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曾國潘的那句“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THMCX8369


看了前邊幾位的回答,覺得沒能理解這句話真實的含義。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荀子勸學》裡這一段話和曾國藩的行為相互印證。這段話的意思是奉勸學習者,要做事情有始有終,要有恆心。不要朝秦暮楚。面對的誘惑很多。興趣也是一樣,需要管理。學習的目標也是如此,

同樣國外也有一個寓言,我也是聽父親反覆的講了好多年,一直到父親去世,才知道其中的真實含義,有一家人很窮,突然神明告訴家庭主婦,這三天你可以選擇做你想做的事情,但是不要停下來,剩下三天,主婦分別從早晨開始做衣服,第二天做麵食,第三天做什麼我記不起來了。每天都是從早到晚不停下來,布總也量不完,面也總是擀不完。這個故事實際上是比喻了人的一生。從早晨到晚上比喻從少年到老年,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比如醫學,物理學,數學,甚至做一個木匠都沒有盡頭,學會做傢俱還要學會認識木料,還要學會認識和掌握漆料,學習怎會有盡頭。要做到心無旁騖才能有說成就。

看書學習也是如此,一本書,情節有悲有喜,知識有難有易,不能遇到自己不喜歡的地方就放棄。要堅持有始有終。

學習是一個人一生的一個預演,民諺常說“三歲看老”,成語有云“見微知著”,小事常常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品性,小事也能磨鍊一個人的品性。

一本書不看完不讀其他書,是讀書的一種方法,是曾國藩個人的讀書方法,他不建議碎片化的學習,這本書幾頁,那本書看幾頁,斷章取義式的學習。當然也是曾氏自己做事的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方法。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您說呢 ?


帥氣大叔


非常感謝給我這個機會來回答這個問題,評價曾國藩的“一書未完不看他書”這句話,首先我們不能光看字面意思,字面意思很好評價,就是認真專注的先把一本書看完,再看其他書籍,不能朝三暮四今天看這本書明天又去看別的書,到頭來一每一本書都沒有看多少,更不用說得到其中的道理和智慧了。

通過系統的瞭解曾國蕃的人生經歷及其著作,結合自身理解。我認為曾國藩的這句話本意是讀書是快速不下來的,需要靜下心、沉下氣慢慢去品讀,方能會其意,得其道理與智慧。東翻西閱的讀書不是給自己讀的,是做樣子給外人看的,到頭來不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還沒有點滴收穫。只有一本一本的去認真研讀,堅持每天讀一點,不求多讀,只需把每天的閱讀認真記下自己的心得感悟,認真揣摩作者的意圖,觸摸靈魂,才能化為自己的思想,應用日常之事。

現在很多人都是買了一堆書,一本還沒讀完就著急著去讀下一本,並且理直氣壯的說自己好讀書,不求甚解。這是多麼斷章取義呀,豈不知後一句就是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只是粗劣的翻看一遍,連一本書的精要都不能領會,更別說會意了。因此,只有堅持不懈的認真閱讀,以曾國藩為榜樣,才能把書讀透並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才會真正的使我們終身受益。以上為個人淺論,餘願與諸君共勉。謝謝大家!


公子靈均


曾國藩此人其實本身是很笨的,讀書全靠死記硬背,有一個曾國藩讀書的笑話,說曾國藩年輕時在家,晚上挑燈讀書,剛好有一個小偷去他家裡偷東西,小偷就藏在了他家房樑上,心裡想,等人都睡了就動手,但是沒想到曾國藩讀一篇書一直讀到快天亮還沒背會,小偷實在等不及了,也著實生氣,就調下房梁對曾國藩說,你這個人真是太笨了,你讀的這篇文章我在上面聽著,都已經會背了,你自己竟然還不會背,你這樣還讀什麼書啊!說完拂袖而去。從這則故事裡就能看出曾國藩有多笨,所以曾國藩說一書未完不看他書,完全是針對像他一樣的笨人,大可不必都效仿之。一本書讀不進去了,換一本來讀就是換換腦子,也未嘗不可,一味死讀書則是落了下乘,是不可取的。






東山客


讀書也是有學問。

曾國藩的“一書未完不看他書”,因時代不同,我們沒有必要深究他的當時歷史以及他如何做的,只用一個簡單的道理就行,那就是:書要一本本完整來讀,不能半途而廢。

讀書的目的是吸取別人好的經驗或思想,最好是“瞭然於胸,為我所用”。所以,根據書的不同,我們可以採取精讀和泛讀兩種方式。精讀,就要慢慢品,並做好讀書筆記;泛讀,看看簡介、目錄,翻翻重點及新鮮感的東西即可,當然重要的、感覺有用的,也應做下筆記。

總起來說,我認為書要儘可能多讀,有些應精讀,有些應泛讀,這就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了。

讀書,會讓人有學識;讀書,會讓人有修養;讀書,也會讓人更成功!

願您讀書愉快,並能因讀書而改變您的人生命運!



青林秀士


曾國藩強調讀書要反覆咀嚼,細心玩味。

他說:“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

曾國藩做事,包括讀書,不投機取巧,下笨功夫,下狠勁,最終大有收穫,科舉考試一路綠燈。

與曾國藩同時期的,那些自以為比曾國藩聰明的同學,比曾國藩早中秀才的人,嘲笑曾國藩下笨功夫的人,在曾國藩考中進士後,很多人仍然還是秀才。曾國藩笑到了最後。

事實就是如此,你不下苦功多讀、多寫、多背誦,寫作水平上不去;你不認真工作,工作成績上不去;你不鍛鍊身體,汗流浹背,體能上不去,啤酒肚就無法改善。

提高寫作水平,增加工作成果,好體能、好體形,這些你覺得美好的東西,又有哪個是可以輕鬆得到的呢?

下笨功夫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不怕慢,就怕站,聚腋成裘,聚沙成塔,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積小功為大成。

用下笨功夫的耐心和毅力,為自己的人生求發展,把遇到的各種困難、危險和障礙都慢慢消磨掉。

在微小進步與微小優勢不斷積累中實現量變到質變的提升,收穫成功與美好生活。

這或許是曾國藩讀書給我們的啟示吧。



知無為而有益


他說的這句話書面意思就是一本書未看完,不看其他書。但是延伸出來,我覺得可以體現在做人做事上面,這件事沒做完,不做其他事情。也體現出曾國藩做事善始善終,不會半途而廢。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僅僅是個人理解。




伊人素素


“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這是清代名臣曾國藩的讀書觀。換言之,一本書還沒有讀完,不要急吼吼地換另一本書。這種提醒在當下頗有現實意義。不少人熱衷於買書,書房裡也有不少名著。只是翻書,哪能領會書之精要,更遑論有“會意”之樂了。讀名著,不用心讀完,就難得其精妙。讀了一千本閒雜書,不如讀完一本名著。不僅要讀,還應做筆記,“略作札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訓,不手 抄則不能記” 。不少人把讀不下去名著歸咎為太忙,沒時間。這不是一個高明的藉口。真正有閱讀信仰的話,再忙也能抽出時間。


LHC否極泰來


各有各的看書辦法。一般是一本一本地看,有時為了查找一些不瞭解的事情,可能根據書本上 的提示找到相關書籍先看看,也是一種讀法。總之,書是工具,不應該死讀,成為書的奴隸。


金山玉月8668


做事不能半途而廢的意思!一本書會有一種或幾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讀書是為了得到思維方式,而不是為了別的,一旦翻開一本書,就需要逼著自己看完,即使晦澀難懂,枯燥無味,不能看半書,那是得不償失,浪費時間是最可恥的,時間最貴,請珍惜!


一個冒牌的讀書人


專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