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德國工人可以終身不跳槽,而一些中國工人卻做不到呢?

體型並不能說明一切1


這個問題問的好。反過來問一下,為什麼很多德國老闆不裁員,而中國老闆做不到。社會在進步,勞資雙方到怎樣才能愉快地玩耍不是單方面的問題。我媽是終生不跳槽的,國棉廠。現在已經沒了。


鋒點1


很多德國人可以終身不跳槽,而一些中國工人卻做不到。

關於這個問題,作為打工仔的我,有一些看法:

1,德國執行勞動法很嚴格,德國企業遵守法律。而國內企業千方百計找勞動法的漏洞,有法不依的現象,較為突出。因此國內工人的勞動時間丶勞動強度要遠超勞動法的規定,更重要的是,超過了工作量後,還得不到較為合理的報酬。當然不是所有國內企業都這麼幹,但是不守勞動法的企業,確實佔比不小。因此國內工人對企業的不滿情緒較大,所以國內工人跳槽的概率,相較於德國工人是要多一點的。

2,德國是個發達國家,經濟成長速度並不快。這也就意味著市場格局基本定型了,也就是說,一方面德國企業擴張不會太快,工作崗位的增量不多。另一方面新創立的德國企業,也不會太多,能提供的新職位也不太多。因此德國工人跳槽的比例不大,因為選擇也不太多。

中國是個新興大國,經濟成長快,市場大,企業多,新創企業也很多。因此國內的工作崗位提供量很大,工人的選擇也多。具體來說,國內工人跳槽的主要原因有:

①,很多人嚮往離家近的工作崗位,一旦有這樣的機會。很多人都會跳槽,哪怕在薪資方面做出一些犧牲,也在所不惜。

②,因為國內新創企業多,企業擴張快,提供的機會多,所以很多業務能力強的工人,希望通過跳槽去獲取高一些的職位,高一些的薪資,好一點的工作環境。

③,因為國人很忙,生活節奏快,工作強度大,所以個人時間丶個人空間很有限。而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個人需求,如果有好的選擇,當然會選擇跳槽。

總之,企業的行為丶員工的選擇,都是由市場經濟環境決定的,中國與德國的市場經濟環境不同,當然企業與員工的行為選擇就會不一樣。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也必將會存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我國企業與工人的行為選擇,也在逐漸在向德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靠攏。我國企業員工的跳槽概率,正在逐年下降。


鬼影147951010


為什麼很多德國工人可以終身不跳槽,而我們中國工人卻做不到呢?我認為是跟中德兩國的企業發展層次有極大的相關性。

首先,德國企業的壽命非常長,中國企業的壽命都很短,這決定了德國工人可以終身不跳槽,中國工人不得不跳槽。

在德國,聽說有很多企業都是百年企業,而且德國整體面積不大,但德國基本每個城市都有大企業,而且德國還有眾多的中小企業,且整個德國的企業壽命都很長,所以德國工人基本上可以在一個企業裡面幹一輩子,根本不用擔心企業倒閉的事,自然用不著跳槽。

而中國企業99%都是私企,據美國《財富》雜誌調查稱,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7~8年。在這樣短的企業裡面工作,一旦企業倒閉,工人就必須離開。

因此,從中德兩國企業的平均壽命來說,我們中國的企業根本無法與德國的企業相比,自然的,兩國的工人狀況也無法相比。德國工人可以一輩子不跳槽,但我們中國的工人必須跳槽。

其次,德國的全國企業工資待遇都差不多,而且都很高,所以不管跳槽到哪個公司,待遇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德國工人也就懶得跳槽。

而我們中國企業不一樣,大城市與小城市的企業、東部與西部的企業、大企業與小企業、國企與私企、新興企業與傳統企業等,它們的工資待遇都有比較大的區別,工人之間的待遇更是巨大,所以必然激發我們的工人頻繁的跳槽,都想找工資高、活輕鬆的工作幹。

再次,德國企業管理規範、制度人性化,不會侵犯員工任何權益,非常注重員工關懷管理,所以德國工人都會把公司當作自己的另一個家來對待,所以德國工人不會跳槽。就拿加班來說,德國企業一到下班的時間就會催促員工趕緊下班,不允許員工擅自加班,就算無償加班都不允許。這麼舒適的工作條件,誰會跳槽呢!

而我們中國的企業就不同了,大多數企業的管理制度不規範、不全面,制度缺乏人性化,大多都是各種懲罰性的制度,員工經常遭遇企業的無故調崗、辭退、開除,而且還有不少企業也不給員工繳納社保,企業更缺乏員工關懷。所以我們國家的企業員工基本上不可能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另一個家看待,企業越是對員工不好,員工跳槽的幾率就越大。就拿我們國家的企業加班來說吧,我們國家的企業大多都存在兩班倒的現象,而且加班嚴重,員工承受不了就會跳槽。

總之,德國企業大多都是百年企業,各個企業的工資待遇都非常高並且很均勻,加上德國企業管理規範先進,所以德國工人可以一輩子不跳槽。但我們中國企業不一樣,企業大多壽命短暫,各個企業的待遇差別很大,且大多數員工的工資都比較低,最為重要的是中國的企業好多都管理不規範,員工的權益容易得到損害,所以我們中國的企業工人容易跳槽。


Sir聊HR


為什麼很多德國工人可以終身不跳槽,而一些中國工人卻做不到呢?

確實,在德國,很多人幾十年在一個工廠工作,不僅是在一個工廠,甚至還有許多人一輩子只從事一個工種。由於這樣的工人多了,工匠也就越來越多。因此,德國生產的產品,大多質量非常好,品質也非常高。原因就在於,工人的技術好,工人的敬業精神強。

事實也是,在經濟相對穩定,企業基本定型,經濟轉型幅度很小的國家,工人的穩定性也相對較好。因為,企業之間不會為了工人而在工資上惡性競爭,工人也不會因為企業間惡性競爭而不停跳槽,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相對固定的生產格局。同時,德國的企業壽命也相對較高。尤其是製造企業,一旦步入正常軌道,就會做長做優,從而也給穩定工人打下了堅實基礎。

不僅如此,由於長期從事某項工作,工人的文化程度、技術水準等也相對較高,且都比較平衡。如此一來,也就不存在其他企業挖腳的問題,工人也不需要在企業間跳來跳去、轉來轉去。

相較於德國,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過程中,企業關關停停,工人技術水準也相差很大。更重要的,許多新企業為了在短期內招收到員工,只能採用高薪手段,挖其他企業員工。這樣,就把工人的心越挖越活,最終出現頻繁跳槽的現象了。沒有工人長期從事某項工作,那麼,產生工匠的概率就比較低。為什麼現在許多工匠都在國有企業,或者改制以後的企業,原因就在於,國有企業有工匠,民營企業則工匠較少。

所以,如何穩定企業、穩定工人,對投資者、經營者,包括政府職能部門來說,都是需要認真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譚浩俊


我是工人家庭的孩子,我想我有發言權。

我就不說什麼企業文化之類的精神層面的東西了,說一說物質福利保障吧。

爸爸在單位裡做技術

1.三班倒,有白班和夜班,年輕人有精力可以做,但是四十歲後就沒有那麼多精力去做了

2.拖欠工資,這個很難受。不按時發工資直接會導致無法按時還清貸款,這也導致我們家庭損失十到二十萬元資產。

3.工人當然是在工業企業任職。工業企業在二十年前還是可以的,如今來自上層環保壓力大,一些重工業工廠直接關閉,工人家庭生活也成為問題。

4.跳槽可能也與工廠內領導有關。國內官場文化,酒桌文化已經滲透到國企以及民營企業中,無法適應的技術工人就會吃虧了,這也會導致技術工人的跳槽。

我想這四點問題德國工人可能都不會面對,中國工人和德國工人相比較也就無從談起。

我見識淺薄,以上只代表個人親歷之事,如有遺漏及無理之處請見諒。


閆博469


做到做不到,還得看時代!

現在做不到,以前能做到!😛

其實改開之前的工人老大哥,不僅能做到終生不跳槽,而且是以廠為榮、以廠為家!

那時規模較大一些的企業,自己都有技工學校。可以說從學習、學徒、出師轉正、提級加薪直到退休,把畢生心血都獻給了一個企業!

那時工人師傅的級別最高可達八級。工資待遇和工程師甚至處級幹部不相上下,且各種福利待遇(糧食定量、勞保、夜班加班費等等)都比同級別的幹部都要高。

不當幹部願意當工人在那時可不是天方夜譚,是真真切切的存在。我的親哥哥從部隊復原就進工廠當了工人,而不選擇去工商稅務等單位當幹部坐辦公室!(不過現在後悔死了🤑)

那時不僅僅是工人待遇高,更主要是社會大環境不分高低貴賤,要求人們幹一行、愛一行,就如雷鋒的釘子精神一樣!

工匠,受人尊敬愛戴的工匠,的確撐起了新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一片天!👍

後來,直到如今,情況大家都懂,就不贅述了!😔





嚮往曠野


近日,有網友提出,為什麼很多德國工人可以終身不跳槽,而一些中國工人卻做不到呢?對此,業內專家解釋稱,在德國各地的工資收入差別不大,而且薪水都很高,德國人也懶得跳槽。而中國企業就不同,同一工種,在不同企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會很大,咱們中國工人必須跳槽去碰碰運氣。

而我們認為,造成德國工人終身不跳槽,而中國工人卻頻繁跳槽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企業的原因,也工人自身的原因,更有整個大環境的因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德國企業的壽命都很長,不僅是各個城市裡的大企業,很多中小企業也是百年老店。這樣德國工人可以潛下心來,在一個企業裡呆一輩子,用一輩子時間來研究技術,不必擔心企業倒閉,也不用頻繁去跳槽。

但是,中國企業就不同了,絕大多數是私有企業,據美國《財富》雜誌調查稱,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集團公司的平均壽命也只有7-8年。也就是說,不是咱中國工人願意跳槽,就算想一輩子呆在一家企業都很難。過去,很多國企員工都認為要為企業服務到退休了,沒想到企業效益不好,沒多久就成為了下崗工人,跳槽轉崗早已不是啥新鮮事情。

再者,德國同一工種,在全國的薪酬都差不多,技術工人薪酬都很高,所以不管跳槽到哪家公司,待遇差別不會太大。所以德國工人懶得跳槽這也是事實,而中國企業就不同,大城市與小城市、東部與西部企業,國企與私企等各個環境中,給工人開出的薪酬水平都是不同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中國工人要養家餬口,當然是一山更望一山高,哪家給的待遇薪酬好,我就去哪家企業工作。

再次,德國企業嚴格執行勞動法,制度人性化,不可能發生侵犯員工權益的事情。甚至企業還把員工當作家人,所以德國工人感受到家庭的關愛,不會輕易跳槽。就拿加班來說,德國企業不會允許工人擅自加班,一到下班時間就催促大家回家休息,即使是無償加班也不允許。生活在這麼一個人性化的工作環境中,誰會願意沒事去跳槽呢?

而中國企業就不同了,大多數企業管理制度不規範,制度還缺少人性化,多數制度都是懲罰性的政策。要麼員工經常遭遇無故調崗、解除合同等意外事件,要麼企業儘可能少給員工繳納社保,能逃避就逃避,能少繳就少繳。更有甚者,還要實行996工作制或者兩班倒,頻繁加班現象更是嚴重。當員工實在看不慣企業的做法時,只能選擇主動跳槽離職。

最後,德國是一個老牌發達國家,每年經濟增長速度並不是很快,這意味著,德國企業擴張速度不會很快,能提供的增量的工作崗位不會很多,同時,德國新成立的企業也不會太多,能提供新的職位也不會非常多,因此德國工人跳槽的比例不大。而中國是一個新興國家,經濟增速快,市場大,企業多,人流流動也大,提供工作崗位的量也大,技術工人的選擇餘地也很多,這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很多德國工人終身不跳槽,潛心研究技術,這一點中國工人是很難做到的。細想也不奇怪,德國是老牌發達國家,從企業角度來看,無論在用工薪酬方面、制度人性化方面都做得很成熟。而且德國有很多百年企業,中國百年以上企業就非常罕見了。從市場角度看,德國能提供的崗位不會很多,人才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不像中國人力資源市場龐大,每年提供大量崗位,中國工人選擇的餘地有很多。


不執著財經


還不是中國人老闆死德性。你要辭職要提前一個月,老闆一句話,你給老子滾。呵呵打官司,老子陪的起,你一個小員工玩不起。


小僧有禮了888


一切行為都是思想的反映,故而這與社會價值觀念、企業文化、個人人生觀直接相關。

社會價值觀念和個人人生觀:德國、瑞士和日本是以嚴謹、精緻為要的社會價值觀,而美國是以自由、創新為要的社會價值觀,所以德國、瑞士、日本就形成了以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為工作目標的人生價值觀。在這種社會價值觀念和個人人生觀的驅使下,個人都不會喜新厭舊,而是會一心一意、專心致志。

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的價值導向、職位升遷、福利待遇、社會保障等,都以社會價值觀為導向,所以員工不跳槽比跳過去跳過來好。

而我們的社會價值觀念、個人人生觀、企業文化,是像德國、瑞士、日本還是美國?可以說是“四不像”。所以除了國企還基本上算是“四平八穩”,而在絕大多數的私企裡,你不跳是等死,跳是作死,所以就只能跳跳碰碰運氣了,畢竟古人都說了:樹挪死,人挪活。


WILLSON39


不是德國工人終身不跳槽,也不是中國工人喜歡跳槽,不能一概而論。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德國是老牌工業強國,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科學就相當發達,走在世界前列,二戰才成為世界強國,與意大利和日本,成為世界侵略國家,才成為世界公敵。二戰後,德國除了軍事科技受管制外,因為二戰法西斯戰敗國。民用工業很發達,他的教育體制很好,特別注重職業教育,素質教育,不怎麼注重科本教育。全世界只有中國孩子考試成績最好,學習壓力大,作業多。所以德國孩子都有一門專業技能,再加上管理又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人材教育,留得住人材,用的起人材,有能力的技術工人工資給的高,德國工人當然不想跳槽,跳槽還是有,只不過相對少而己,中國人不想跳槽的也多。良禽都擇木而棲,何況人。常言:″人挪活,樹挪死″。各有各跳槽的理由,善於跳槽對自己發揮才能也有危害,誰也不願意,只不過被逼無奈才跳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