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曾经在上海覆盖率都高达80%的传染病,他以身犯险,最终消灭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我们窝在家里,只等钟南山说可以出门了,才能放心大胆去上班,去蹦跶。

但是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有一位老干部发出感叹,“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

这种曾经在上海覆盖率都高达80%的传染病,他以身犯险,最终消灭

汤飞凡,何许人也?

百科上说,他是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

如果没有他,很有可能,我们现在依旧被一种传染性疾病困扰着。

这种疾病,就是沙眼!

沙眼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潜伏期为5—14天,双眼患病,多发于儿童或少年期,严重时可以引发失明,同时伴有后遗症以及多种并发症。

在半个世纪以前,世界卫生组估计,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口,患有沙眼。

而那个时候的中国,发病率高达55%,至于落后的中国农村,更是高达80%,所以有“十眼九沙”的说法。

足见沙眼的可怕!

这种曾经在上海覆盖率都高达80%的传染病,他以身犯险,最终消灭

汤飞凡,他出生在1897年的湖南,那一年,湖南大旱,“百姓咽糠茹草,至有饿毙自尽者”,自小目睹了灾难,心中便有了悬壶济世的理想和抱负。

于是,他考入刚刚成立的湘雅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21年),四年后被推荐去美国哈佛医学院深造。

20世纪前后的几十年,正是微生物学的拓荒时代。拓荒要有工具,在美国,绝对有非常优越的条件,可以满足需求。

汤飞凡心动过。

但是,汤飞凡的老师,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颜福庆,寄了一封信给他,希望他能够回国。

然后,汤飞凡带着家眷,漂洋过海,回到满目苍痍的中国。

这种曾经在上海覆盖率都高达80%的传染病,他以身犯险,最终消灭

↑汤飞凡及家眷

回国后的汤飞凡,当然是着手建立实验室。

此时,有个日本科学家,叫野口英世,他在日本的细菌学、生物学,有着“国宝”的美誉,曾三次提名诺贝尔奖。

野口英世是个很有意思的家伙,借过高利贷,混过风月场,最终印在钞票上。

但野口英世,曾发表一篇论文,称已经发现了沙眼的病原体——颗粒杆菌。

这种曾经在上海覆盖率都高达80%的传染病,他以身犯险,最终消灭

↑野口英世

汤飞凡对野口英世的发现,心存怀疑,于是他在上海,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十分可靠的材料为依据,于1935年推翻了野口英世的发现。

同一年,汤飞凡赴英国进修。

两年后,正当汤飞凡回国继续研究沙眼时,卢沟桥事变爆发。

回,还是不回?

又一次人生的抉择摆在眼前。

不过,汤飞凡同上一次一样,心系国家,依然回国。

或许,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归国者的真实写照吧。

要是觉得自己的祖国不够好,就去建设她,让她变好。

抗战、内战。

汤飞凡一直没有时间停下来,他用简陋的设备生产出挽救战士生命的青霉素、提前世界16年消灭天花。

直到1954年,当一切工作步入正轨后,汤飞凡重启了有关沙眼的难关攻克。

这种曾经在上海覆盖率都高达80%的传染病,他以身犯险,最终消灭

又是两年的不眠不休,经历过上千次的失败,让汤飞凡意识到,前人的方法可能有误。于是,汤飞凡把小老鼠改成了鸡卵黄囊,并大胆尝试减少抗生素的用量,终于在第八次分离了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原体,命名为TE8【T表示沙眼(Trachoma),E表示鸡卵(Egg),8是第8次试验】

质疑随之而来!

你说是,就是?谁能证明这个就是引发人类沙眼的病原体?

所以,要有人体实验。

谁来?汤飞凡决定以身犯险!他让助手把病原体滴入自己的眼睛里,很快,沙眼的临床症状出现,之后的40天里,汤飞凡不做治疗,收集了第一手可靠的临床数据。

这种曾经在上海覆盖率都高达80%的传染病,他以身犯险,最终消灭

有了汤飞凡的数据做支撑,持续近百年的沙眼病原体之争,落下了帷幕。人们快速找到治疗沙眼的药物,曾一度危害全球的沙眼,仿若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仅以上海为例,1959年沙眼发病率高达84%,两年以后降到5.4%,至今已几乎绝迹。

1992年,国家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邮票,其中有一枚,是属于汤飞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