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變和製造並利用四維空間哪個技術對人類科技影響最大?你怎麼看?

小末末末


如果人類擁有了製造和使用四維空間的科技,那麼就不是人類了,是神一般的存在。這也是文明發展的終極目的,具有重生和再造宇宙的能力。達到了永生不滅,超越宇宙。當然是四維空間對人類的影響最大。

可控核聚變的原理與發展

核聚變:2個輕原子核聚合成一個重原子核,在這過程中,通過質量虧損的形式來釋放大量的能量。太陽就是不停的在核心進行這核聚變,持續的散發著光和熱。

氫彈是不可控核聚變。可控核聚變,就是讓釋放能量的過程不是一瞬間,而是持續緩慢的釋放出來,可以讓人類所用。

19世紀末誕生的麥克斯韋方程組,將幼小的人類文明帶入了電磁時代。而核聚變的原理,在50年之後即被人類所瞭解了。

1932年,核聚變的原理已經由澳洲科學家馬克·歐力峰所提出,5年後,核裂變的原理才產生。1939年,美國核物理學家貝特在實驗中實現了2個原子核的融合。

太陽核心溫度1500萬攝氏度,3000億大氣壓。這就是核聚變持續燃燒的條件。地球無法制造這麼強的壓力,為模擬太陽核心的環境,那就提高溫度,用極高溫來代替壓力。無論是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核聚變都進入了科學可以觸摸的邊緣,只是受限於當時的科學水平和國際環境無法再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戰結束後,核聚變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環境。世界各國都在摸索中前進,製造了各種實驗性的設備來驗證。蘇聯庫爾恰托夫研究所發明了託卡馬克裝置,這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控制高溫,從而實現可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

到了上世紀60年代末,蘇聯科學家通過“託卡馬克“裝置,首次人工獲得了1000萬度的高溫等離子體,輸入能量在剎那間小於輸出能量。增益因子Q值達到了10億分之一。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瞬間,但是讓人類看到了核聚變發展的方向,證明了託卡馬克裝置是技術最成熟,最有可能實現核聚變的裝置。各工業強國紛紛開工建造“託卡馬克“裝置,形成了核聚變研究的高峰期,全球數年間製造了上百座。時至今日,“託卡馬克“裝置成了全球研發核聚變的主流裝置。

鑑於核聚變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能源,而獨自研發的成本巨大,世界各國決定攜手合作,“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於1985年倡議而生。期間因為蘇聯的解體和美國的退出以及各國出於本國利益為選址問題爭執不下,擱置了近20年。2005年,各國決定摒棄前嫌,一致同意把ITER建在法國。我國2003年開始加入談判,2006年正式簽約加入。這是集合全球所有的科學力量為人類謀取未來的發展,為後代建造可用能源的科學攻關。

我國在進入21世紀後不斷的加大投入,核聚變的科研實力得到了飛速的提升。2017年我國“東方超環“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在全球首次實現了超過100秒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2018在10兆瓦加熱功率下實現了1億度高溫。這標誌著我國在核聚變領域的地位,已經從遠遠跟隨到與世界先進水平並駕齊驅。

時至今日,世界在核聚變領域的研發已經進入了很深的階段。在這一龐大的系統工程裡,很多環節已經解決或是取得了成就。目前雖然還存在不少的技術困難沒有解決,但是距離成功的時候,真的不遠了。科學,幾乎已經摸到了核聚變的成功之花。

很多國家已經預測2045-2060年可控核聚變可以商業化發電。站在今天來看,可以說樂觀,可以說可能性不大,但是它的確是屬於今天的科學,屬於明天的現實。今天,我們很有可能正站在可控核聚變成功的前夜。

核聚變分三代,分別是氘-氚核聚變,氚-氦3核聚變,氦3-氦3核聚變。等我們實現了初代氘氚核聚變,實現了澎湃能源的第一步,之後更加強大的終極核聚變氦3-氦3,就留待我們的後代去開發了,科學沒有盡頭。人類在可見未來的能源之路,已經劃就。

四維空間的概念與可以製造的意義

牛頓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告訴我們,時間就其本質而言,是永遠均勻地流逝,與任何外界無關;空間就其本質而言,是與任何外界事物無關的,它從不運動,並且永遠不變。長、寬、高三維度構成了我們所在的三維宇宙。我們在地球上生活運動,絕對時空觀無處不在。

隨著科學的發展,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時空觀;時間和空間它們互相聯繫又互相制約,物質的運動對時間和空間有一定的影響。時間作為單向變量第四維,與三維的空間一起組成了我們所在四維時空。

把視線和運動範圍轉向宇宙空間,會發現絕對時空觀已經不適用了,需要使用相對時空觀。質量和速度的變化會引起時間與空間的變化。但是在我們三維宇宙的規律中,時間只是作為附加維,只能是單向前進,可以減緩甚至靜止,但是沒有倒流回溯的可能。因為三維宇宙的因果律。

四維空間不同於四維時空,這是2個概念。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無法想象四維空間的樣子。四維空間,並不是科普讀物上時間加上XYZ軸組成了4個變量。它很可能是XYZ軸之外,多了一個維度,這個維度可以穿透XYZ和時間與空間成為一體。這已經超越了物理學的所知範疇,屬於未知區域。無法再描述,因為一切猜測都是沒有科學根據,不負責任的胡扯。

四維空間只是數學上的推導,沒有絲毫科學論據能證明,在我們的宇宙之外還有更高階的宇宙。弦理論可以推導11維宇宙,但它只是個沒有任何實驗驗證的學說。一個存在於想象中的數學空間。

以下的話,我覺得不能用科學來回答了,需要用哲學甚至神學。

我們所在的宇宙,138億年的壽命,總有結束的一天,有開始,就有結束。宇宙中的萬物,都不能超越宇宙而存在。一切的一切,生於宇宙,歸於宇宙。

有誕生就有死亡,有死亡就有誕生,這是貫穿我們宇宙的因果律,沒有永恆的事物存在。能製造和使用四維空間,這是讓人類超越了三維宇宙的規律,跨越了宇宙的限制永恆的繁衍。突破了宇宙的侷限。可以在宇宙之外俯瞰眾生。

具有了這能力,人類成了造物主,突破了生命的意義,成為一切生命,無數個宇宙的上帝。

結論

核聚變是人類看得見,摸得著,正在探索的科技,它的成功,將助推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製造四維空間,那是人成為了神之前的最後一件事。這件事做完,人就成了宇宙所有文明的傳說。那當然是製造四維空間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但是就實用性來說,還是核聚變實際。至於4,5,6,7,8維空間宇宙,大多是軟科幻小說的題材乃至玄幻故事了,硬科幻都不敢寫。畢竟天馬行空的想象一個虛幻世界,到底還是比做科研簡單輕鬆許多了。


開心小魚


可控核聚變對人類的影響要大些,畢竟四維空間還只是理論上的,而可控核聚變的發展確是實實在在的,像國際熱核聚變實驗計劃(ITER ),就是一個國際科研項目,中國在03年正式加入國際熱核組織,就是為了研究可控核聚變而!可控核聚變分有兩種,一種叫慣性約束核聚變,也可以稱之為激光約束核聚變,通俗講就是通過大量高功率激光將聚變材料加熱到點火溫度,比如我國的“神光”計劃和美國的“點火”計劃。而另一種就是磁約束核聚變,像託卡馬克裝置和仿星器就是,這也是大部分國家研究核聚變裝置的方向,國際熱核組織也是超這個方向發轉的。現在的核聚變裝置可以達到點火溫度,但是不夠穩定,持續時間太短了,沒有實用性,但國際熱核組織推測預計2050年左右,核聚變將可以大規模商用,但是也有很多大學研究機構和私營企業也在進行熱核聚變的研究,比如波音,亞馬遜,微軟等,國內大學,比如清華北大都有熱核聚變實驗室,像波音製造的可以放在卡車上的核聚變設施,就號稱在2030年前讓可控核聚變商用。而最主要的是,可控核聚變商業化會帶來能源革命(個人認為),作為原子能源,它更安全,穩定,產生的能量非常巨大(大大超過裂變反應),如果以“氘”和“氚”作為聚變材料,產生的核汙染將會非常小,而且原材料可以從海水中直接提取,一升海水中的“氘”經過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00升汽油燃燒,而如果用氦-3作為聚變材料,它可以做到無輻射!所以可控核聚變是真實有的,而四維空間本身就是一個理論,還無法得到證實,所以起碼現在來說可控核聚變對人類影響更大!


科技數碼宅


可控核聚變這種技術對我們來說還是有很多好處的,首先就能幫助我們解決能源危機,這可是我們地球上的一大難事了。雖然化石燃料能夠為地球提供豐富的能源,但這樣的能源並不是可持續的,如果有一天這種能源消失了,人類社會就會陷入危機。科學家們為這件事情很是擔憂,一直想要尋找替代品,而這種技術就是其中一種。

其實這種技術對我們來說還是有很多好處的,首先就能幫助我們解決能源危機,這可是我們地球上的一大難事了。雖然化石燃料能夠為地球提供豐富的能源,但這樣的能源並不是可持續的,如果有一天這種能源消失了,人類社會就會陷入危機。科學家們為這件事情很是擔憂,一直想要尋找替代品,而這種技術就是其中一種。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技術就不一樣了,這種技術對人類沒有半點的威脅,而且沒有任何的輻射,可以說是一件造福人類的事情。但是想要實現這種技術實在是太過於困難,按照我們現在的科學發展來說,根本沒有辦法實現。不過這種技術一旦在地球上得以推廣,就可以幫助地球解決面臨的各種危機了。

其實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想要實現這件事情也是有可能的,畢竟時代已經不同了,科學正在迅速發展。而這項技術一旦被實現,我們的社會就能更加文明,也不需要擔心各種能源斷供。

四維空間???



Qi朱哥


太空資源豐富,人類許多未解之謎都可以到太空找答案,利用可控核聚變可以作為動力源,製造宇宙飛船,探索宇宙。

可控核聚變研發成功後對四維空間探索都有解不開的淵源。


何時醒悟


我認為可控核聚變影響大,四維時空存不存在都難下定論。


理想無限延伸


這問題還問物理老師吧[大笑]


老夏講眼鏡


可控核聚變可期,四維,太遙遠。


寒峭2


前者影響比較大吧,至於後者那已經不是我們這個時代能思考得到的問題了。


熵定天下


第一個很難,第二個永遠不可能


全人類守望者


核聚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