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你更傾向於農業還是養殖業?為什麼?

萬丈光芒F


2020年我的選擇是搞養殖業。

如果搞農業,我覺得費力費時。價格不高,只能靠產量來提高收入,售賣。也是麻煩。

在農村養殖業是以後普遍發展的方向。

2020年可以養殖商品野雞、肉鴿、肉羊、肉牛、黑羽烏雞、蟲子雞、肉驢、獺兔等。可以根據當地資源選擇合適的品種,從而進行科學養殖,掌握好市場行情,可以取得很好的效益。

養殖豬的利潤分析

目前一頭生豬出欄量的重量大概在250斤至300斤左右,而目前市場上生豬收購價格在16至18元之間一斤,合計一頭豬售價為4000至5400元左右,而飼養成本在1100元左右,所以利潤大概可以在2900至4300元之間。

當然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自己準正確的選擇。


被遺忘角落


現在按照陽曆來算離2020年還有不到12天的時間,春節也只有僅僅40天不到的時候,對於現在處於農閒的時間裡正好可以對明年做出一些規劃。先說說我的情況和我三伯父的情況,我是承包土地搞農業種植的,三伯父是養豬專業戶,通過我們爺倆的對於明年的願景希望能夠幫到題主:

農業種植我們這裡主要是一年二季,即秋收以後種植冬小麥,大蒜,到了陽曆5月底6月初收穫大蒜和小麥,然後再種植夏季農作物花生,玉米,紅薯,朝天椒等等。對於明年的農業種植我是這樣想的:

首先現在小麥和大蒜已經種植完畢,所以可以選擇種植的只有夏季農作物。夏季農作物的種植對於種植的畝數超過了30畝地就得合理的規劃,由於今年花生價格比較貴,所以可以選擇減少花生的種植面積。玉米價格行情比較穩定適當的保持種植面積,朝天椒價格行情比較貴,可以大規模種植,因為我們這裡靠近柘城縣,(柘城縣是三櫻椒之鄉)所以不愁銷路。

其次就是對於種植十幾畝地的農戶,可以選擇種植蔬菜類。比如說夏季番茄,茄子,豆角,黃瓜等,這些蔬菜的價格行情比較穩定。並且我們這裡有專門的交易市場,只是需要種植戶自己得能吃苦耐勞才有好的收益。

養豬專業戶三伯父的擔憂:

今年下半年生豬的價格行情變化的比較大,再加上現在已經快要進入數九寒天了。前幾天三伯父家的老母豬生了一窩小豬,一窩小豬仔被凍死了四五隻,現在僅僅只剩下兩隻小豬了。現在夜裡比較冷三伯父年紀也大了,所以很難有精力在照顧小豬仔了。由於在2017年的時候堂哥進行了一次養豬實驗,即大規模養殖了100多頭豬,由於沒有養殖過這麼多豬經驗也不足,養了一次豬賠了將近80000多塊錢。所以面對今年生豬的價格這麼貴,三伯父依然不會選擇再讓堂哥進入養殖行業,畢竟養豬需要雄厚的資本並且需要豐富的養殖經驗,並且還能夠吃苦耐勞,而且也需要早起晚睡。



對於2020年無論是作為種植戶還是養殖戶應該繼續堅持自己的本行業,畢竟隔行如隔山,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堅持深耕自己領域比較好。


豫東小農


養殖業。 今年的豬已讓我領會到自己真的窮 。 農業經濟作物的單一 週期 可以說相當於一個月死工資。而養殖業是活的, 很多例子 , 村裡養的兔子 也看到比種地強的不是一點半點。所以我選擇的是養殖 。 當然一份辛苦一分收穫。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買賣 。 只要幹不死就往死裡幹


達達Vlog


對於我老家這邊的情況,我更偏向於養殖業,因為我家鄉屬於丘陵地帶,地形高低不平,想規模化種植有點難度,而且現目前在我老家農村,種植果樹的散戶較多,各自管好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所以一直以來形不成規模,得不到較穩定的收益。

養殖業可以小規模養殖,技術成分比較重,要多學習。比如豬,牛蛙,龍蝦,鱔魚,兔子等等。在外的需求量也很大,所以只要技術方面過硬,銷路是不成問題的。

我所講的是我家鄉這邊的情況,所有的項目都要自己經過觀察,結合當地自身的優勢去發展。



農家小五哥


作為一個真正的農民來說,搞種植或養殖是基本的生存之道,也可二者兼顧,增加收入。至於是幹農業還是養殖業,就看你的興趣了,只能說目前幹哪一個都比較靠譜,具體從以下幾點分析:

一、養殖

這兩年是“非”常時期,受非洲豬瘟影響,養豬相對風險較大,可以養殖牛羊、雞鴨等。如果你有資金可以考慮養牛,雖然週期比較長,但是相對來說市場較穩定,疾病也少,不愁銷路。

如果資金有限可以考慮養殖雞鴨鵝,週期短,見效快。

二、農業種植

近幾年政府鼓勵各地區土地流轉,這有利於搞種植。不管是種植農作物還是果樹藥材,大面積種植都更好管理,而且各地區都有種植技術培訓和相關的種植團隊,這樣更方便農民學習。

總之不管是搞種植還是養殖,前期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少走彎路,經驗都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學習、總結出來的。

我是“農人海燕吶”,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80後創業者,目前紮根農村,種養殖結合模式,希望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學習探索更科學的經驗,努力提升土地利用率。


農人海燕吶


工業社會最大的缺點就是有金融危機,工人一旦失業將會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很可能會餓死。而農業社會能自給自足,只要沒有天災人禍,溫飽不愁。那未來的養殖業前景如何呢?2020年最有潛力養殖行業是哪個?

養牛

1、肉牛養殖發展前景好。肉牛早熟、抗病力強、繁殖力高、週轉快,一般當年產的犢牛當年就可屠宰受益。牛憑藉強大的採草能力和發達的瘤胃,能大量利用牧草和秸杆等粗飼料,飼養成本較低。如對8-12月齡的牛進行快速肥育,3個月每頭牛就可贏利200-300元。行家預測,今後幾年內牛養殖業將是一項全國性的深度開發、規模養殖、綜合加工、出口創匯的黃金產業。

2、養羊業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近幾年來,羊肉獨佔食品“賣方市場”的優勢,價格始終處於攀升的態勢。飼養1只母羊一般年產2胎(每胎2-4只),每年可獲利400-600元。

3、肉鴿養殖。肉鴿養殖的成本大大低於肉用雞,而且肉鴿飼養簡單、投資少、成本低、用糧少、見效快、經濟效益高,是有發展前途的養殖業,也是快速致富的好項目,適合國營農、林、牧場和專業戶飼養。根據調查以飼養一對種鴿與一隻蛋雞、一頭育肥豬比較,飼養一對肉鴿一年可盈利99.5元,比養一頭肥豬還多22元,比養一隻蛋雞的年利潤高2.2倍。

雖然大家都養肉類食物,其實養魚養豬也可以賺錢,只不過目前來看,養豬風險大,但是利潤高,值得投入哦,同時國家還有補貼,養豬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政府會給與補貼,補貼標準具體看當地政策。值得嘗試。





景行行止11


我是一名“三農”創業者,返鄉創業已經十多年的新農人,看到“三農”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感覺非常欣慰,充滿著期待。

若問2020年,你更傾向於農業還是養殖業?

我的回答是:我傾向於種植業,也就是我為之奮鬥已經十多年的植樹造林。為什麼?

第一,需求是最棒的預測大師。首先,人要生存離開氧氣,森林就是氧氣的提供者。不僅如此,森林涵養水源,固碳、調節氣候、防止水土流失等等,可以說這些,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一刻也不能分離。只是過去我們都是無償的獲得,而習以為常,理所當然。可是,我們在享受森林帶給這些看不見福利的同時,並不一定知道,囯土森林覆蓋率只有22.96% ,在全球排名在第100名之後。森林是可以再生資源,但並不等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次,我們的發展需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給我們帶來巨大紅利,也讓我們承受著巨大壓力。比如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空氣汙染,讓我們不得不關閉工廠,不得不想到限制汽車尾氣的排放,不得不禁止野外燃燒秸稈。樹木就是專門吸收二氧化碳來固碳實現生長的。需求還不止這些,還有更現實更直接的,提起工程建築材料,我們會想到鋼筋、水泥、塑料,但大多數人不會想到木材是四大建築材料之一,還有更多的人不會想到,我們使用的木材50%有賴於進口來滿足。林木生長是有周期性的,可想而知,我們的木材有多巨大需求空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仍然需要大力發展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

第二,跨界打劫固然可以雷爆,精耕細作也能出彩。我之所以傾向於林木種植,是因為在這個行業上傾盡全力、奮勇拼搏,付出整整11年寶貴時光。在這過程中,在內部我經歷了合夥人挪用專項資金,背信棄義,還沒有種下一棵就鬧著退夥、臨陣脫逃、資金斷鏈的艱難開局。在外部又受到一些不法之徒挑起事端、惡意干擾以及冰凍災、病蟲害、旱災、風災等一連串接蹱而來自然災害和人為的夾擊,但是經過努力都能妥善應對,化險為夷。同時,還經歷數次行業、產業政策的的變革、調整的洗禮,打下了堅實的發展基礎。到目前為止,造林基地土地規模3800畝,擁有各種林木50多萬棵。一個產業化的林業基地就是一座工廠,像一座24小時不停地全天候工廠,每時每刻都在生長,創造財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實踐創業了機會,也發展了機會,愛拼才會贏,堅持就是勝利。

這就是我的思考與回答,您滿意嗎?

我是“三農”創業者、守望者,請關注我,一起分享更多的創業經驗和體會。


生態潮人


很高興回答,估計農村的老百姓現在都傾向於養殖業,種植業農業已經沒有利潤了,農產品不好賣,沒有利潤,靠天吃飯,這幾年農村養殖業挺好,養羊,養雞,養豬,養鴕鳥,養鴿子,養牛…凡是搞養殖的都賺錢!







三農小波


2020年,你更傾向於農業還是養殖業?為什麼?

從產業觀察的角度來看,糧小咖個人建議,如果是從短期見效快、收益率可能會更好的角度考慮,那麼更傾向於養殖業;選擇農業的話,投資週期長、見效慢,大宗的糧食作物更是面臨收益低的問題。所以2020年,二選一的話,傾向於養殖業。

一方面,養殖業主要還是肉蛋奶,在當前的一個週期內,豬肉供應還將是偏緊的,儘管國家先後投放凍豬肉儲備,開放從美國的進口禽肉等,但改變不了在非瘟疫情下的生豬存欄低、復養進程慢的狀況。有專家認為,生豬養殖能恢復到原來的8成水平,可能得到明年底了。同時,禽蛋、牛羊肉等也將處於一個相對較好的盈利週期。

另一方面,農業的覆蓋面是比較廣的,大宗的糧食,蔬菜,經濟作物等等,如果有很好的訂單出售門路,那麼選擇種植經濟作物也是可以的;而如果是大面積流轉土地去種植糧食作物,則要面臨著糧價低且漲價難度大的風險,特別是2020年除了玉米的行情可能會偏好之外,小麥、稻穀、大豆的價格走勢都難言樂觀。

綜上所述,無論養殖業、還是種植業,都是基礎產業,都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雖然糧小咖更傾向於選擇養殖業,但要想真正的投入進來,不僅需要資金,還要面臨環保、檢疫、衛生、產品延伸及銷售等等各種狀況,都需要提前做好各種準備。


糧小咖


準確的說應該是種植業和養殖業。農業是個大範疇,包括農作物、果樹、中草藥的種植,也包括禽、畜、水產、特色動物的養殖等。其實對於種植業和養殖業來說,本質上沒什麼太大的區別,所獲得的利潤都由市場波動來決定。只不過相對來說,貌似養殖業的風險更大。

1、農業的高風險性。農業中的種植業風險性大,不利氣象條件、洪澇災害、市場價格波動、病蟲草害的影響以及管理方式上的區別,都對種植業的收成、收益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大田農作物,更是靠天吃飯的行當。老天賞口飯吃,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天不賞臉,冰雹、早霜、大風、洪澇災害等都可能遭遇。而且,對於果蔬來講,市場價格的波動太過於劇烈,產地和銷售終端的價格差距過大。可能產地的蔬菜、水果都爛在地裡,在城市的超市裡,就會以高價出售。

而對於養殖業來講,風險也不小。老話說的好“家有錢財萬貫,帶毛的不算”,說的就是養殖業的高風險。比如說禽流感、非洲豬瘟、瘋牛病等對常見的禽畜經濟效益帶來的影響,這些養殖戶的感受應該比較直觀吧;而且,養殖業的價格波動甚至比種植業還要大,很可能一波熊市的到來,就能讓養殖戶背一身的饑荒;重要的是,養殖業的投入太大,真的經不起大的風浪。

2、農業的不穩定性。這裡說的不穩定性主要是說市場,比如說這兩年炒作的比較火的五常大米,為什麼這兩年不好賣了?就是因為牌子響,卻沒有相應的品牌保護機制,大量的假五常大米湧入市場,打擊了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可能現在的五常大米種植戶還在頭疼賣糧吧;在比如說前幾年的“蒜你狠”、“逗你玩”,一波高價過後,大蒜、紅小豆的價格全部崩盤,很多的種植戶也都吃到了盲目跟風的苦果了吧;還有今年的黑龍江水稻價格也是如此,從前兩年的最高價1.45元/斤直落到現在的1.3元/斤,現在的稻農還在觀望、惜售,有可能會影響稻農的還貸款進度。

對於養殖業來講,更是如此。豬肉、雞蛋、牛羊肉的價格都是大起大落,像今年的豬肉、雞蛋的價格就是如此,一路攀升。但是這些種植戶都賺到錢了嗎?不見得吧。規模化養殖的管控、成本的上漲,都影響到養殖戶的實際收益。可以說,價格上漲,但是實際的收益卻不見得隨著價格的升高而增加。

因此,對於題主說的2020年傾向於種植業還是傾向於養殖業來說,沒什麼實際的區別。都是受市場價格、政策的影響,也都有對其產量、品質有直接影響的關鍵因素存在。所以,種植業和養殖業都是高風險的行業,您傾向於那個,都伴隨著高風險。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