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明知永琰是繼承人,為何選中家世不高的喜塔臘氏為嫡妻?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和爾敬額之女。嫁給永琰時,年十五,與永琰同齡。喜塔臘氏的叔祖是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來保。喜塔臘氏一族出身辛者庫包衣,乾隆六年由正白旗內務府抬入正白旗滿洲世管佐領。

孝淑睿皇后出生於乾隆二十五年,此時距離喜塔臘一族抬旗已經二十多年了,所以孝淑睿皇后一出生就是上三旗,通過正規的選秀被指為皇子福晉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喜塔臘氏已經被抬旗,但相比較其他皇子的福晉來說,她的家世有些單薄。比如皇十一子永瑆的嫡福晉是傅恆之女,富察皇后的親侄女;不怎麼受寵的皇十二子永璂娶得也是蒙古貴族之女博爾濟吉特氏;他的同母弟弟永璘娶得也是大學士訥親的弟弟鈕祜祿氏阿里袞之女。這麼一比較起來,孝淑睿皇后的出身就不夠看了。

乾隆秘密立永琰為儲君是在乾隆三十八年,而他娶嫡福晉喜塔臘氏的時間是乾隆三十九年,且這個嫡福晉是乾隆帝親自挑選的。為什麼乾隆還要這樣做呢?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想掩蓋他已經秘密立永琰為儲君的事實。自當年九子奪嫡風波之後,雍正、乾隆都採用秘密立儲,將詔書放於正大光明牌匾後面,避免皇子之間的奪位鬥爭。再加上選擇這樣一位出身不高的嫡福晉,會讓眾人認為永琰不在乾隆帝立儲的考慮範圍之內,一則避免朝臣與皇子之間相互勾結成派,二則保障永琰的人身安全。

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主持後宮的是永琰生母令皇貴妃,乾隆並未對任何人透露他立儲的意思,作為一位母親,她更多希望自己兒子的家宅和諧幸福,因此為自己的兒子選擇福晉,人品和性情也是她考慮的最重要因素,孝淑睿皇后出身一般,但應是人品性情應該是上佳的,這才讓乾隆帝和令皇貴妃首肯將其許給永琰做嫡福晉。

喜歡的給阿淺點贊轉發支持下;不喜歡也留下你的寶貴意見,阿淺虛心接受哦!

浮生若淺


首先糾正一點,乾隆皇帝的嫡妻(即皇后)有兩個,一個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富察氏去世後所立的另一個是輝發那拉氏(那拉氏),而不是喜塔臘氏。

富察氏和輝發那拉氏皆為乾隆即位前嫁給他的,即當時的寶親王的福晉和側福晉。乾隆同富察氏的感情極深,富察氏因病去世後,乾隆皇帝悲痛欲絕,沒有立即重新立後,而是將當時身為嫻妃的輝發那拉氏晉升為皇貴妃統攝後宮,直到兩年後(乾隆十五年)才立輝發那拉氏為皇后。

永琰即嘉慶皇帝的母親為令妃(魏佳氏),永琰出生與乾隆二十五年,也就是說在永琰出生前十年輝發那拉氏已經立為皇后。

乾隆後來因輝發那拉氏忤逆了乾隆皇帝旨意,然後以剪髮相威脅,結果導致乾隆皇帝從此對其產生厭惡之情,後來收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也就是收回了原來的封號,並晉升令妃即後面的令貴妃為皇貴妃統攝後宮,輝發那拉氏死後乾隆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

乾隆四十年皇貴妃(魏佳氏)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諡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天不颳風


乾隆選擇十五皇子永琰為繼承人不假,但並沒有公開,因為遵循了秘密立儲的制度。在立十五皇子為太子之前,孝賢皇后所生的兩個兒子都是嫡子身份,特別是永璉,出生不久就被乾隆定為太子,秘密寫入傳位詔書中,知道的內情的人不多,直到永璉九歲病逝的時候,乾隆傷心之餘才把當年早早寫好的傳位詔書公開。



現代史料研究發現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了永琰為太子,並且在乾隆三十九年賜婚,立喜塔拉氏為永琰的嫡福晉。但在當時知道永琰被立儲的人為數不多。估計連永琰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被立為太子。知道內情的除了乾隆,還有一個人最有可能得知,那就是乾隆皇帝的令貴妃。

在孝賢皇后去世以後,乾隆最寵愛的就數令妃了,雖然烏拉那拉氏成為繼後,後來失寵於乾隆,被打入冷宮,空掛著皇后名號,直到其病逝,在後宮實際掌管權力的是令妃。



那麼選擇出身不高的喜塔拉氏為永琰的嫡福晉是何原因呢?首先乾隆賜婚永琰之時應該正好碰上皇家的選秀,當時後宮地位最高的就是令妃了,恰恰令妃出身也不是什麼大族名門,背後政治因素幾乎沒有,這也是令妃小心翼翼從貴人一路走到皇貴妃而能得到乾隆嗯寵的原因。身為過來人的令妃,對於同樣出身不佳的喜塔拉氏更能交心。老百姓的俗話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同樣出身平凡的秀女沒有嬌氣,令妃要找的是一個會過日子的兒媳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