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有人寫“弱弱地問一句”這幾個字,我就會感到反感,這是為什麼?

條友協會會長


想要知道為什麼,就要回到自己內心,把這句話換作從自己口中說出來,是什麼感受?我估計有種可能是你從小隻要一不精神,弱弱粑粑,就會捱罵,或挨數落,煩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思想裡有一種認識,對這種弱吧吧的人沒好感,生命中曾經出現過這樣人讓你討厭。總之,是什麼原因,還需進一步探討。


心靈諮詢療愈莉枝老師


那是因為這句話表面上是在示弱,實際上是在叫板,是得理不饒人,是想引起眾怒,是讓你的失誤付出代價。跟在這句話後面的就是討伐,就是找茬,所以聽起來讓人反感。

我有一個同事就說過這樣的話,他是一個無能的人,不幹事,不感恩;他是一個自私的人只為自己,不幫別人;他是一個猥瑣的人,盡看黃片,不想回家。但他骨子裡蠻狠不講理,自從他開始工作,就不理自己的父母,我們還以為是後媽,因為他們住在對面樓上,但他從來都不去母親那裡。

有一次單位在統計三十年教齡的教師時,沒有把他算上,他就在群裡這樣“弱弱地問”了一句,原來他雖然工作早,但當了很多年的會計,沒有當教師,所以就沒有他。但他還是大鬧了一場。


Elegant


你之所以會反感,無非是以下兩個原因:

沒有遇到過用這幾個字的環境

我在學生時代特別討厭別人說“惡補”,覺得這個詞像是罵人,又蠢又笨。

直到我工作以後,三天後彙報,稿子裡有一塊必須用一種我不懂的模型進行計算才行。不到三天的時間必須學會。於是就抱著書拼命學。那個時候在我腦海裡突然蹦出兩個字“惡補”。從此以後我就不討厭這個詞了。同理,當你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或者看一看)這句話都用在什麼場合,你就不會反感了。

不清楚這是一種禮貌問話的書面方式

當我在說“弱弱地問一句”的時候,從本質上講,我是害怕這個問題會冒犯你,會讓你不舒服。如果用口語問的話,根本不需要說“弱弱地問一句”,你完全可以通過和緩、委婉的語氣去表達,別人也會理解。但是在書寫的時候,別人並不知道你的態度是什麼。因此“弱弱地問一句”實際上是別人表達禮貌,願意與你溝通的話語,說明,要麼對方跟你不熟,要麼你這個人不大好惹,要麼是這個問題有點尷尬。


老商頭子


首先,我們來給那些”弱弱”問一句的人做一個心理側寫,這些人在生活裡是什麼樣的嘴臉?



大凡開口就稱呼自己”弱弱的”人,大多是食草動物,他們個性懦弱,壓抑,自卑,缺乏自信,不善於競爭,顯得人畜無害,又,膽小怕是,喜歡討好強者。他們就像一隻受驚的小白兔,隨時隨地在觀望他人的情緒,企圖迎合別人的喜好。


當他們開口”弱弱地問一句”時,內心是忐忑不安的。可能是童年時代強勢的父母的長期打壓,或者從小受到同齡人的欺凌,長期造就了個性上的拘謹,不舒展。這些人在現實中也缺乏個性,躲在人堆裡不聲不響,毫不起眼,他們極少具有領袖能力,也沒有寬闊胸襟格局,因此是生活中的弱者。




題主對這些人的痛恨,並不一定代表現實中題主就是個強者。從心理分析上講,人對於他人的憤怒情緒,往往是內心對自己不滿的投射,也就是說,題主從那些”弱弱”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影子。

比如說,從小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小孩,或者曾經懦弱(包括現在),特別憎惡於自身的軟弱。也有可能家中父母有人懦弱,因此從小受到別家欺負……

所以一旦題主看到生活中的弱弱的人,就會聯想到自身缺陷,彷彿看到生活中那個備受欺凌,又無力反抗的慫包,看到那個自己都不喜歡的自己——進而激發出對這種軟弱個性的憤怒,厭惡以及批評。這種心理,替代了對自己的否定,指責,屬於心理防禦。


西雙版納的茶花


這句話是前幾年網絡上出現的,因為我查遍中國詞語辭典,均找不到出處,既使中國的四大名著中也沒有這樣的話語。

就我理解,這句話“弱弱”的含意大概是從“怯怯”引申而來的,但二者的喻義卻截然相反,怯,代表“膽怯”、膽小的意思,“弱”,代表弱小無力的意思。首先,使用這種話語的人,完全把自己置於一個弱小的角度,抬高別人、貶低自己,多多少少帶有一些討好對方的口氣,顯得有些奴顏卑膝和奴顏媚骨的樣子。

近年來,隨著網絡不斷髮展、發達和進化,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網絡用語,從而大有將傳統的詞彙和語言取而代之之勢!

說實話,不光你,就是我對一些網絡用語有時也感到很厭煩!一是因為太不習慣了,二是措辭也不準確,三是覺得非常的彆扭!

中國老祖宗留下的詞彙和文字語言浩如煙海,國人沿用了幾千年了。然而,現在網絡發達了,國人愈來愈不會說中國話了,而且也不會好好說話了!這不能不說是我國文字、語言傳播、使用中的一個悲哀!

因此,本人認為,國家應該將網絡用語抓一抓了。否則,中國的文字和語言將會徹底失去其本來面目,到了我們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他們有可能就真的能通篇改寫詞語辭典了!弄得國人不懂中國話,這還成何體統?!

試想,一個文字、語言被改的面目全非、並丟棄傳統文化的國度,又如何以四大文明古國的姿態屹立於世界之巔?


金道緣


這句話謙虛,生動,幽默,以退為進。這是漢語的表達魅力呀。

不明白你為什麼會產生反感。


生死有多遠


每當看到有句文字“弱弱的問一句”,實際並不是輕聲的“諾諾”的細微語音,大多都是“撕臉揭短”的問意,總是讓聽者會一時語塞的瞠目結舌。

小時候父母打犯錯的小孩,都是高高的舉起,輕輕的觸碰,目的就是充滿了愛憐的善意,就怕一時手重,傷了孩子的膚體。

而現在的“弱弱的問起”,就是要你專心的悉聽,聽者總以為有知心的話語要輕聲的告知你,懷著放鬆的心情,卻等來了刺耳羞言的問語,讓你措不及防,讓你難以解釋,讓你回詞不當,以至達到他責人的最厲方式和最佳效果,來顯示出他高人一籌的能力而內心裡卻抑不住的洋洋得意。

人是有記憶的動物,上當只能一次,你若是下次仍來一句“弱弱地問一句”,保證是聽者無幾,說不定立即招來別人的反譏,那你只能自討無趣。

做事應該直截了當,說話不必轉彎抹角,更不必用小聰明的方式去專對平凡人。現在誰都不傻,不要總是自視高明,不要讓人對你陰陽慣氣的習性生反感,因為要想改變人們對你的為人觀念很難。





無言嘍


首先是用久了就厭煩了。

想當年,漲姿勢、 蝦米、醬紫、偶、表、 抓狂

、老鳥,大蝦、蛋白質等網絡用語多麼新鮮,今天看來多麼爛俗!

其次是用濫了就矯情了。

其三,不該用而用就顯得裝了。

其四,強者示弱,那是謙虛禮貌,本來就弱,那就不顯得禮貌反而矯情了。

總之,一切都要出於自然,自然而然。

至於你反感,可能因為你是一個直爽的、強勢的人,不講究說話方式的人,你很討厭裝腔作勢。

人怎樣說話,那是生活和命運教的,是教養教的。



大悔憶智冰


這句話最早提出來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新奇、有趣還略帶點謙虛,屬於正面印象,所以能被大家普遍接受並廣泛傳播,但到了現在還這麼說的話,就給人一種弱智、矯情的負面感覺了。

包括現在還有一個流行語“一丟丟”,開始聽著還覺得挺有趣,有點小文青的清新,但現在再聽,就覺得有點“傻白甜”的感覺。

當今時代,新的流行語不斷出現,舊的流行語不斷消失,由新到舊的轉換頻率越來越快,暗示著人們喜新厭舊的頻率也越來越快,當然,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膳食營養補充


我想“嗷嗷的”解釋一下紙哈……我認為,“弱弱的”就是謹小慎微滴,悄悄摸摸滴,不著痕跡滴,前恭後屈滴,低三下四滴,膽戰心驚滴……種子吧,尤其一個大老爺們,不好好說話問話,就喜歡悄悄摸摸滴壓低聲音,反正就是挺煩人那種大氣都不敢喘的貼你耳根子問你,不是吻你💋(美女嗎沒所謂了😍),形如告密,又似說悄悄話似的,特膩歪人的,就這麼的磨磨唧唧滴在你耳邊弱弱的耳語半天你還沒聽清楚他說的啥……唉,尤其一個大老爺們,弱弱的也是問,嗷嗷的也是問,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像我這樣嗷嗷的:“請問,弱弱的是幾個意思!請回答!別和我弱弱的黏黏糊糊的,謝謝”,多痛快啊……人活著就不能這麼“弱弱的”說話辦事,離唯唯諾諾就不遠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