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楚漢爭霸的關鍵戰役——彭城之戰?

今夕何夕960611


一、劉邦的戰略勝利壓倒項籍的戰術勝利

楚漢第一次彭城之戰,是楚漢雙方第一次規模較大的正面衝突,劉邦先勝後敗,因應對得力,避免了潰敗,戰爭進入相持狀態。

表面上看,項籍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實際上卻陷入了戰略上的被動,可以說是【戰略勝利壓倒戰術勝利】的典型例子。

二、秦亡天下再分裂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項籍等諸侯聯軍在鉅鹿擊破秦軍王離部,與章邯陷入相持。

此後八個月,劉邦在黃河南岸攻城略地,黃河南岸幾乎盡數落入劉邦之手,秦二世三年八月率先攻入關中,秦朝宣告滅亡。

而在劉邦入關前一個月,章邯投降項籍,項籍惱怒於劉邦率先入關,率軍後腳攻入關中,劉邦被迫讓出所佔領土的處分權。

諸侯在戲相王,共立十九王,項籍佔據梁楚九郡之地,劉邦佔據漢中、巴、蜀三郡之地。



三、戲下體系分崩離析

漢元年四月,諸侯各就國。

五月,漢王劉邦還定三秦。

六月,田榮支持陳餘驅逐張耳佔據趙代,並三齊,項籍擊齊。

八月劉邦基本消滅三秦主力,九月派兵迎接家屬,但被項籍阻止,沒成功。

支持戲下體系全面崩潰。

四、彭城之戰是臨時決定的戰役

很多人印象中,彭城之戰是劉邦蓄謀已久的傾國之戰,然而事實上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劉邦有心去跟項籍爭霸不假,但具體如何去實行,並沒有一開始就決定,就如同你確定去下館子吃飯,但去哪一家快餐店還沒有決定儘管吃飯已經確定事項,劉邦當時是走一步算一步,而真正促成劉邦下決心進攻彭城的,是兩個人:陳平和董公。

漢二年十月(漢初以十月為歲首),劉邦東進吞併河南國,並令韓信(韓王室後裔)攻佔韓國。

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均沒有大的進攻。

三月劉邦越過西魏的地盤進攻併吞並殷國,遇到了自西楚投奔的陳平,陳平帶來項籍不在彭城的消息,這個時候進攻彭城的計劃才初次出現,但劉邦還是沒有那是進攻,而是率軍到洛陽觀望。

滅殷國之前,劉邦有四個月的大停頓,可見其當時並沒有完整的計劃,直到遇到陳平,陳平是西楚高層投降過來的,雖然劉邦一早收到項籍徵齊的消息,但捕風捉影的傳聞遠不如對方高層的證言來得可靠。

而劉邦接連滅五國、降二國,雖說是為了打回家鄉,並道義上並不佔優勢,攻勢陷入末梢。

一個人的出現為劉邦打破僵局提供了答案。

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曰:“臣聞‘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為賊,敵乃可服。’項羽為無道,放殺其主,天下之賊也。夫仁不以勇,義不以力,三軍之眾為之素服,以告之諸侯,為此東伐,四海之內莫不仰德。此三王之舉也。”漢王曰:“善。非夫子無所聞。”於是漢王為義帝發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發使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兵皆縞素。悉發關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漢書·高帝紀》

由此可見,彭城之戰並不是蓄謀已久,而是臨時決定的。

五、彭城之戰漢軍兵力遠沒有想象那麼多

《史記·高祖本紀》聲稱漢軍56萬入彭城,其實是很有問題的。

中國曆來有報大數嚇唬對手的習慣,而且達到幾十萬通常是喊整數,很少有這麼具體的數字的,甚至於漢軍總兵力都沒有56萬那麼多。

我們可以參考秦滅楚之戰,和垓下之戰,都是60萬左右,這還是在其中一方基本上統一天下的前提下。

假設天下總兵力80萬,彭城之戰時佔據天下1/4的劉邦滿打滿算也才20萬,這還是總兵力,劉邦還不可能出動全部兵力去進攻彭城。

劉邦的實際兵力還可以參考劉邦初次佔據關中的時候,當時也才擁兵十萬,彭城之戰時地盤多了河內、河南兩個郡,勉強還有漢中、巴、蜀三郡(漢中其實在初次佔據關中的時候已經被劉邦打下了,而巴蜀具體佔領時間未知,估計短時間很難提供劉邦兵力,如今勉強算上),大了一圈,總兵力滿打滿算都不可能超過20萬,56萬兵力簡直天荒夜談。

也就是說劉邦當時最大兵力不過20萬,這還是最大,實際上還達不到。

因為各地佔領的時間不一樣,佔領一塊地盤後,要設置官署,降軍要麼解散,要麼改編,短時間無法提供兵力。

更何況從擊敗敵方主力,到徹底平定,還有一個時間段,換言之劉邦佔據的九個郡的短時間內並不能都提供兵力。

更何況彭城之戰時,連章邯都還沒有平定,後方需要鎮守,能夠動用的兵力更少。

那麼劉邦進攻彭城實際兵力是多少呢?《史記》另一個篇章為我們提供了答案——5.5萬。

項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隨何之功,謂何為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隨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齊也,陛下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隨何曰:“陛下使何與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賢於步卒五萬人騎五千也。然而陛下謂何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吾方圖子之功。”乃以隨何為護軍中尉。布遂剖符為淮南王,都六,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布。 ——《史記·黥布列傳》

謀士隨和口中劉邦進攻彭城只有5.5萬,這是符合上述劉邦總兵力(20萬),以及大部分兵力並沒有辦法調用的論點的數字,5.5萬吹成56萬,這牛皮吹的也太大了。

六、劉邦先勝後敗,應對得力,避免了潰敗

七、彭城之戰是項籍失敗的開始

諸侯就國時,劉邦擁有3個郡,項籍擁有9個郡,有壓倒性優勢。

經過一系列戰爭,劉邦先後消滅雍、塞、翟、河南、殷五國,降服韓、魏兩國,勢力基本上和項籍持平,甚至略微佔優勢。

而此時此刻項籍正在徵齊。

彭城之戰意義在於阻止項籍吞併齊國,西楚失去了進一步壯大的機會,回落到於劉邦一樣的水平上,由此開始了楚漢之戰。

劉邦還定三秦和項籍徵齊幾乎是同時進行的,但劉邦滅五國而項籍平一國都沒成功,空耗國力,這是其失敗的開始。


長島男爵


引言:

公元前205年的四月,徐州附近一處荒涼的馳道上,一輛馬車正飛也似地向前奔馳,馬車伕不停的抽打著馬匹,絲毫不在意馬兒的哀嚎。馬車內,一箇中年男子不時的探出頭來向後張望,不遠處還可以聽到喊殺聲和士兵們的慘叫。突然,馬車停了下來,車伕從路邊抱上來一對孩子,男子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一雙兒女,可這一停,後方的追兵已經肉眼可見了。“夏侯嬰!你他媽快點!追兵要過來了!”男子忍不住的痛罵車伕。可多了兩個孩子馬車的速度也慢了下來,眼看著追兵越來越近,男子一腳把兒女踹下了馬車,車伕見狀,趕緊下車抱起孩子,這樣來來回回十幾次,“夏侯嬰,這都什麼時候了,還管他們!趕緊趕路,敵軍追上來,我們都沒有活路!”男子繼續催促著車伕,最終,經過了長時間的奔逃,一行四人到達了安全地帶,而歷史,也因為男子的脫困而開始了新的一幕。

漢高祖劉邦劇照

他,就是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剛剛的那個故事,發生在楚漢相爭的初期彭城之戰中,劉邦召集了五路諸侯國共計五十六萬大軍一鼓作氣拿下了項羽的首都彭城,卻沒想到在短短几天后被項羽的三萬士兵打的一敗塗地,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而彭城之戰,也成為楚漢爭霸的一個拐點,那麼,我們如何來看待這場關鍵的彭城之戰呢?

一.彭城之戰的背景——天時地利人和

公元前206年,隨著項羽在阿房宮的一把大火,轟轟烈烈的反秦鬥爭落下了帷幕,項羽主持了分封大會後諸侯們各自就國,但因為分封不均天下很快又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被項羽打法去了巴蜀的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趁機走出了蜀地,還定三秦,劉邦聯合了五個諸侯國,帶著五十六萬大軍一舉拿下項羽的首都彭城,連劉邦也沒有想到會這麼順利,這其中,是劉邦對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妙利用。

1.天時——分封諸侯,天下大亂

在秦滅六國之後推行了郡縣制,很大程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但項羽倒行逆施,在天下百姓都謀求和平的願望下開了歷史的倒車,選擇進行分封制,但由於分封不均,燕王臧荼與遼東王韓廣火併,代王趙歇趕走了常山王張耳,齊將田榮更是把齊地攪成了一鍋粥,項羽無奈之下只得親自率兵去齊國平叛。

項羽分封諸侯國地圖



趁著天下各地重燃戰火,而項羽又深陷齊地,劉邦任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順利拿下關中,隨後組成五個諸侯國反楚聯盟,得以拿下彭城。

2.地利——選都失敗,彭城易攻難守

項羽滅秦之後,選擇彭城作為西楚的首都,彭城交通便利,承東啟西,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彭城地處華北平原的南部,地勢平坦寬廣,根本無險可守,這才讓劉邦順利拿下彭城。

3.人和——殺害義帝,正義聯盟

自古出師從不出無名之師,只有站在正義的一方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劉邦對這個道理是在明白不過了,為了使自己出師有名,劉邦以項羽殺害義帝為由讓自己的軍隊成為正義之師來獲取民心。在劉邦的大肆宣傳下,反楚聯盟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得到了民心。

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以義帝死故。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史記.高祖本紀》

正是靠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巧妙利用,劉邦在項羽遠離彭城之際順利佔領彭城,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更是劉邦戰略上的勝利。

二.軍事史上的奇蹟——三萬擊敗五十六萬

當身處齊地的項羽知道劉邦已經佔領了彭城之後非常憤怒,在與齊國達成暫時性的和解後,項羽親自率領三萬騎兵星夜趕回彭城。但項羽只有三萬人馬,可劉邦手上卻有多達五十六萬人馬,可結局卻是劉邦慘敗,五十六萬部隊損失殆盡,這個結果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蹟!

彭城之戰示意圖

項羽不愧是軍事的奇才,按理說,從山東回到江蘇應該是從北向南(齊地屬於山東,而彭城即徐州,屬江蘇),但項羽卻一改此路線,選擇繞過徐州轉而到達地處徐州西南的蕭縣(即安徽宿州蕭縣),當劉邦把所有的主力都忙著防守可能在北方出現的項羽時,項羽卻神出鬼沒的從蕭縣北上進攻徐州,劉邦的部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激戰一上午便損失達十多萬人,劉邦的部隊一直被追到睢水附近,為了逃命,十多萬人跳進了河裡,睢水一度斷流,劉邦急得連自己的家小都來不及接,父親妻子都被項羽俘虜,路上碰見了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也一度被劉邦踹下馬車,為了逃命,劉邦已經不顧一切了!

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璧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史記.項羽本紀》

彭城之戰,最終以項羽以少勝多而結束,劉邦的美夢只做了短短几天就被項羽撕了個粉碎,他終於認識到項羽的實力到底有多強,為他後來與項羽的對抗積累了經驗和教訓,當然,這個教訓買的著實有些太貴了。

三.失敗是必然的——彭城之戰結局早已註定

這場戰役在剛一開始,劉邦似乎已經站在了勝利的終點,政治上他現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軍事上他手裡有五十六萬部隊,心理上已經拿下項羽的首都彭城,而項羽此時被困在齊國無法脫身,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抓住項羽。可實際上,在劉邦拿下彭城之後這場戰役失敗的結局就已經註定,劉邦完全不是和項羽一個級別的。

1.劉邦驕兵必敗:在彭城之戰前,劉邦和項羽從來沒有交過手,因此他不知道項羽到底有多厲害,再加上自從漢中誓師出兵以來,平定關中,進攻彭城都非常順利,劉邦此時內心已經非常驕傲了,覺得就算項羽回來也是必輸無疑,何況自己手上還有五十六萬部隊。

2.楚軍哀兵必勝:尋根拜祖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流傳下來的,不管身處何方最終都要回到家鄉,對於項羽手下的子弟兵來說,彭城是西楚的首都,就是他們的家鄉,如今家鄉被敵人佔領了,他們一個個早就殺紅了眼想要報仇,哀兵必勝!

3.項羽是軍事天才:劉邦猜到了項羽最終會救援彭城,所以他把目光都對準北方,這是常理,但項羽卻反其道而行之,繞過彭城從南向北進攻,再加上彭城易攻難守,原本對劉邦的有利如今反而成了不利因素,彭城很快就被項羽攻破,城池陷落從而導致劉邦兵敗如山倒。

西楚霸王項羽劇照

4.反楚同盟一盤散沙:劉邦雖然號稱五十六萬部隊,但是卻分數五個諸侯國,劉邦雖然是盟主卻只是名字上的,當初這些諸侯國答應是因為彼時項羽處於劣勢,進攻彭城對他們有好處,可一旦攻守逆轉,他們馬上會調轉槍口,反而使劉邦腹背受敵。

綜上所述,劉邦雖然看上去實力強大,卻不過是外強中乾,徒有其表罷了。在加上劉邦的軍事素養遠不如項羽,在戰術上吃了大虧,五十六萬部隊被項羽三萬人馬一擊即潰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四.下邑畫策——楚漢相爭的第一個拐點

彭城之戰的失敗讓劉邦第一次認識到項羽的實力,也感受到了自己與項羽的差距,劉邦畢竟只是亭長出身,沒有受過正經的軍事教育,和兵家世家的項羽比差距明顯,這讓劉邦開始選擇另外一條道路開進行之後的楚漢戰爭——培養人才!

在劉邦看來,自己這次失敗五路諸侯國如同一盤散沙,關鍵時刻根本靠不住,就像戰國時六國合縱攻秦一樣,各懷鬼胎最後的結果只有失敗,想要擊敗項羽只有自己不斷的去挖掘人才,才是正確的出路。關鍵時刻,

張良展現了他一代謀主的風采,為劉邦進行了出色的謀劃,史稱“下邑畫策”

張良的獻策讓劉邦有了目標

在張良的推薦下,劉邦確立了自己手下未來的三大人才:大將軍韓信,此時還在齊王手下的將軍彭越,九江王英布。為此,劉邦可以說下了血本,提出了“捐關以東”的籌碼,最終,這三人也成為楚漢相爭期間為劉邦立下最大功勞的三個武將。

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史記.留侯世家》

對於劉邦來說,此時擊敗項羽才是最重要的,為此他可以放棄函谷關以東的所有土地來換取人才,因為劉邦非常明白,人才難得,長期混跡社會使劉邦懂得“捨得”的重要性,項羽錙銖必較導致天下大亂,而想要謀取天下就必須先舍,劉邦放棄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可以說是一次大手筆,這次捨棄為他帶來了三個大將,而他最終得到的卻是整個天下!人生道理盡在於此。

五.彭城之戰,意義深遠

彭城之戰,劉邦在先勝利的情況下最終慘敗收場,對於劉邦來說就是花錢買教訓,可細細想來,彭城之戰的意義遠非那麼簡單,因為彭城之戰所帶來的一系列深遠影響甚至改變了劉邦的一生。

1.使劉邦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彭城之戰發生在楚漢相爭的開始時期,彼時劉邦手下還沒有太多可用的人才,這次失敗,尤其是失敗之後張良的建議讓劉邦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從那以後挖掘人才成為劉邦取天下的一項必修課。

功成名就之後劉邦也不禁感嘆:“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

2.使劉邦第一次感受到諸侯王的不可靠

在這次戰役劉邦並不是孤軍作戰,早在平定關中後他便組織了一個反楚同盟,五個諸侯王參與其中,分別是:魏王豹,趙王歇,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河南王申陽。可是,在戰役的後期,這些諸侯王眼看劉邦輸了,就紛紛倒向了項羽,連早已投降的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也投靠了項羽,這無疑讓劉邦非常心寒。

同時,這些諸侯王的背叛也讓劉邦感受到異姓諸侯王的不可靠,畢竟血管裡流淌的不是同樣的血液,說翻臉就翻臉,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後就開始了對異姓諸侯王的大清洗行動,而這一切的開端便來自於彭城之戰的失敗。

3.分兵作戰開始,韓信做大

由於諸侯王紛紛倒向項羽,劉邦在對付項羽的同時不得不分兵去處理其他的諸侯王們,而劉邦手下這些將領裡單獨領兵作戰能力最強的就是韓信,韓信也得以第一次單獨領兵作戰。

這下,韓信的軍事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假渡黃河滅西魏,背水一戰滅趙國,不戰而降得燕國,勝利一場接著一場,更是在滅齊時消滅了項羽頭號大將龍且和十萬楚軍精銳,韓信的實力開始慢慢做大,也逐漸讓劉邦與他漸行漸遠,最終兩人終於分道揚鑣,這一切,都始於彭城之戰的失敗。

結語:

彭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只是因為他的勝利者項羽最終成為了失敗者而在這方面的例子中顯得有些灰暗。但是,彭城之戰的意義是深遠的,它讓楚漢之爭進入了相持階段,並潛移默化的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假如項羽在彭城之戰失敗,可能歷史就是另一個展現了,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有的,只是今人的遐想罷了!


相城歷史小學生


楚漢兩軍之間的彭城大戰,是楚漢戰爭主戰場項羽、劉邦親自統率軍隊的第1次較量。這次戰爭,項羽以3萬精兵大敗劉邦56萬軍隊,主帥劉邦幾乎被項羽生擒,這構成了中國古代戰爭吏上以絕對劣勢之軍戰勝強大之軍的又一奇蹟。項羽軍在彭城之戰的勝利,對改變楚漢兩軍的戰略態勢都至關重要。漢軍攻佔彭城後,已處於極為有利的戰略地位,只要再接再厲,以高度的戒備狀態,積極尋求與項羽決戰,是有可能奪取更大勝利的。但卻疏於戒備,導致慘敗。而楚軍則因此軍威大振,將漢軍趕至滎陽以西地區,奪得了主戰場作戰相當大的主動權,楚軍的勝利最重要的因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戰略指導上的雄才大略、英勇果敢; 奇兵突襲,出敵意外 ;以精銳騎兵為主體,充分發揮騎兵快速突擊的特長;楚國實力雄厚,且在楚國本土作戰,佔了人和、也利的優勢. 張良在彭城之戰所起的作用其實是在前期,引誘項羽進入他與劉邦設計的謀略圈套,可以說他的作用是明顯的,也是積極的,令項羽深信不疑;而這個時候韓信繼續率軍圍攻廢丘之章邯軍,並在項羽軍乘勝追至滎陽地區後,本可一舉殲滅劉邦軍的時候,韓信援軍趕到,反擊楚軍取勝,遂阻止了楚軍的推進,保住了戰略重鎮滎陽,可以說他的作用也是很明顯的。至於項羽,則體現了他高超的軍事能力和戰術創新,從戰前的深謀遠慮,大膽佈局,到突襲的迷惑性隱蔽性及喧張效果,再到出眾的戰場指揮能力和正確的戰術選擇,就決定了他取得這一偉大勝利的必然性。


御前帶刀侍衛


彭城之戰在公元前205年發生,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創造了古代戰爭中快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這場反擊戰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勝利,關鍵在於主帥西楚霸王項羽對戰場形勢的精確把握和可圈可點的指揮藝術。

第一,項羽忠實貫徹了《孫子兵法》裡“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的思想,強調以奇襲取勝。

戰略上,項羽在獲悉楚都彭城失陷後,並沒有張皇失措,而是從容部署諸將,繼續攻擊田橫,遂造成霸王項羽仍然羈留齊地平叛的假象,這是用大部隊繼續攻齊作為迷惑敵人的“正兵”。他自己則親率3 萬精騎繞道彭城西面的蕭縣偷襲聯軍的補給線,這是運用“間接路線”實施奇兵反擊。戰術上,項羽沒有在劉邦重兵佈防的彭城北面、東面採取軍事行動,而是由城陽東北經魯縣、胡陵至蕭縣,走了一個反“S”形,繞至聯軍的側後,然後由西而東猛攻,其戰役企圖就是求殲聯軍於彭城、谷水、泗水、濉水之間,戰役結果基本上實現了這一目標。

第二,項羽善於斷敵糧道(補給線),並有破釜沉舟、拼死決鬥的勇氣,這是項羽戰術指揮的兩大特色,不論鉅鹿決戰還是彭城之戰,都是這樣。

反楚聯軍的56萬大軍可謂聲勢浩大,但並不是無懈可擊。聯軍大規模東征若不能“取用於國,因糧於敵”,則只能勞師役遠,千里運糧。聯軍漫長而又脆弱的補給線正是他們的死穴所在。

孫子云:“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糧道或退路一旦被截斷,則往往使敵軍心動搖,陣腳自亂。楚軍3 萬鐵騎突然攻佔蕭縣的消息傳到彭城,對聯軍來說無異於五雷轟頂,因為這宣告了聯軍後勤補給線和西去歸途從此被楚軍切斷,從心理上對聯軍產生了強大的震懾效應。

項羽的另一大戰術指揮特色就是敢於破釜沉舟、拼死決鬥。聯軍攻佔彭城,無疑使楚軍陷入進退失據的絕境,對楚軍來說唯有死戰方能脫困。再加上劉邦君臣入據彭城後“日置酒高會”,下層士兵在楚都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種踐踏楚軍家園的行徑,必然使楚軍上下同仇敵愾,此時的楚軍與聯軍的“驕兵”相比,個個都成了怒氣滿懷的“哀兵”。

因此彭城之戰中,楚軍士氣如虹,全軍上下拿出鉅鹿大戰中無不以一當十的英雄氣概,聯軍自然是望風披靡,兵敗如山倒。

第三,項羽之所以能取得這次反擊的勝利,還在於他握有一支強大的騎兵。

項羽反擊彭城所統領的3 萬鐵騎,全部來自鉅鹿大戰中俘獲的秦長城軍團,秦長城軍團內多騎兵,而尤以婁煩騎兵最為精悍。婁煩人作為馬背上的民族,自幼弓馬騎射無所不精。這支少數民族騎兵部隊作為秦帝國邊防軍的一部分,為蒙恬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立下了赫赫戰功。鉅鹿大戰後,項羽坑殺20 萬秦軍,獨留這支騎兵部隊為己所用,編成了強大的騎兵集團。彭城之戰中,項羽親率這支騎兵軍團千里大迂迴,以兩翼包抄、中央突破的戰術,迅速對聯軍進行連續突擊,並一路窮追猛打,把這一兵種的戰場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四,項羽具有古之名將所共有的出色的戰場洞察力。

軍隊的戰鬥力建立在成建制的組織與指揮之上,一旦建制被打亂,整個軍隊就成了一盤散沙,毫無戰鬥力可言。楚軍要想打亂聯軍的建制,實現以亂取勝,最簡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端掉聯軍的指揮中樞。項羽在命兩路騎兵迂迴包抄進行兜擊的同時,自己親率中路騎兵直奔漢王大帳,咬定聯軍最高指揮部窮追猛打。這種兇猛攻擊,使聯軍最高統帥劉邦疲於應付,根本無暇指揮作戰,這就造成聯軍指揮系統癱瘓,故而自始至終都無法組織軍隊進行抵抗。在喪失指揮的情況下,聯軍徹底崩潰,成了一群群亂哄哄的待宰羔羊,楚軍成功地實現了戰役企圖。

可見,西楚霸王項羽綜合發揮了騎兵快速突擊的優勢、部隊破釜沉舟的決死精神和奇襲戰術的特殊效果,再加上自己出色的戰場洞察力,才取得了彭城反擊戰的決定性勝利,給了聯軍毀滅性的打擊,彌補了楚漢戰爭開始以來的諸多失誤。

當然,項羽的優異表現也是基於劉邦在初勝後的麻痺大意在鑄成劉邦自起兵以來所遭受的最大失敗。

軍事上,此戰漢軍近乎全軍覆沒,甚至連劉邦的老父和妻子都被楚軍俘去。當時戰場上若不是突發惡劣天氣,劉邦定是在劫難逃,兵敗身死怕是在所難免。前線的巨大失利,致使蕭何不得不“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韓信也從關中馳赴滎陽,協助劉邦謀劃軍機,這才穩固了危如累卵的戰場形勢。

政治上,諸侯王中除了殷王司馬卬死於亂軍,河南王申陽失蹤外,其餘諸王眼見劉邦於彭城大敗,紛紛調轉陣營,棄漢投楚。其中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乘機脫離劉邦控制,重歸項羽帳下;代王陳餘見張耳未死,當即脫漢,並與項羽約和;西魏王魏豹假借探親為名,絕河反漢,與楚和好;彭越也放棄了其攻下的梁地十餘城,引兵北上,駐軍河上(今河南滑縣北),自保觀望;甚至齊地的田橫也放棄了其一貫的反楚立場,在項羽殺了田假後不久,主動與楚國停戰結盟。諸侯紛紛背漢,此時劉邦與彭城大戰前的項羽頗有相似之處——陷入空前的孤立危機中。也就是說,劉邦幾個月來苦心經營起來的戰略優勢,頃刻間蕩然無存,不得不從戰略進攻轉向戰略收縮。

不過,彭城之戰雖以楚勝漢敗收場,但縱觀楚漢戰爭開始以來雙方之得失,其實劉邦是得大於失,而項羽則是失大於得。

劉邦雖然兵敗彭城,遭受慘重損失,可謂功敗垂成,但他成功地奪得了關中及關東部分極為重要的戰略地區。這些地區為劉邦帶來的人力、物力、財力呈幾何式增長,使其牢牢佔據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完全擺脫了鴻門宴前後隨時有可能被項羽消滅的危險境地。雖然彭城之戰漢軍基幹兵力損失殆盡,但漢王集團領導核心卻絲毫未損,張良、陳平、蕭何、曹參、灌嬰、樊噲等一干文臣武將皆成功突出重圍並復歸漢王帳下。在他們的悉心輔佐下,劉邦很快在滎陽—成皋(虎牢)一線站穩腳跟,向項羽反撲過來。

彭城反擊戰對項羽來說,可謂輝煌至極。憑藉此戰,霸王項羽一舉扭轉頹勢,不僅成功收復了楚國全部失地,而且扳回了戰爭之初由於戰略失當造成的不利局面,重新佔據了楚漢戰爭的主動權,霸王聲威大振。


百家宗祠


漢元年五月,田榮反楚,短短三個月之內,就將項羽精心設置的分封體制攪亂,掀起了天下反楚的浪潮。在項羽看來,齊國公然反楚,田榮是罪魁禍首,如果不迅速的除去他,那麼天下都不得安寧。

漢二年春,項羽軍與田榮決戰於城陽,楚軍大勝。田榮敗兵撤退於平原縣,豈料平原縣軍民開城投降並殺死田榮。田榮死後,其弟田橫大將軍率領齊軍戰士,對項羽軍展開誓死抵抗。這一舉動讓項羽非常震怒,加大了對齊軍的報復,在當地更是坑殺被俘戰士,強掠老弱病殘的婦女兒童作為人質,這一舉動引起了齊國上下軍民更大的抗爭。楚軍深陷齊國各地抗擊的泥潭中,無暇顧及其他。對於一直蠢蠢欲動的劉邦,經過楚軍深思熟慮後決定採用先齊後漢的戰略方針。

對於項羽違背懷王之約,各諸侯是敢怒不敢言,更得寸進尺的是殺懷王於江南,引起民憤。劉邦正是利用這一點,高舉征討不義之臣項羽的大旗,聯合眾諸侯率領六十萬軍隊圍攻彭城,其目的就是要一舉殲滅楚國。僅僅八個月時間,項羽為防止劉邦東進所設置的四道防線,都被逐一突破,形勢轉變之迅速,戰況急轉直下是項羽所沒有預料到的,田家軍的善戰與持久,劉邦軍的飛速猛進,使項王腹背受敵。

彭城之戰,在漢王的指揮帶領下,順利的拿下楚國首都。對於劉邦此次戰役是繼兵起沛縣之後第二次大規模戰鬥的勝利,毫無疑問這將成為日後南征北戰既定的根本。一路告捷順風順水的劉邦,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城,幾乎是洋洋得意。在彭城更是忙於瓜分項羽留下的奇珍異寶和數不清的美人家眷,更是日日飲酒作樂,大擺慶功宴。上到最高領帥,下到士兵走卒沒有一個不是沉浸在這場盛大的宴會中,進而忽略了遠在齊地的項王。

彭城淪陷的消息傳到齊國後,憤怒的項羽馬上作出反應,重新部署戰略。一方面他讓楚軍將士繼續按照原來的計劃攻打田橫,另一方面自己帶領三萬精銳騎兵秘密的火速趕往彭城,在外人看來,一切如舊,項羽無法顧及彭城,深陷齊國征戰泥潭。

晝伏夜出的項羽軍巧妙的避開城池,由於對本土地形熟悉,並未被察覺出分毫。飛速的進軍彭城地區。項羽插入彭城後,沒有立刻打響戰鬥,而是迂迴到彭城西部,斬斷聯軍與後方的聯繫。軍事鬆懈的諸侯聯軍對突如其來出現在彭城西部的楚軍一時慌了手腳。三萬楚軍精兵,人人視死如歸,準備決一死戰。項羽擺兵佈陣帶領將士們直衝聯軍軍隊,一時衝散諸侯軍隊,使其四下分散,陷入各自為戰的被動局面。戰士接近中午,聯軍大敗,在逃亡途中被斬殺與落水的士卒多達十萬餘人。

彭城慘敗,給劉邦留下深刻的教訓,以至於在劉邦奪得天下後與韓信憶往事時,討論各位將領的率兵能力。劉邦問韓信,像我,能夠統領多少兵馬呢?韓信毫不猶豫的回答,“陛下最多不過統領十萬餘人,陛下不善於將兵,而善於將將。一語道破天機。”


跪射俑


彭城之戰是劉邦的一次乘人之危的卑鄙之戰!一開始攻打三秦之地的時候寫信給項羽,讓他放心攻打齊國,“不敢東進”,而且是連寫兩封!後來劉邦看項羽陷入齊國的戰爭泥潭,於是聯合了56萬大軍,發動了對楚國的戰爭,一舉奪下多座城池,楚國國都彭城也被攻陷!

這時候的劉邦已經認為勝利在握,陷入腹背受敵的項羽很快就會被消滅,在做完軍事部署後,劉邦是日日笙歌,坐等楚霸王葬身於齊國的人民汪洋大海之中,或轉身向他跪地臣服!

但是任憑劉邦手下謀臣猛將眾多,張良、陳平、韓信等曠世奇才,都沒想到項羽僅僅帶著三萬人就敢千里奇襲,用了半天時間就擊潰了劉邦的56萬聯軍……

這一戰就讓楚國起死回生,一直把漢軍趕到滎陽,形成雙方對峙狀態!雖然最後劉邦憑藉廣闊的大後方,以及眾多盟友的支持,最終取得了四年楚漢戰爭得勝利!但是彭城之戰已經載入史冊,成為戰爭史上的一個光輝奇蹟!


靖安智能


項羽這次彭城之戰只投入了3萬軍隊, 劉邦卻有56萬軍隊, 為什麼項羽能以如此少的軍隊大敗劉邦呢?

第一, 攻其不備。

劉邦進了彭城, 自以為已經穩操勝券, 每天喝酒慶功, 把當年項羽從咸陽掠走的秦朝的財寶、美女全都收歸己有。這恰好應驗了范增當年對劉邦的兩句評價:貪於財貨, 好美姬。他對項羽的反攻也有準備, 但是, 項羽沒有在劉邦重兵佈防的彭城的北面、東面採取軍事行動, 而是從彭城西面的蕭縣進行奇兵突襲, 打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圍漢王三匝……欲過沛, 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 取漢王家。家皆亡, 不與漢王相見。

第二, 地理和人氣優勢。

項羽這次是本土作戰, 是在自己西楚的國土上進行戰爭, 因此, 項羽的士兵人人都懷著收復西楚國都的激情參戰, 戰鬥力很強。劉邦卻是從關中千里迢迢來到西楚都城作戰, 是侵略軍, 所以, 劉邦在地理上、人氣上都不佔優勢。

這一仗項羽以3萬精兵大破劉邦的56萬軍隊, 殺死漢兵10餘萬, 逼迫漢軍跳水淹死10餘萬, 劉邦本人差一點被俘。所以, 彭城之戰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之一, 名氣極大。彭城之戰結束之後, 劉邦向西潰退, 項羽一路追殺, 直至滎陽、成皋一帶, 劉邦才成功地阻擊了項羽的追擊。


雖然項羽在這場戰役打贏劉邦但是項羽沒有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劉邦,以至於劉邦利用集團優勢拖垮項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