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家書關鍵詞:一賞、二刑、三教,漫談法家思想下的政令、軍令

引言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並立,周天子早已失去了統治中原大地的實力。在七國爭霸之戰中,中原大地烽煙四起,餓殍遍野。不止是國家之間的戰爭,不同的學說之間也在相互競爭,那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

中國形成了多元的政治格局,儒家、法家、道家等傑出的思想派系到處遊走,各諸侯國也結合自己的需要,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學說來統治自己的國家。

那是個偉大的時代,是古代先民智慧的一次井噴,後來,秦國從中脫穎而出,站在了歷史的頂峰。建立了秦朝,一個統一的國家。而秦朝使用的就是法家的思想,法家的思想為秦朝的統治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秦兵家書關鍵詞:一賞、二刑、三教,漫談法家思想下的政令、軍令

秦兵馬俑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的國家,從公元230年到公元221年,秦朝憑藉著自己強勢的軍力,一掃六合,成為了中原的霸主。秦王嬴政為何會永遠如此強悍的軍事實力,與秦國當時的指導思想有很大的關係,秦國將法家思想做為自己治國,強軍的指導思想。

可以說,秦王朝是在法家思想上建立起來的。統一之後的秦朝統一了度量衡、文字、語言,秦朝的歷史功績可以說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沒有那個朝代可以與其比肩的。但是這樣偉大強勢的秦朝在只經歷了兩任帝王之後,便被農民起義所覆滅,壯麗的阿房宮被付之一炬,秦朝如大廈將傾一般消失。

可以說,秦朝的大一統與秦朝的突然的覆滅與法家思想都有一定的關係。法家思想究竟是如何影響秦朝軍隊與政治的,秦朝鐵軍的建立裡,法家思想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都是現代考古學家研究與感興趣的地方。

秦兵家書關鍵詞:一賞、二刑、三教,漫談法家思想下的政令、軍令

秦戰馬圖

秦國選擇法家是歷史的必然發展

秦國在還為統一中原成為秦朝的時候,為什麼會選擇法家來作為自己的治國思想?其實,這並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發展方向。當時的秦國地處中原的西部地區,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它的旁邊有很多的遊牧民族。貫穿整個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遊牧民族對於中原農耕文明的貪婪一直沒有被滿足。

當時的秦國也是這樣,飽受遊牧民族的侵擾,秦國需要一個強硬的思想來使自己的國家強硬起來。變法圖強的選擇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不然秦國就面臨積貧積弱的威脅。從地域來看,秦國選擇法家是必然的。

根據《皇朝經世文續篇》記載“有云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然本其初而論之。岐豐之地。文王用之以興。二南之化。蓋由雍州水深土厚。其民厚重質直。以善導之。則易以興起而篤於仁義。吾於湘淮亦云。宜及時化導。若不及時化導。深恐習氣漸染。”

另外一方面,秦國的下層民眾崇尚武力,重農尚武。從《詩經》中的《秦風》中就可以看出來,秦人所作的詩其氣勢磅礴,沒有嬌弱與奢靡的意味。詩風都是如此的剛猛,更不用說秦人的做人的氣概了。相比起魯國詩風的道德哲思,或者是楚國詩風的奢靡浪漫,秦國人是一個不同於中原諸國的特例。

秦兵家書關鍵詞:一賞、二刑、三教,漫談法家思想下的政令、軍令

秦軍最喜歡吃的鍋盔

對於下層民眾來說,法家思想中的耕戰理念,與乾脆利落的治國思想,很合秦人的口味。對於秦國上層的統治階級來說,法家思想思想同樣也是他們需要的,秦國統治者的野心都很大。秦國統治者希望能夠建立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悍的無畏鐵軍,可以幫他們征戰四方。

先比起法家的務實,狠抓經濟的思想,儒家太過於仁義,道家的無為,或者是墨家的兼愛這些思想都不能幫秦國在短期內強盛起來。法家的耕戰對於秦國的統治者來說,簡直就是瞌睡的時候,有人給了你一個枕頭。秦孝公是當時的秦國的統治者,他很看好法家的思想。

法家還有一種理論,對於當時的秦國很合適,法家相信武力,對於文化等軟實力的建設不是很看重。由於秦國地處偏遠地區,遠離文化中心,所以軟實力十分的薄弱。春秋時期諸侯國的對戰還是十分講究“禮”的,大多數是站街互懟,真正的刺刀見紅的時候很少,文化貧瘠的秦國自然被看不起。

秦兵家書關鍵詞:一賞、二刑、三教,漫談法家思想下的政令、軍令

秦兵馬俑

但是,法家認為,文化是次要的,民眾無知,但是可以以力事君王。這很符合秦國統治者的需求,他們追求的是戰鬥力,其他的都不那麼重要。於是,綜合以上的原因,秦國最終選擇了更為務實的法家思想來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

法家的治軍思想

法家依法治軍的思想,實行依法原則,建立法治軍隊通過實行法治原則來建立法治的軍隊。用法治的軍隊打敗和消滅他國軍隊,從而實現統一的事業,是先秦法家代表人物的一個重要思想。法家都認為法律具有“定紛止爭”、“禁惡止亂”等功能。

管仲說“治國使眾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故貧者非不欲奪富者財也,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強者非不能暴弱也,然而不敢者,畏法誅也。”這是關於法律的禁止作用的論述。所謂“軍令如山”、“軍法無赦”、“進有厚賞,退有嚴刑”、“令不可罰,犯令者斬”等,都說明了這一點。

《慎子》記載:“民富則治易,民貧則治難。民富則重家,重家則安鄉,安鄉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貧則輕家,輕家則危鄉,危鄉則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故為國之道,在富民而已矣。”

秦兵家書關鍵詞:一賞、二刑、三教,漫談法家思想下的政令、軍令

秦朝軍功爵制

法家還主張,一賞、一刑、一教。統一軍事法令就是一賞,統一行政法律就是一刑,而統一軍事刑罰就是一教。要使尊卑貴賤都能嚴格遵守軍事法律,軍事法律本身要達到高度統一。

當然,由於各地環境的不同和各個時期情勢的變化,法律的某些具體的規定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體現權利和義務、獎賞和懲罰的基本原則是不可能改變的。商鞅提出一賞、一刑、一教,比較系統地概括了統一軍事法命的各個重要發麵,有利於加強軍隊的法制化建設,有利於國家的政令、軍令和思想的統一 。

法家之所以反對以仁義治國、治軍,是因為他們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在他們看來,社會成員相互之間只有利益關係,而根本不存在不計利益的仁愛。即使看起來是仁愛的事情,但實際上隱藏著利益關係。

既然如此,君主對臣民,將帥對士卒就不要講什麼仁愛,不要以仁義來治國治軍,而用利祿爵賞來吸引調動人民和士卒。因為從軍作戰是一項極危險的事業,要使士卒甘願冒險,就必須將這種極危險的事業與優厚的報酬聯繫起來。

秦兵家書關鍵詞:一賞、二刑、三教,漫談法家思想下的政令、軍令

秦朝酷刑——車裂

與反對仁義治軍相聯繫的,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張重刑主義,以嚴刑峻法來治理軍隊。商鞅主張“禁奸止過,莫過重刑”。商鞅所指的重刑的含義, 一方面是與獎賞相對應,要“刑多而賞少”和“先刑而後賞”。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方面,是對輕微的罪犯或--般的過錯,要處以嚴厲的刑罰,理由在於“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至,則重者無從至矣。這樣就可“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兩封家書中的法家統治痕跡

在湖南省博物館裡面,有兩個特殊的收藏品,那是兩封刻在竹簡上的家書。透過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從這些竹簡上我們可以一窺秦朝人的日常生活,一家普通人的生活。

1975年,在一段正在修建的鐵道旁邊,建築工人發現了一個古墓。考古學家到場之後發現了一個滿是竹簡的古墓,這讓現場的眾人興奮不已。隨後開棺之後,發現棺內沒有奢侈的陪葬品,只有一副枯骨與滿滿的一棺槨的竹簡。墓主人身下墊的是竹簡,頭上的枕頭也是竹簡,腳下也還是竹簡,甚至墓主人在去世時候,手裡抓著的也還是竹簡。

秦兵家書關鍵詞:一賞、二刑、三教,漫談法家思想下的政令、軍令

第一封家書

沒有人能想象到,墓主人他究竟有多麼的愛讀書,從墓中發現了很多介紹秦朝時候的法制與生活的竹簡。最終查實,墓主人的名字叫“喜”。那就是震驚中外的睡虎地秦墓,因為保存的方法得當,所以它才能穿越千年來到現代。

《韓非子●解老第二十》記載:“有道之君,外無怨仇於鄰敵,而內有德澤於人民。夫外無怨仇於鄰敵者,其遇諸侯也外有禮義。內有德澤於人民者,其治人事也務本。遇諸侯有禮義,則役希起;治民事務本,則淫奢止。

秦兵家書關鍵詞:一賞、二刑、三教,漫談法家思想下的政令、軍令

第二封家書

人們都沉浸在了睡虎地秦墓的發掘之中,忽略了它旁邊的一座小墓,它寒酸,窄小。但是在其中,發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封竹簡家信。通過對竹簡的內容的閱讀,發現家信是出自倆兄弟之手,他們的關係肯定極好,不然也不會把信帶入自己的墓中,他是戰國時期的秦國人,他的名字叫“黑夫”。

通過信人們知道,“黑夫”與自己的兄弟“驚”一起在秦國軍隊當中服役,軍隊正在作戰當中,他們的大哥“哀”在家中照顧他們的老母親。這兩封家書帶我們看到了秦國時期,普通家庭的生活細節,點點滴滴。從其中,我們可以看到秦國時期法家思想統治的痕跡。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耕戰精神”,當時的秦國實行獎勵農耕與軍功爵這倆種制度。在當時如果想要保證自己的生活,每戶秦國人都要有人要農耕與參軍。這種雙向發展的制度,體現了法家思想的先進性與務實性。正是這樣的制度才是後來秦國打敗六國成為中原霸主的原因。

秦兵家書關鍵詞:一賞、二刑、三教,漫談法家思想下的政令、軍令

“耕戰精神”下的農民

評價

只有符合國情的制度與思想才能領導一個國家變得強盛,才能使一個國家雄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秦國抓住了自己的需要和思想,所以他們在短時間之內飛速的崛起,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國家,開闢了中國封建歷史上一頁新篇章。

從秦國人兩封家書中,我們看到了古代先民忠君孝順的思想,也看到了古代人額智慧,看到了古代先民兄友弟恭的場面。作為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家書,可以證明我們骨子裡流淌的家國思想,古代時期就有了印證。雖然說,他們的家國思想比較的小眾,有一些狹隘,但是依然是情感的見證。

秦兵家書關鍵詞:一賞、二刑、三教,漫談法家思想下的政令、軍令

秦朝疆域圖

法家思想的一些影響是好的,但是一些不好的思想也是秦朝最後壽短,滅亡的原因。秦朝的法令太過於嚴格,甚至有一些法令與懲罰措施沒有人性,苛稅重賦是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韓非子●八奸第九》記載“人主樂美宮室臺池,好飾子女狗馬以娛.其心,此人主之殃也。為人臣者盡民力以美宮室臺池,重賦斂以飾子女狗馬,以娛其主而亂其.心,從其所欲,而樹私利其間。”

從中國封建歷史中看到的智慧也可以用到我們現在的社會建設當中,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太多的知識與道理等著我們去發掘。新中國成立以來,符合我國國情的制度帶領著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一點點的提高,安定繁榮的生活是人民喜聞樂見的事情。

參考文獻:《韓非子》、《皇朝經世文續篇》、《慎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