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决定不黑加拿大

灾难是一面照妖镜,能照出人性最深的恶,也能照出那些平日不那么耀眼的人性光辉。

这次疫情早已成为国际事件。浏览西方社交媒体与新闻报道,大致都是一些令人不快的信息:

法国媒体Le Courrier Picard在头版将疫情称为‘黄色警报’('Alerte jaune'),更在其电子版发布文章‘新黄祸?’,用极富种族主义与敌意的方式渲染疫情,将政治正确抛得一干二净:

这次我决定不黑加拿大

澳大利亚媒体Herald Sun将疫情称为‘中国病毒’,并用‘Pandamonium’(Panda意为大熊猫)一语双关,而每日邮报,则光明正大地呼喊‘中国小孩待在家里’:

这次我决定不黑加拿大

至于丹麦辱华漫画,则将‘言论自由’的边界拓宽到了外太空:

很遗憾,大多媒体在报道疫情时,夹带‘中国威胁论’,在散播恐慌的同时,极大地煽动了各国百姓对于中国人,华裔,甚至亚裔的敌对情绪。

至于平日高呼国际主义的各大西方国家,则纷纷急着与中国割席 - 美国首当其冲,而森林大火时在夏威夷晒太阳的澳洲总理莫里森,这次也非常有存在感,说封就封,导致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机场被遣返。

从结果看,疫情被政府‘认证’后,各国百姓对中国的恐慌将会进一步增大。

然而有一个国家,出乎意料地成为了例外。

1

加拿大卫生部长日前宣布,不会跟风效仿美国,禁止到访过中国的外国人入境,也不会因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而宣布国家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该部长称,‘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们不认为禁止(中国人)入境的做法有足够证据支持,禁止入境也不合理。’

她同时指责,一些政客和媒体散布的错误信息会引起恐慌。

她的话客观而理性。然而,在政治利益主导、中西冲突加剧的今天,能听到一句实在话,不容易。

至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则亲自参加了多伦多当地的华人新春拜年活动。

这次我决定不黑加拿大

他呼吁,加拿大人应该团结起来,绝不容忍由于谣言以及恐惧而催生的歧视。

常有人说特鲁多是无用的‘白左’政客,上位靠脸和爹。

然而,在西方阵营纷纷对中国‘落井下石’的当下,特鲁多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即便是政治作秀,我也敬他。

毕竟,相较那些平日呼喊政治正确,遇到中国则立马双重标准的西方媒体与政客,特鲁多即便是演员,那也是影帝级别。

2

虽然加拿大那总理特鲁多以及多伦多市长庄德利(John Tory)纷纷发表‘抵制谣言与歧视’的演讲,针对华人的责难仍有发生。

多伦多花店店主安迪近日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儿。由于安迪的华人身份,一名顾客当着他与其他客人的面,发表了一通‘中国人与冠状病毒’的长篇大论,饱含种族歧视与恶意。

这次我决定不黑加拿大

当安迪的遭遇通过媒体被知晓后,他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切。

汉堡店老板大卫布朗听说安迪的遭遇后,宣布为每一个在安迪店铺买花的顾客提供一个免费汉堡。

这次我决定不黑加拿大

他说,他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这是正确的事情。

在大卫的带头下,安迪受到了‘来自社区潮水一般的关怀’,以至于‘坏事变成好事’。

与恐慌一样,善意也会传染。

3

加拿大人并不是不害怕疫情。相反,他们太害怕了。

2003年SARS肆虐时,加拿大确诊人数375,是除中国外患者最多的国家;

其中死亡44人,病死率为全世界最高之一,仅多伦多地区就隔离了25000人,旅游业零售业损失惨重。

在几百名确诊患者中,45%为医护人员,大多集中在多伦多,由若干超级传播者引爆。

至于另一个华人重镇温哥华,则由于当地疾控部门及时预警,提前演练,并对疑似患者采取了缜密有效的隔离措施。

最终,温哥华仅有5名确诊病例,无一例扩散。

通过这场惨痛的教训,加拿大人明白了一个道理。

科学地应对,远比毫无头绪的恐慌来得有效果。

在SARS爆发的那一阵,加拿大也曾经爆发华人的大规模排挤与歧视。

今天的尊重,来自于对曾经所犯错误的积极反思。

后记

将国家拟人化,试图区分‘好人’与‘坏人’,是小孩子干的事儿。

加拿大与中国有冲突,有合作,算不上敌人,但也称不上友邦。

然而,加拿大政府乃至普通群众对于此次疫情的反应,让我看到了‘政治正确’的可爱之处,更在这潮水般展现人性恶的舆论之中,看到了一丝人性的光辉。

就事论事,这次的加拿大,没得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