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的中國心


北大人的中國心

北大人的中國心

北大人的中國心



清朝末年戊戌變法失敗,但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卻保留了下來。


後來中國大地經歷了風風雨雨,但北大一直屹立不倒。


2018年,北大迎來120週年校慶,彼時彼刻,北大人的自豪溢於言表。


然而,2019年,北大人過的並不是很舒心,牟林翰、吳謝宇、馮仁杰等人的所作所為,實打實的讓北大“火”了很多次。


網絡上攻擊北大的言論甚囂塵上,北大一時間灰頭土腦。甚至周圍許多朋友見到筆者會問一句“你們北大校內真的這麼亂嘛?”,我只能壓制住內心的怒火去耐心的解釋這只是個例。


但無論別人怎麼黑北大,無論北大發生了哪些變化,北大的內涵與精神從未變過,這是刻在北大人骨子裡的東西。


在2020年的這場疫情中,北大人身先士卒,詮釋了百年名校的底蘊,彰顯了北大人的責任擔當。


01

國士無雙鍾南山


1936年,鍾南山出生於南京,父母皆為醫學界專家。


1960年,鍾南山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並留校任教。


1960年-1971年,鍾南山在北醫放射醫學教研組工作,說來有緣,這也是筆者當年讀書的專業。


之後鍾南山便一直在廣州工作,但十多年的北大生涯,足以讓我們尊稱他一聲“校友”。


2003年,SARS肆虐,謠言令人心惶惶,此時鐘南山主動面向公眾,以院士之名擔保“非典”可防可治。


在抗擊非典的一線,鍾南山身體力行,查房,值班,高強度工作。


北大人的中國心

▲鍾南山在一線


在“非典”病因的學術領域爭論中,鍾南山以科學精神爭一個“真相”。當“衣原體”之論似乎成為權威說法時,他堅持認為病原體是病毒,置個人榮辱得失於身外。


2003年,鍾南山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寫到:

“面對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他冷靜、無畏,他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應對災難”。


之後,當H1N1、H7N9等病毒威脅到公眾健康時,鍾南山都主動站出來面對人民,擔任發言人角色,向下普及防衛知識,向上建言獻策。


2018年,鍾南山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又當選“最美奮鬥者”。


在人們看來,這位老院士已經功德圓滿,可以安享晚年,但是忙碌的人註定難以閒下來。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突襲中華大地,在武漢政府與第一批中央專家組沒有讓疫情得到得當處置的情況下,84歲高齡的鐘南山奉命於危難之際,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他曾在非典時期做出突出貢獻,如今重回公眾視野,無疑給群眾吃了一顆“定心丸”。


十七年後的再出徵,他年輕不再,已顯蒼老,但依然保持著清醒頭腦,充沛精力,以及敢做敢言的國士之風。


在接受白巖松採訪時明確了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的區別,也肯定了人傳人的傳播途徑,既能穩定大眾情緒,也能提高大眾防範意識。


北大人的中國心

▲鍾南山接受白巖松採訪


在過去的一個月時間裡,鍾南山無數次的面對公眾傳遞相關信息。禁足在家的人們,無論男女老少,學歷高低,財富多少,都對他的發言期待滿滿,希望能夠聽到什麼好消息或者什麼預防的好辦法。


坊間流傳著一個段子,“何時能動?鍾南山說能動才能動”,雖然有些誇張,但的確反映出廣大人民群眾對他的信任,甚至家裡廣信謠言的老人,在鍾南山闢謠後都會選擇相信他的話。


這種信任由何而來,無非是其所作所為令人敬佩,令人尊重。比較之下,為何鍾南山得到擁護,某些人備受質疑?僅僅是大眾容易被人誤導嗎?恐怕更要去考慮自身處理問題的方式。


大眾雖有時會犯糊塗,但在大是大非面前,還是能拎得清誰是國士,誰是國賊的。


北大校友鍾南山,與屠呦呦、王選、于敏等優秀校友一樣,在國家最需要自己的時候,總是能夠挺身而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既是工作職責,更是家國情懷。


02

“白衣天使”北大醫療隊


瞭解北大的人應該知道,在北京,北大有北大醫院、人民醫院、北醫三院、口腔醫院、北大六院、北京腫瘤醫院、首鋼醫院等附屬醫院,為北京以及全國的人民提供了優質的醫療服務。


北大醫學人,既可以是平日裡的白衣天使,也可以是危難之際的救火英雄。


北大人的中國心

▲北大醫療隊


1月26日晚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人民醫院、第三醫院60名醫護人員、專家組成的應急醫療隊與其他兄弟醫院共同組成國家醫療隊抵達武漢。


2月1日,北大醫院院長劉新民、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趙越、北醫三院院長喬傑親自帶隊,第二批醫療隊馳援前線。


2月6日,北大醫學再次派出20位隊員,組成第三批抗疫醫療隊奔赴前線,支援戰友。


2月7日,北大醫學334名白衣戰士集結完畢,逆行出征,趕赴湖北。


至此,北大醫學總計427名醫護人員與死神賽跑,不懼危險衝鋒在前。


馳援武漢,機場道別時,醫療隊隊員王光傑與愛人王益勤深情相擁,隔著口罩吻別。


北大人的中國心

▲臨行吻別


2019年剛領證的付雪瑩與張立鵬手牽手送別,心懷不捨卻毅然決然。


北醫三院葛慶曾參加抗擊非典鬥爭,17年後仍義無反顧,再度出征。


北大人的中國心

▲再次出征的葛慶


北大醫院王穎在前線度過了她的28歲生日,收穫了生日祝福後,她穿上“戰袍”再次走入病房


北大人的中國心

▲王穎在前線度過28歲生日


人民醫院暴婧醫生不讓同事在其防護服上寫名字,而是寫上“不怕”,希望患者們看到了,能不再害怕。


北大人的中國心

▲防護服上書寫“不怕”


元宵節,全家團圓之際,醫療隊成員仍在前線高強度工作。


情人節,大家在家中恩愛或者“雲恩愛”的時候,有些隊員卻只能把小愛埋在心底。


北大醫療隊,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有目共睹,使命感讓他們勇往直前,他們深知小別離是為了大團圓,值得我們尊敬、點贊!


03

全球北大校友在行動


北大醫療隊在前線衝鋒陷陣,他們身後的北大校友們也在全力支持。


全球北大人,身在四方,心在一起。疫情出現後,日本校友會、新加坡校友會、湖北校友會等校友協會,新東方集團、銀豐生物集團等校友企業迅速行動,先後捐款捐物,馳援武漢。


2月8日,北京大學校友會發起全球北大校友“百萬口罩行動”倡議書,面向全球校友組織募集醫用口罩,以解決湖北地區口罩短缺的問題,這一倡議得到了全球北大人的響應,紛紛行動起來。


北大人的中國心

▲全球北大校友“百萬口罩行動”倡議書


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球北大校友已向湖北捐贈口罩超過25萬個,有一部分是直援北大醫療隊,為一線北大人提供安全保障,但更多的則是捐給了同樣需要口罩的同胞們。


北大以色列籍留學生高佑思在1月底動員各方力量,集結了一批醫用物資。2月9日,這批包括了10萬隻口罩、5萬雙醫用手套、7000套醫用手術衣的物資,跨越7400公里,經過海關等重重磨難,送達湖北黃岡市中心醫院。而這僅僅是籌集物資的開始,之後他仍在繼續幫助中國。


北大人的中國心

▲北大以色列籍留學生高佑思援助中國


還有一群北大人紮根基層,阻擊疫情。政府管理學院16級畢業生李亞東,是一名湖北選調生,他銘記“天下為公,報國為懷”的院訓,積極參與隔離點建設、市場監管等任務。離開燕園,變的是身份,但不變的是北大人的使命和擔當。


2月14日,2001級北大校友施慕瑩來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捐獻血漿,她也是首位自願捐獻血漿的康復患者。她表示這是愛的接力,因為自己和家人在感染後,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和幫助,這時候主動站出來,是責任的呼喚。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北大校友,從未忘記北大人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04

北大青年在行動


疫情發生後,丁倩、柳凌華等北大學生決定聯合其他高校學生髮起援助湖北的行動,並將行動命名為高原鵝”,短時間內,國內外276所高效的876名青年學生積極響應。


醫學部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13名師生奮戰在分析全國疫情工作一線,支援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情數據統計和分析工作。


北大經濟學院大二學生佘金燚,主動請纓加入到街道疫情防控隊伍中,成為一名大學生志願者,像他一樣成為志願者的北大學子,全國各地還有很多。疫情面前,北大學生迎難而上。


北大人的中國心

▲北大志願者佘金燚


2017級藥學院直博生黃雨佳,主動向在醫院工作的父親“請戰”,徵得父母同意後,她穿上防護服,走近人民醫院感染科,加入到抗疫的隊伍中。


北大人的中國心

▲黃雨佳與父親並肩作戰


北大青年學生,一直都是中國學生群體的一面旗幟。儘管他們被許多人認為是天子驕子,也被許多人中傷喜歡鬧騰,但在國家民族有困難的時候,北大青年學生從來都是最先發出自己聲音,最先有所行動的那一批青年人。


除以上這些外,抗疫的戰線上,還有許多北大身影。


北大可視化研究團隊發佈各類疫情動態分析圖,北大智庫為防控新冠肺炎建言獻策,學校將慕課等資源向社會分享,“大直男”醫學部甚至將北醫出版社的教科書的電子版共享出去,也不擔心未來可能出現的盜版橫行問題。


總而言之,全球的北大人,在國家困難時刻,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防疫的支持,對祖國的熱愛。也在向社會宣告,北大人沒有白白佔用優質的教學資源而不為社會做貢獻,北大人從未忘記身上的使命。


05

北大人的“精神自由,兼容幷包”


近年來攻擊北大的人不在少數,的確北大自身存在許多問題,也出了一些敗類,但每次有點事就能被黑的特慘,恐怕也是許多人想要藉此故意去抹黑一個國家的高級學府吧。


我在北大校內BBS論壇會看到一些校友吐槽北大公關水平太差了,不僅有所成就後難以讓大眾知道(去年兩院院士新晉名單中,北大排名第一,中國青*報報道時,竟然將醫學部從北大劃分出去,將清華評為第一,還大肆渲染),每次出點不好的事都會搞得全民皆知,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相反近年來某校的輿論風向就比較正,咱也不知道是人家一汪清水清澈透底,任誰翻個底朝天也找不出雜質,還是出了事情被完全壓在校園傳不出去,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


其實大家的吐槽反而驗證了北大是國內最“兼容幷包,思想自由”的學府。正是因為北大百年來的校風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存在,所以校內論壇會為了芝麻大點的事經常吵成一團,所以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才會被傳出校外,最終傳到大眾耳朵裡,引發社會輿論風波。


北大人的中國心

▲蔡元培提出“兼容幷包,思想自由”


如果北大也像有的學校一樣嚴格控制校內聲音,動輒以處分、開除學籍處置,將學生管理的井井有條,規規矩矩,那麼今後社會上也許就聽不到批評北大的聲音了。因為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會爛在校內,傳遞出去的都是那些偉光正的東西。


但那是真正的大學,真實的世界嗎?有陽光的地方,也會有陰影,世界上哪個角落沒有醜惡與骯髒呢?選擇只表現真善美,掩蓋假惡醜,還是選擇比表現一切,交由世人評判,反應的便是一個社會的價值取向。


學校是一個小社會,若是學校裡都不允許不同聲音存在,社會就更難容忍不同聲音存在。


疫情期間漏報瞞報的官員,只誇不批的媒體,走的不就是選擇性表現的路線麼,這種行為最終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大家都看到了。報喜不報憂,最後帶來的就是滿城風雨!


北大一直提倡“兼容幷包”,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


在北大,只要有理有據,學生可以投訴食堂,投訴老師,投訴領導。


來北大百講做講座的嘉賓,有人會得到掌聲,但也有人會得到噓聲,北大的學生不在乎主講人是誰,在乎的是講的東西如何。


北大人的中國心

▲于丹在北大談崑曲被轟下臺


北大沒有校訓,也沒有校歌,但學校依然沒亂,北大精神依然得到了傳承。


儘管近年來因為種種原因,校方也加大了對學生的控制力度,但許多做法其實是折中。


學校的管理者,有的時候真的很難做,下面是學生要思想自由的呼聲,上面是有關部門的壓力,心中還有北大精神的鞭笞,在此情形下。抓大放小,是他們所能做的極致了。


畢竟在對待馬會等敏感事件的時候,校方已經給了很大的緩衝區,不得已的時候才開始採取強硬措施。這並不是校方不愛學生,而是在各個衙門的權利體系中,他們也是四面楚歌,有些事情的後果,真的不是誰都能承擔得起的。這要是擱在隔壁,馬會還沒點苗頭就會被按下去了。


所以我在此也想請一些同學思考一下,在這種權利平衡之下,校內還是有相當大的自由度的,如果學生不考慮形勢,一味訴求,那麼只會有兩種後果。一種是校方頂不住上面壓力採取強硬措施,二是校方頂住上邊壓力然後被撤職,換個外來的和尚好好管教。


相對來說,北大的校園文化在百年來是發生了變化,但是根基仍在,“兼容幷包”精神猶在。


因此,北大既受得起稱讚,也經得起批評,北大人也應如是,官員,媒體,民眾,社會也應如是。看得見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變的更好,掩蓋問題只會積重難返。


06

北大人的中國心


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5月4日,北京大學青年學生聯合其他高校青年學生開展愛國遊行示威運動,人群從四面八方彙集到天安門,法科學生謝紹敏寫的“還我青島”四個字的血書也掛在天安門前,令人觸目心痛。學生的號召迅速引來了其他階層的參與,在此之後,“五四運動”風暴席捲全國。


北大人的中國心

▲五四運動


1950年國慶,北京大學遊行隊伍高舉旗幟走過天安門廣場。


北大人的中國心

▲1950年國慶


1981年,中國男排取勝,將代表亞洲參加在日本舉行的世界盃賽。祖國為他們的勝利沸騰了,那天半夜,北大的同學們走出校門舉行歡慶遊行,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這個口號喊出了當時舉國上下奮發圖強的豪邁心情,激發了億萬中國人的強烈共鳴,形成一股激勵人們上進、奮鬥報效祖國的滾滾熱流。


北大人的中國心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


1984年國慶,首都群眾遊行時,北京大學的學生們在遊行隊伍行進中打出橫幅——“小平您好”——此畫面瞬間傳遍世界,成為共和國曆史上的經典一幕。


北大人的中國心

▲“小平您好”永恆經典


2009年國慶,北大師生方陣組成“我的中國心”。


北大人的中國心

▲“我的中國心”


2019年國慶,2232名北大師生組成“凝心鑄魂”方陣走過天安門廣場,再次喊起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


北大人的中國心

▲國慶70週年中的北大人


一路走來,從百廢待興,到巨龍騰飛,躬耕不輟的北大人,與新中國一直同行。無論興衰沉浮,北大人永遠走在前列,塑造經典。


無論別人怎麼去批評北大,怎麼去批評北大學生,都不能否認北大人不變的中國心。


有人說我們爭論,我們難管,我們清高,我們桀驁,但誰都不能否認,我們真的很愛自己的國家,當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北大人一定不會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