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多人養寵物比養自己孩子還上心,是什麼心理?

永遠不說話


養著養著,就成了流浪狗了,全國數千萬條的流浪狗,都是有愛心的人貢獻這個世界的禮物,狂犬疫苗也是貢獻給人類防疫用品。


我愛她的人


或許是情感擬人化

我是北漂,工作穩定,有一定的收入。但是再怎樣,沒個固定居所,身心依然是飄著。

初次碰到小傢伙,它的經歷也是顛沛流離,讓我動了惻隱之心。

在我已有的能力和經濟範圍內會給它安穩的生活和照顧,有個依靠,不用四處寄養。



夏天170341815


別人我不知道,但是我深有體會,狗狗會給帶來不少的快樂,怎麼說我一個人常年在外地,沒有朋友跟親屬,當然自己感覺孤單,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自從養了狗狗自己很少哭,每天對著狗狗 有不少的話,自然也就是家裡的成員,跟孩子是一樣的心情


三個毛孩子


我覺得其實大家對自己的小孩或狗狗的上心程度都是一樣的,一樣養狗的人都是把它放自己的孩子來養的,以下讓我說說狗狗給我們帶來哪些感動吧:

感動1,狗狗能無時無刻都陪伴在身邊。

現在很多人,大都是畢業了之後選擇去遠離家鄉自己出去打拼,此時年老的家人已經退休的,退休以後如果沒有其他的業務愛好的話就會特別孤獨,子女也不能陪伴在身邊,此時如果有一隻狗狗陪伴那是記特別好的,能將剛退休的老人從有職業到退休沒有事情做中過渡,將注意力轉移到照顧狗狗身上,然後狗狗也很萌,會給主人帶了很多樂趣,每天都能陪伴在主人身邊,但是子女不能,就會對狗狗有更對的耐心和關愛。

感動2,狗狗不會說話,不會清楚的表達,而孩子會。

我和男朋友一起養了一隻阿拉斯加,他非常細心,會照顧人,對我特別好,到他對他的狗狗也是非常好,再過程養狗過程中,我和男朋友的媽媽都問過他一句話:為什麼都沒見你有這種關心過我們。他說因為狗狗不會自己照顧自己,到你們會,對狗狗比較緊張。

感動3,狗狗會讓人得到心理的的認同感,存在感。

我家狗狗,每天主人上班都會發出委屈的聲音,主人一下班就會搖尾巴,等待主人過去摸,它就特別開心,一直黏著我們,有時候早上懶床,狗狗聽到你賴床,會一直呆在你床邊看著你,舔等你起床。每天都知道永遠會有它在家等我們,

感動4,狗狗可以帶給人很多感動

我家狗狗在我和男朋友鬧彆扭的時候,我哭的時候,會過來抱我給我安慰,然後睡覺身體懸空在外面的時候會用它的身體來還我們做支撐。因為它擔心我們受傷。

我想每隻狗狗能帶給它們的主人很去感動和快樂。每個主人都很珍惜狗狗陪在身邊日子。


笨蛋波比


現在養寵物已經是我們許多家庭都在做的事,其中很多人選擇的事狗狗。狗狗更活潑一點,而且狗狗更愛運動,這對懶散的我們來說,是督促我們外出的好機會,也是我們用來結交新朋友的好機會。

久而久之,自己養的狗狗就逐漸變成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人和狗之間也產生了一種特殊的羈絆。作為家人的狗狗,和人類的家人相比,還是有它自己的優勢的,接下來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優勢在哪裡。

1、你可以和狗狗尬聊

如果你在家裡和你的家人尬聊的話你會感覺很尷尬,這種沒話找話的行為真的是挺降低人的好感度的,但是狗狗就不用。在狗狗面前,你可以盡情的尬聊,說一些毫無營養甚至是毫無意義的話。你說什麼狗狗都會很開心,因為它們只是想聽你的聲音。



閩寵娛樂生產


上不上心我不知道,我也養一條泰迪犬,因為孩子喜歡,我本人並不喜歡狗,但它終究是一個生命,它也很孤單,所以我感覺,既然養,就應該負責,讓它吃好,玩好。對自己對家庭負責。做好狗的衛生,辦證打防疫針。對鄰里負責,不擾民。


冰雪奇寒


這幾天成都有個大姐拿出了收藏了28年的領養證 ,斷絕和養女的母女關係,說明了什麼,人的貪慾有時候真的不一定趕上小動物,為了讓你開心,各種賣萌,耍乖,只是求個溫飽,就這麼簡單。

但是我們愛寵的也要注意,愛寵是自己的事不要給別人帶來困擾和麻煩。



lucky加菲貓


養寵物也相當於養孩子一樣,但是又比孩子聽話,不僅會陪伴主人,而且可以給主人帶來溫暖,親近人。同時養寵物相對於人省事,沒有人類複雜的關係,比較單純,養寵物調劑生活。

我家裡養狗,父母就對狗狗很好,有時候開玩笑說狗狗比人還貼心,提起狗狗都是寶寶、小寶的喊,家裡地位直線上升[捂臉]


小啊小閒人


現在很多人家養狗狗養著養著就把它們當作孩子養了,生活起居都無微不至的照顧,簡直比照顧一個孩子還要上心,因為你會發現在照顧它們的過程中得到很大的幸福和滿足感,而至於說比自己的孩子上心是因為孩子會成長,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玩伴,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們不再需要你細心的呵護了,而狗狗不同,它們離開主人的照料就基本無法生活了,所以我們就得一直把它們當孩子養了。


用戶4582633204


在國外有研究證實:飼養寵物陪伴其日常生活的孤寡老人的身體狀況較為良好,壽命也得到延長。而在我國,父母工作繁忙,無法經常陪伴孩子的家庭也會考慮飼養寵物陪伴孩子。

如今,年輕人也加入了養寵物的大軍。而且,維持溫飽的、一擲千金的,都似乎離不開那些小生靈。而寵物的範圍也從貓狗為主擴大到了蛇、蜥蜴、蜘蛛、鴨子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總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選擇一種長得像自己或具有自身某些性格特質的寵物。例如,動作快、愛說話的人會養條活潑愛叫的狗,慢吞吞的主人會養慢吞吞的金魚,神經兮兮的人會養條蛇,貪吃者會將寵物喂得肥肥胖胖,喜歡大狗的人有優越感,喜歡小狗的人希望得到寵愛從養的寵物身上,可以看出主人的性格,外在的寵物是其主人內在的一種象徵。

養寵物有幾種心理:自戀型,理想化照料者、壓抑的情感由寵物來達成。

自戀型,就是養什麼像什麼,或者是他部分人性的反映。人通常都有自戀的心理,也需要有自戀的心理,養寵物,是一種很好的又不自知的自戀行為。

很多理想化照料者,是一種過渡課題,比如,很多小孩都有這樣的一個階段,他把寵物看成自己了,而他自己充當一個照料者,其實,他怎麼照料寵物的,就是他內心渴望別人怎麼照顧他的。有一些人,則是童年時期的一個未了願望,比如,以前家庭子女比較多,父母能夠給到每個孩子的關注並不多,但孩子本身是有慾望與渴望的,在她的心裡都有一個理想媽原型,當她有機會時,她會充當這個理想媽媽,去照料寵物,這就是一種補償。

表達壓抑性的情感,是養寵物的另一種心理。人都有多面性,她表現出來的不一定是她最真實的一面。這個時候就產生一種壓抑。壓抑需要排解,養可以表達自己內心慾望的寵物,也是一種排解。所以會看到,一個斯斯文文的女孩,卻養一條兇猛的大狗這種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