使得皇后衛子夫(衛青的親姐姐),太子劉據(衛青的親外甥),衛長公主(衛青的親外甥女,兒媳),衛伉(衛青的兒子)等人都被處死,這些被處死的人都是與衛青關係重大的親人,此後衛氏一族日漸衰落。

衛青當日雖位及人臣,但從不居功自傲,拉幫結派,養府臣幕僚,生活極度低調,陵墓不修繕,可能是一方面因為衛氏一族衰落,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希望衛青死後能得到安寧,這與他生前淡泊名利的性格是一樣的。


武陵人遠彡


目前的歷史資料上是有後代的,巫蠱之禍後是否留有後代不清楚;至於修繕陵墓這事得考慮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個人感覺)。衛青死後衛家就開始敗落了,後來還扯上了巫蠱之禍,平反之後衛氏一族是否有人存活尚未可知,就算是還有後代也得經濟良好才能修繕,而且當時的歷史背景能不能修、敢不敢修也是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