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國學的人常見的5個毛病

搞神秘了

其實經典就是能夠流傳下來的道理的集合,當然往往都是自成體系的,也有一些僅僅是為人處事的學問,意思很簡單,也就是古文精煉點,讓人覺得高明些。自成體系的經典是博大精深的,這一點大家都認同,但也沒必要不可琢磨和神秘化經典,陷入到有些不可知論的觀念裡。國學經典都是古文的,對於古文的認識水平影響了我們對於其真實意思的把握,另外經典也版本眾多,自然讓大家覺得意思裡面源遠流長,蘊含玄機。任何經典其實最根本的道理也都沒有多少條,其他的語言往往也是核心道理的意思解釋和衍生闡釋,對於一部經典對於大家而言只要把握好每部經典中的核心幾條道理,對於不是做專業研究和學術研究的人而言,也就可以了,沒必要過於多想,枉費周章。

學習國學的人常見的5個毛病

自解自傲

核心道理總是少數人在瞭解的基礎上能夠理解、把握和運用的,能夠把握這些核心道理的人,也不要就覺得了不得和多有學問。國學經典中的道理基本都屬於哲學、歷史學中的學問,以現在的語言表述的本體論和辯證法也是基本能把這兩方面的學問說清楚的。說起來林林總總,浩如煙海,其實也就幾家幾派,沒那麼複雜,所以當理解這些核心道理之後,第一不要覺得高人一等,第二我們眼前的課本里學的學問其實大多也就能夠互通互解了,你要是基本讀過一些西方哲學和現代語言表述的哲學和歷史學,其意思也都能夠互相印證。

學習國學的人常見的5個毛病

厚古薄今

古代文盲肯定是多的,古人用古文,自然好理解古文的,所謂古文也就是當時今人今文。最近看了一段視頻,白巖松說臺灣有個國學家陳鼓應說:今人多識少智,古人多智少識。這句話不大讚同,屬於典型的厚古薄今派。互聯網、搜索引擎等確實讓知識的獲得變得很容易,這個肯定是好事,我們現在好像誰也沒必要比我比你知道多這件事,因為查查互聯網也就大體知道了,更應該學習如何使用互聯網獲得知識以及核查知識。知識積累多了在人的腦子裡,人的大腦有種本能就是分類、分析知識,從而獲得知識當中所蘊含的道理,有一些知識本來就是道理,所以如何說古人就多智,今人就少智,至少按平均水平算,也是今人高於古人,至於多識那必然是肯定的。古人,主要是古代讀書人,在四書五經上平均水平是比我們強的,這個可以確信,但這也沒什麼了不起,他們每天學的、用的是這個,高考也基本考這個。至於大家經常說古人的書法多好,其實大家心裡也都明白,一邊在感嘆古人有文化,羨慕一些有書法和繪畫乃至篆刻功底和能力的人的同時,一邊也知道那個時代也就是這些內容和東西,遠沒有現在豐富。所以許多穿越小說裡面寫的就很好,我們穿越回到古代,那就是智識都要強一些,至於說起科學來,更是現在隨便一個小孩子都比一般古代讀書人強了,長江後浪推前浪,整體水平肯定是這樣的。所以,切不可厚古薄今,尤其是不能故弄玄虛。

學習國學的人常見的5個毛病

依止古人

覺得古人有文化,其實就是古代讀書人日常讀的那些,讓這類人覺得很有文化,心嚮往之,甚至開始有鄙視今人嘗識的心,恨不得口中念訣,心中唸咒,處處依止於古人。這類人好多去講經說法了,把古代的道理和歷史反覆的說來說去,當然也不見得就多準確,也常常自己主觀臆測,信息不準,資料野史化,但不知道為什麼,好像說起來都特別有底氣,也不知道是為了底氣而打雞血,還是真的就這麼以為了。這類人在山裡比較多,但一般也都在郊區,因為他們需要講課吃飯。

學習國學的人常見的5個毛病

文化狹隘

國學的定義真要擴展一下。國學不僅僅就是常提到的幾家,也不僅僅是漢族的學問,或者狹義國學是可以這樣定義的。目前,從民族融合和國際交流的趨勢和歷史來說,各少數民族的學問都要涵蓋進來,邊疆的學問和其他國家、民族的學問也要涵蓋進來。蒙、回、藏、滿、維吾爾等民族的學問也都是歷史悠久,也都是中華文化的學問。很多人一提到國學,提到中華文化,包括一提到中醫,就容易理解為漢族的學問,這個容量少了;也有些覺得中華文化的源頭還是這幾部經典,這樣的理解在價值觀上或許是可以的,但其豐富程度,遠遠不是。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文化的邊疆遠遠超過國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