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探“雷”者 臨床醫生的眼

王紅梅 家庭與生活報記者 王厚軍


病毒探“雷”者 臨床醫生的眼

每天藏身密閉的實驗室內,連續十多小時工作到深夜一兩點……

不僅要克服隔離服、雙層手套、全面罩呼吸器起霧帶來的諸多不便,還要忍耐長時間不能喝水、上廁所等正常生理需求……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手握核酸檢測利器,讓病毒無處遁形,無聲地守護著病毒肆虐的“雷區”,他們就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探雷者”——“檢驗醫師”。

病毒探“雷”者 臨床醫生的眼

南部縣人民醫院是疫情防控救治的定點機構,承擔著全縣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的重任,為了準確地將隱藏在病人身上的病毒排查出來,該院檢驗科PCR實驗室聯合南部縣疾控中心實驗室組成團隊,全面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專項工作。

病毒探“雷”者 臨床醫生的眼

緊緊盯住那塊佈滿病毒的特殊標本,細細的找,慢慢的看,每一份標本就是一片雷區……

送到檢驗科的每一份標本都可能含有多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為了看得清查的準,他們和病毒之間幾乎沒有什麼間距,醫師用犀利的眼神和高度專注力,通過專業的技術,排查出那些隨時威脅病人生命健康的病毒,出具極有力的診斷依據。

這樣一份報告,它牽動著許多人心,因為這樣一份報告,整個醫療團隊甚至整個抗疫隊伍就可能改變所有作戰方案,關聯的人、財、物不可估算……

自核酸檢測開展以來,在檢驗科主任何玉霞的帶領下,科室全體工作人員帶著這份壓力和責任,勇敢面對疫情,認真履職盡責……

他們上午收集全縣疑似、隔離、密切接觸者咽拭子標本,運送到實驗室,從穿戴好防護裝備,實驗試劑配製、樣本處理、基因擴增操作、判斷結果等一系列工作完成至少需要五小時。

檢測期間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格外謹慎,不能有絲毫差錯,一個小小的失誤,不僅會導致結果誤差,更會讓檢驗人員受到病毒的侵害,尤其是最易被感染的標本處理和核酸提取階段,容不得半點分神。

每天做完了這一些,還有實驗室消毒,標本和廢棄物品的高壓滅菌處理,工作記錄後,已是深夜一兩點。

特別是檢驗科醫生馬建軍,從春節到現在,一直堅守在前沿陣地,承擔專項檢查的主要工作,無怨無悔,默默守護。

病毒探“雷”者 臨床醫生的眼

就是這樣一群幕後檢驗人,他們是臨床醫生的眼睛,更是抗疫戰場上的“探雷人” ,打贏疫情阻擊戰,他們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