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下,適合裸辭不?

吳少洪


分情況吧!

第一種,家裡有礦,心中不慌,那就隨便吧!想辭職就辭職!

第二種,也是大多數人的情況,沒多少錢,必須不停工作來賺錢養家的,那麼就老實待著吧,實在不想幹了,騎驢找馬也可行!裸辭這種事兒就別幹了!



職場老人


我19年4月份也是裸辭的,我談談我的經歷吧。當時家裡有一些事情,然後也正好考慮辭職考慮接下來的路如何走,於是辭職了。說實話,原本的工作收入還可以,家裡的話兩個兒子,兩套房子,一輛車,一個月大概2.5萬的開支,辭職之後沒有收入的話會感覺到不小的壓力。當時自己也想不急著找公司去上班,考慮接下來怎麼做,比較自己做了十年的銷售,並不缺少一份工作。當時很多企業老闆也約我去談,當然我也娶了我,比較自己估計還是會在這個行業,多認識一些老闆也不錯。過了兩個月,沒有找工作,沒有收入,這個時候有點慌。於是掛了一個企業的營銷顧問,可以解決房貸問題,壓力就小很多了。然後在這段時間在行業跑了很多,就發現一個市場需求,行業新媒體運營服務,於是11月份開始創業,目前屬於剛剛開始階段!裸辭的話,需要有一個心理準備,你幾個月不收入有沒有影響,然後呢你為什麼裸辭,有什麼想法,不然出來了一有壓力又放棄了當時的想法,再去找一家企業上班的話,那就失去了裸辭的目的。當然裸辭如果只是想休息幾個月的話,那就痛痛快快玩幾個月再說。



講自己的銷售經歷


您好,我是話說小白,我來回答2020年疫情下,適合裸辭不這個問題。

在沒有任何打算的情況下,不適合裸辭。我談談個人看法:

第一,如果你沒有什麼技術在身,不建議裸辭。受疫情影響,因為資金鍊斷裂,2020年必定會倒閉一部分中小微企業,撐下來的都是資金雄厚、高新技術的產業。如果你沒有什麼技術,純粹是一個一般的打工仔,一旦辭職,想再找一份相當的工作難度大。

第二,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不建議裸辭。疫情過後,必然會催生很多新的行業。如線上辦公、線上教學、線上會議、自媒體等產業,有人會想辭職後去創業,但是要做好心理準備,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自己手上的資金夠不夠,先想好再辭職。

第三,如果你是家庭經濟主要依靠,不建議裸辭。裸辭後能否及時找到合適的工作不好說,那麼在找到新工作的空白期,作為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裸辭帶來的壓力是不可忽視的。邊工作邊謀劃下一步,時刻做個有準備的人。

以上三點分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話說小白


2020年疫情下,適合裸辭不?K姐告訴你,一定不要裸辭,尤其是在今年,除非你有大筆的存款夠你虛度揮霍。


疫情之下,加劇了企業生存危機,失業率大幅增加,你就不要去添堵了

疫情之下,餐飲業、旅遊業、酒店業、娛樂行業,受到的衝擊最大,而且,在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元氣,這勢必導致大量這類型企業破產倒閉,人員失業。

不要以為行業不一樣,就影響不到你的就業機會,社會失業率高的時候,會產生連鎖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會導致一系列的蝴蝶效應,也會讓其他企業產生危機感,比如,縮減人力預算,降低人力薪酬標準等。


K姐不僅建議你不要裸辭,甚至建議你不要辭職。

就業機會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就業的坑也會增加。即便你裸辭後找到一份工作,也不能確保這份工作是坑還是機會,因為,經濟疲軟,很多靠資本吹起來的公司很可能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危機。今天,你看他還很風光,也許,明天就要關門大吉。

王思聰的熊貓娛樂也是這樣的結局。

2019年,K姐一個前同事,90後的小美女,產品經理一枚,能力也不錯,顏值也在線,在公司呆膩了,跳槽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去之前,公司可查的資料看來,表現都很良好,也已拿到了好幾輪融資,而且福利待遇也很好,工資直接翻了近兩倍,每天還有各種下午茶。結果去了不到一個月,公司就宣告破產解散。後來,就各種尋尋覓覓,折騰了近一年時間,在20年初時,去了一家知名的地產公司。

雖然她也算是柳暗花明了,但是,中間折騰的過程也是讓人心力交瘁的。


如果你要裸辭,就要做好半年-1年找不到好機會的準備

首先,你的存款要夠,不然,房租、房貸、生活費會讓你喘不過氣來,即便你是單身,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也要讓自己有吃住行的經濟能力。


歡迎關注@深圳K姐,一起聊聊職場那些事兒,一定成為你的職場發動機。


深圳K姐


新冠肺炎的爆發,導致大小企業都無法正常復工復產,企業不能復工,員工就無法上班,上不了班基本沒有收入,對於有些沒有積蓄的人來說,再這樣下去基本的生活都是問題,有些人他是一家的頂樑柱,如果一個月沒有收入,那下一月的生活怎麼辦,何況後多地方都在實行住宅小區封閉管理,所以,我個人認為裸辭不是明智的選擇。

首先,在辭職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好就業,你換的另一家單位會有實習期,也許這家單位適合你,但未必你適合單位,一晃兩三個月又結束了,2020年的上半年就結束了,你接下來還要繼續找工作,到時就是用人單位選你,而不是你先單位了。



爸爸愛兜兜


裸辭不分時候,它只是一種行為,而且大多數是年輕人的衝動行為。

職場裡,稍微經驗的職場人都不會選擇裸辭。因此,裸辭無非不過兩種人。

其一,年輕人!

衝動行為下容易犯下很多次傻,自以為瀟灑,實則是沒頭沒腦沒目的。

其二,聰明人!

已經累計了無數資源,公司再怎麼拋出利益的挽留,在他看來都不如自己下一場來的暴力。

所以很顯然!2020年疫情當下,對於有些早已佈局了的聰明人是場機遇。對於毫無目的的你,裸辭真的不適合!



陳小勺私房菜


據相關數據顯示,當代年輕人辭職率高達33%。而他們所辭職的原因基本上是工作環境不適應、薪資待遇不盡人意、領導脾氣暴躁或是工作與個人發展方向不一致。於是很多年輕人直接選擇“裸辭”即在沒有找好下家公司時瞬間辭職。

但隨著一時衝動而導致的裸辭卻又往往讓人痛苦不堪,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正確應對裸辭,不如聽聽以下建議:\r

1.工作環境不適應\r

工作環境不適應是每個職場人都需要經歷的事情,不同的公司都有著自己的公司氛圍,如果因為不適應公司的職場環境就離職是屬於不理智的,畢竟職場是個大環境只能由個人去適應,而不是職場來適應你。\r

2.工資與勞動值不對等\r

許多人剛剛畢業出來,進入職場往往會遇到職場壓榨的問題,公司想方設法物盡其用卻又不給出足量的報酬,面對這種情況許多人都是無法接受的,心理上的工作壓力加上工資不足很難存下自己的小金庫,因此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不裸辭面臨的就將是一個長期的惡性循序,裸辭雖然會造成一段時間的生活拮据,卻能夠大大改善自己的職場就業情況。

3.領導脾氣暴躁、溝通困難\r

許多人表示,決定從公司辭職往往都是因為有一個難以溝通的上司,在企業當中有很多管理層人員並不是從基層開始做起,因此對很多工作中的實際操作、流程等並不是十分清楚,卻還是喜歡指手畫腳,導致事倍功半。對於這樣的情況儘量和上司溝通處理,不要由於一時氣憤而衝動離職,如果多次溝通無果那麼再考慮離職也並不遲。\r

4.與個人職業規劃不同\r

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個人追求提高,因此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追求,許多人在入職後發現公司職業與自己的個人職業規劃不同,因此萌生了離職的想法。其實職場上的職業大多都是有著一定的相通之處,因此建議有這種想法的職場人士可以不著急辭職,如果真的遇到了與非常個人職業規劃非常符合的機會時再離職也不遲。




陪老婆一起看電影


我來說說我現在的情況吧

1:我是年前的時候裸辭的,不過現在我有點後悔了,現在的我沒有什麼存款了,並且現在找工作也不是特別的好找

2:在這樣的情況下,先不要裸辭,能幹的就繼續幹著,除非你已經找到了一家比現在還好的單位公司才可以裸辭

3:離職的成本有點過大了,你要面對沒有就轉的資金以及自己的生活,人情以及消費等等,沒有好的出路的時候就儘量不要裸辭。



散人佛系養喵


你好!感謝提問,下面我來解答一下:

一.問題建議:

如果你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且你確實不想在本崗位繼續工作,可以考慮裸辭,休息一段時間後再重新開始;如果你沒有什麼積蓄,甚至還要靠“花唄”等借貸平臺維持日常消費,抑或你還有家有口需要養活,我不建議你裸辭,而且不僅不能裸辭,還要還要更勤奮地工作,保住自己的工作。

二.原因分析:

現在正值疫情期間,很多行業還處於復業甚至停業狀態,但是企業房租、員工工資等固定開支依然存在。不少企業為了生存,均會開源節流,節流方面就包括了裁人或者停止人員招聘等舉措。這個時候如果你貿貿然裸辭,很可能在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找到滿意的工作。如果你有厚實的儲蓄基礎,裸辭的這段時間倒可以當成是休假——好好修生養性;但如果你沒有積蓄,那麼裸辭的當下,你就會感到巨大的生存壓力,畢竟裸辭後,你就沒有收入,但是消費確實每天都在發生。

最後,裸辭有風險,一定要謹慎。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職場順媽


“今天你辭職了嗎?”

貌似已成為職場新人之間的一句問候語。跳槽辭職,彷彿成為新人之間一種桀驁不馴的宣示。

許多人因為對現在工作不滿意,幹不下去。感覺自己的前途迷茫,不知道未來發展方向在哪裡。

但是想裸辭一段時間前,你是否有認真地好好思考一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能力。

姑且先不談疫情本身的影響,單從裸辭這個角度來講,以下這些問題,可以提供你先慎重而仔細思考一下,再做決定:

1)是否準備了可以維持半年-1年的基本生活保障費用?

2)如果沒有找到理想中的薪資水平的工作,是否會後悔?

3)找尋下一份工作的目標是否已經清晰了?還是隻奔著工資待遇這一個維度去的呢?

4)什麼原因一定要選擇裸辭?騎驢找馬的換工作方式,對你來說痛苦在哪裡?

5)公司給低工資待遇,是什麼底層原因?老闆摳門、經營不善、還是行業下坡路?

以上這些因素反覆深思熟慮後,你就會有自己的答案了。

再來說說大環境。

1)目前疫情還比較嚴重,主流政策還是建議不出門,但疫情總會過去。

2)通常每年是金三銀四的求職高峰,但危機情況下可能會推遲,也可能會被稀釋。

3)“危”和“機”永遠是一對好兄弟,越危險的情形下,也會生髮出很多機遇。

4)產業在升級,行業在輪動,裸辭未必一定不好,或許也是未知的機會。

看現在的疫情發展,各企業離正常開工的時間都遙遙無期了,這個時候精兵簡政縮減成本才是企業重點。疫情期間有很多中小企業都撐不下去了,找工作肯定不容易。

跳槽不應該是用來試錯的,蔣方舟在《圓桌派》上聊跳槽的時候也說過,自己曾經會鼓勵大學生趁著年輕多試錯,但後來自己也不敢再說這種話了。

因為這個社會的容錯率太低,年輕人的時間耽誤不起。

當然也不排除一種情況,個人工作能力很強,專業性無可代替。這種人永遠不愁工作。

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