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裡有哪些藏書,可以分享一下嗎?

本王免你罪


這是我的藏書,版本比較新,主要是中西醫學類的。有沒有跟我有同樣閱讀興趣的人呢?





V眞


我家藏書一萬多冊。若用四部分類法分類的話,各部類的書也有一些,但都是近代、現代和當代出的書,少有古籍善本。

我祖上都是貧苦農民,不是書香門第,沒能給我留下一本書。藏書中,除百十本是友人贈書、開會發的書外,其他均是我自己從工資中節省下來的錢所買。我自己最早買的第一本書,是1963年讀小學五年級時,用撿的桔皮賣了錢後買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二本是《毛澤東同志的青年時代》。

後來參加工作當了工人,有了點工資,但畢竟可以自己開支一點錢,就節衣縮食每月儘量省下點錢來買自己喜歡的書。開初買的多是小說,如《創業史》《豔陽天》《林海雪原》《烈火金剛》《紅旗譜》《紅巖》《紅日》和中國四部古典小說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等及其他文藝作品,但買不勝買。後來轉向買有關寫作和文學創作方面的書。到了中年,又喜歡買歷史政經類書。如《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等。也有《中國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文學評論》等數十種多年訂的學術刊物。

在我的不多藏書中,《毛澤東選集》有五十年代出版的繁體豎排本,有六十年代出版的紅色塑料皮一卷本,也有1991年岀版的四卷修訂本。有《論衡》,有《政鑑》,也有《日知錄》。有《流失的中國》,有《我向總理說實話》《我向百姓說實話》;也有報告文學《中國農民調查》。有我小時候撿桔皮賣得錢後買的書,有郵購的書,有東西南北覓得的書,也有我去國家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複印岀來的書。

與大藏書家比,我那點藏書真是小巫見大巫!但我既無高官厚祿,亦非百萬富翁,祖上又非書香門第,我只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職員,能有萬冊藏書,也是我半世紀省吃儉用,積沙成塔。卑人別無所長,可以驕傲自豪的,僅此幾本破書也。


作家唐運泉


連環畫二十多年積累






臘約666


我家裡有近2000本藏書,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出版的都有,大體可以分為文學和歷史兩個大類。

讀書是一件終身大事

我和老婆都是師範學生,我們1989年畢業,我是中專,她是大專。那時候,中專以上的學校國家都包分配。我們兩個被分在一個學校教書,我教語文,她教英語。我們都是文青,文青在社會上很有地位。除了看小說還有詩歌,席慕蓉和汪國真,我們都喜歡。

現在,我們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了,但當年的愛好一點也沒有變,更加感受到了讀書的妙處。她十多年了,晚上從來不看電視,就看書。我先後換了十多個工作,也少不了學習和讀書。特別是後來當了單位的領導,看到單位的年輕人,學歷雖然高,但能力差,文章更是寫的一塌糊塗後,在一次會議上我講了一個觀點,就是讀書是一件終身大事。年輕人把婚姻當做終身大事,沒有錯,但僅有這一個是不夠的,還應該把看書學習當成另外一個終身大事。人與人的差別不大,一樣的年齡,一樣的單位,一樣的起點,幾年以後,差別就很大了,究其原因,學習能力的差距非常重要。

大的方面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小的方面看,腹有詩書氣自華。對此,我深信不疑。

一家三口同讀一本書

像所有年輕人一樣,我們的孩子出生以後,我們對教育也非常重視。在她小的時候,就教她背詩歌、給她講故事、讓她認漢字。女兒也養成了讀書的習慣,還沒有上小學,基本上常用漢字就都認得了,她是先認的字,後學的拼音。高中畢業後,她唸了師範大學的文學院,是我們家的第一個文學學士。

現在,我們家的這些藏書,我們三個人都有貢獻。不遠不近去書店看看有沒有喜歡的書,成了我多年的生活習慣。我買她們也買,有時候就有買重複的,比如前幾年白巖松的《白說》,我買回來以後才發現女兒早就買回來了。書買回來以後,就要擠時間去看,我們家有一本《白鹿原》,是1993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我老婆買的,她買回來以後就看了,後來我看了,二十年後的2013年,女兒看了。一本書,一家三口兩代人,看了又看,現在雖然破舊了,但我的心裡有一種特殊的滿足感,別人可能無法理解。我想我女兒的孩子長大以後,我一定把這本書推薦給她。

買書、藏書、讀書,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自古已然。


得閒者



職教動態


這道題目,成功勾起了我對我家老公藏書的展示慾望。

憑心而論,老公是個好學的人,擁有好多自己的書。但他不愛看文學書,好多普及型的文學名著他都沒讀過,被我所不齒。

不過,除去文學,他倒是涉獵頗廣。化學就別說了,那時他的最初專業,金融是他第二學歷,此外,運動類佔了很大比例。這一大類又涵蓋武術、各類競技比賽。武術有鶴翔莊氣功、南拳、北腿、鐵砂掌、少林拳等等,競技類有游泳實用教材、籃球、乒乓球技法等等,都以一本本書的形態記錄著他昔日的最愛。

還有一些雜的旁門左道,像風靡一時的弗洛伊德呀、古漢語的三國志什麼的。最可氣的是,他還典藏著一套套的英語、日語學習課程教材,他當然是一句也讀不通(曾參加英語自學考試,以連續三年25、26、27分的考試成績書寫了輝煌紀錄,也徹底打碎了他自學英語的夢)但這不影響他對英語的喜愛,書為證。

這都不算什麼!最奇葩的是他的游泳教程。

早就發現,老公有一本厚厚的《游泳實用教程》。翻開,只見圖文並茂,既有理論,又有實戰,且每一個環節都配有人物動作示意圖。怎麼出手、怎麼擺腿、怎麼配合呼吸,一招一式,都講的極為嚴謹而細緻,屬於準專業教練級的。當時就想,為學個游泳下這麼大功夫,至於嗎?

我可不太會游泳。按說,從小,我家就是臨水而居,房子周圍都是大水坑(那時候,還沒有啥汙染,水很清),極具學游泳的地利。每年夏天我都會被大姐帶著到水裡泡上一個多月,在淺水處隨便撲騰,莊裡許多孩子包括大姐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學會著名泳姿“狗刨”的。可我就是沒學會。勉強會扎個猛子,還會不倫不類的仰泳,俗稱“漂洋洋”。

不會游泳,但擋不住我對游泳的熱愛。每年夏天,我都會努力拽著老公去附近泳池游泳消暑。但每一次,都是興沖沖提議,氣沖沖自己帶孩子去,他從來都沒有配合過我的熱情。甚至前幾年一家三口到了海邊,他雖然煞有介事的穿著泳褲,卻依然不下水,只是在岸上負責看衣服、拎包。

我簡直要被氣瘋了,想破腦袋也不明白為什麼。是啊,到底是為什麼呢?沒發現他有什麼見不得人的殘疾呀,也沒有難以啟齒的牛皮癬之類的不適合沾水的病症,可為什麼就是不肯下水呢?

真相竟是非常的簡單,原來他居然(!)不--會--遊--泳。不但不會,甚至還會暈水。當若干年後,我終於通過威逼利誘知道這個真正原因後,又氣又樂。指著他的《游泳實用教程》,嚷“那你幹嘛還買它呀?”“不會才學呢。”他倒振振有詞,“我是這樣計劃的,先學理論,練好招式,再下水實習。”“不下水怎麼練啊?”“在床上,這樣,這樣。。。呼---吸---”他趴在床上手腳亂劃拉,簡直就是一隻大鴨子,而且是隻大旱鴨子。

基於做父母的補償心理,我們倆一致立場堅定地送薇薇進游泳班接受正規訓練。在閨女學習游泳的日子裡,那本老古董版的實用教程又被搬了出來。每次閨女回家,他都及時跟進,結合游泳班的進度,找到相應章節,配合示意圖,和閨女唾沫橫飛的交流心得,甚至還要讓閨女趴在床上他親自進行指導或糾正,那叫一個敬業,那叫一個過癮。

啊---呸!

嚇得我趕忙進行多方阻撓和干擾,閨女好不容易學會點,再給他帶偏了,那還了得。更可氣的是,一次閨女居然問,“爸爸,如果我和媽媽同時掉水裡,你先救誰呀?”老公很 嚴肅的沉吟著,“嗯,讓我想想。”我在一邊及時提醒,“這還用想嗎?肯定是我們娘倆一起撈你呀。”

到如今,書是好書,泳仍然不會遊。屢次整理書櫥該書均被保留,一直到現在仍然赫然立於書架之上。。。。氣著我。


一棵開滿鮮花的樹


嗨~~~我是搖搖,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從小愛看書聞到書香味就興奮的妹紙~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藏書~

記憶裡,愛看書大概是在快小學的時候,去看連環畫,我幾乎挪不開我的腳~後來我媽沒辦法,幫我買了那一整套,那個時候我大概6歲,收的第一步連環畫是兒時最美好的回憶~《葫蘆娃》,當時心裡一直覺得,葫蘆娃們好牛逼~每個人技能都不一樣,但是我最想擁有的還是噴火娃的技能~哈哈哈

從兒時的書說起吧~可以為各位家長做做建議

6歲~10歲兒時的書:美好的記憶總是值得珍藏

連環畫可以賦予一個孩子最美好的記憶,讓他們有種美的體驗,推薦孩子

《葫蘆娃》,這個大家都知道了,很經典的一套

《十二生肖的故事》,我記得我第一次拿到這套連環畫,一口氣看完的,到現在都記憶深刻呢,比如貓以前有參加十二生肖比賽的,後來被老鼠算計了,它連最後一名都沒拿到,不劇透有興趣的家長可以送給孩子


《皮皮魯系列》

《鄭淵潔》兒童童話

10歲~15歲時的書:修正三觀的最佳時刻

這個年紀有些敏感,可以看一些名著或者名人傳記,三觀是在這個時候養成的,

也不需要限制青少年的看書,這樣有注意培養他的閱讀愛好~

文學類書:

《簡愛》、《傲慢與偏見》\\《卓婭與蘇拉》、《牛虻》、《雞皮疙瘩系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達芬奇傳》《綠山牆的安妮》《農場疑案》《草房子》、《辛可提島的迷霧》、《納尼亞傳奇》

魔幻類:話說那時候,父母沒有限制我看書,什麼書我都會看一些

《幻城》《冒險島數學奇遇記》《A to Z 神秘案件》《哈利波特全套》

理財類:

《小狗錢錢系列》,我的財商啟蒙、《富爸爸窮爸爸》

成年人後看的書:

這個時候看的就更多更雜了~但是都是興趣所致

經典的:

《人類簡史》、《資治通鑑》、《刻意練習》、《中國絲綢之路簡史》、《社會心理學》、《北野武的小酒館》、《菊次郎與佐紀》

文學小說類:

《洛麗塔》、《情人》、《林雲堂系列》、《皮囊》、《格調》、《錢鍾書系列》、《楊絳系列》、《冰心奶奶系列》

《瓦爾登湖》、《百年孤獨》、《追風箏的人》、《擺渡人12冊》、《知更鳥姑娘》

我覺得看書也是人生的經歷,流連在文字間,找尋他們的力量,可以得到心靈的洗滌與成長,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特別是陽光午後,夜晚睡前,每次晨起,似乎那時候,是與自我對話的最佳時刻~~希望大家都能愛上閱讀~


搖搖光芒萬丈


我家的藏書,分為我的和孩子的,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分為孩子的、孩子和我共有的。因為:

一、我的:鑑於各種原因,我看書比較偏,偏好於文史類。曾經也想擴充自己的知識面,無奈真的不是打心底裡喜歡,所以找理由為自己開脫——反正也不是為了考學而讀書,就隨心所欲吧。

只是把握一點:買回來的書現在是我看,等孩到了合適的年齡也可以給孩看。現在女兒找書,一般都會問:“媽媽,你推薦你的什麼書給我看呀?” 在我的推薦下,她先是讀完了桐華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又讀完了《平凡的世界》和《為你行走》,最近正在讀二月河文集《康熙大帝》,已經讀到第三本。所以我說我的書也是我和孩子共有的。

二、孩子的:鑑於自己閱讀方面的缺陷,我在給孩子買書的時候就很注意全面性。從一歲多開始,繪本類的故事、繪本類的百科全書、繪本類的科學、繪本類的歷史地理……直到現在六年級,她的書籍分類幾乎涵蓋了所有領域:文學的、歷史的、地理的、物理的、化學的、英語的、哲學的、社會的、百科的……這些除了文學、英語、歷史和部分地理外,其餘大部分是漫畫形式的書籍,能引起孩子興趣,引領孩子入門。

所以,當女兒在我面前談柏拉圖、談世界著名建築、談一些星球時,我幾乎沒有辦法對接,很為自己汗顏。不過又由衷地感到欣慰——孩子的閱讀愛好廣泛,沒有侷限於某一領域。

就在前兩天,女兒心血來潮要數數家裡的藏書,便爬上爬下忙活了一通,結果數到第870本便不幹了,累得躺在了地上,強烈要求:“媽媽,你少買點書,數數太累人了!”

哈哈,我偷偷告訴你:今天還會來一套書,是我在今日頭條上看到推薦之後買的——宗璞先生的《野葫蘆引》全四卷:《南渡記》、《東藏記》、《西征記》、《北歸記》,人民文學社出版。





讀書品文


大概因為得過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我家的書,文科理科各佔一半。

我看大家分享的都是文科書,我來分享一下最近我在看的數學書吧。

為什麼還看數學書,興趣之外,主要是為了給自己的孩子講一些數學故事。引導一些數學思維。

現在看,效果還不錯。我正在逐步把這些講解整理、分享出來。

當然,實際上對我的睡眠也有極大的幫助。



愛編程的魏校長


民國廣西香翰屏將軍叫人仿四庫存書手抄本,字體工整相信見過的人不多,可惜只抄了八十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