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出過哪些名人?

信陽生活圈


信陽走出來的名人:新四軍鐵血悍將,率領孤軍夜襲日軍虹橋機場,為袍澤弟兄失去右臂。

這裡是北方的江南、南方的北國,這裡既有楚文化、又有中原文化,這裡既有賢相孫叔敖、史學大家司馬光,又有民族英雄鄭成功、開國上將許世友,這裡便是河南寶地信陽市,自古名人輩出。

今天介紹的這位少將廖政國也是河南信陽的英雄,生於信陽市息縣,也是一名驍勇善戰的“獨臂將軍”。紅軍時期,他就從連長做到了代團長,參加過六安戰鬥、黃梅戰鬥、英山戰鬥、黃安戰鬥等一些列戰鬥,表現英勇。在長征的時候,機智英勇的廖政國帶隊執行偵察任務,為紅軍將領佈置作戰任務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而且還兩次經過危險重重的草地。

抗日戰爭時期,廖政國在新四軍和戰友縱橫馳騁於江南一帶,和日偽軍戰鬥不斷,錘鍊了一員鐵血悍將和一支勇敢無畏的隊伍。很多人對陳錫聯指揮的奇襲陽明堡機場十分熟悉,但是對廖政國曾經在上海襲擊過虹橋機場一事卻知之不多。要知道,上海可是當時日軍在中國的重點駐守城市,自淞滬會戰佔領上海之後,這裡一直是派遣軍司令部所在地,要在這個地方搞個偷襲,對日軍來說可是個不小的震動。

1939年,日軍大肆圍攻新四軍,妄圖消滅新四軍在江南的主力。為了打破敵人的圍攻,廖政國率部積極與敵軍周旋,並尋找機會與敵軍戰鬥。7月下旬,廖政國與顧復生等將領在上海郊區的青浦縣觀音堂鎮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不僅讓日軍的圍攻計劃破產,還殲滅了許雷生為首的偽軍大部分。面對潰逃的偽軍,打得興起的廖政國下令繼續追擊,不知不覺間便追到了一處陌生的地方,此處看起來防守嚴密,鐵絲網密佈,後來部隊裡面有一個曾經在上海地區工作過的同志,告訴廖政國這是上海的虹橋機場,經常有日軍重要人物在此降落和起飛。

膽大心細的廖政國決定大幹一場。此時已是黑夜,而防守的日偽軍根本不會想到會有中國軍隊打來,原因很簡單,正規軍被趕跑了,新四軍武器裝備落後,所以防守上自然出現了懈怠。廖政國抓住這一機會,命令部隊悄悄地將外圍防守的偽軍繳了械。在進攻機場的時候,防守的日軍發現了新四軍,於是拼命向新四軍戰士們掃射。廖政國果斷下令燒飛機,日軍四架飛機被點燃,沖天的火勢和爆炸聲響起,日軍趕緊派遣大軍前來支援,但是廖政國早就帶領新四軍戰士轉移了。第二天,上海所有的報紙便刊登了這一消息,讓日軍震怒的同時卻讓中國軍民喜笑顏開。

廖政國將軍是個愛兵如子的將軍,深知袍澤之情的珍貴。1940年,面對引燃的手榴彈,他為了保護戰友,毅然讓手榴彈在手中爆炸,從此失去了右臂,醒來的第一句話是問有沒有戰友受傷……

少了一隻胳膊的廖政國並沒有因此退出戰鬥,反倒是更加勇猛,傷好後他繼續指揮和參加了抗日戰爭時期的淮安戰鬥、車橋戰鬥、沙溝戰鬥、新登戰役等,解放戰爭時期又參加了魯南戰役、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魯西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大大小小的戰役,成為我軍的鐵血悍將、獨臂將軍!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司馬光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10月18日,在光山縣衙官舍,一個男嬰呱呱墜地。因光山隸屬光州,嬰兒的父母為其起名為光,這個嬰兒就是後來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號涑水先生,祖籍為山西省夏縣涑水鄉。椐清代《光山縣誌》記載,司馬光年五、六歲,弄青胡桃,欲脫其皮不得。一婢以湯脫之。女兄來問脫胡桃皮者,光曰:“自脫也。”父適見,呵之曰:“小子何得謾語。自是不敢謾語,凜然如如成人。”“司馬光打破缸”的故事則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一群小陔在庭院裡玩耍,一個孩子不小心跌進裝滿水的缸裡,其他小孩見狀驚恐萬分,四奔逃散。司馬光則拿起一塊石頭,砸破缸裡的下部,缸破水流,小孩也得救了。司馬光讀書時也非常用功,手不釋卷,朝誦夕思,不知飢寒,很早就表現出了超人的才華。

寶元元年(1038年),20歲的司馬光考中進士,授華州判官,從此步入仕途。司馬光先後從政48年,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後來又任宰相。他提出了不少治國主張,強調為政要得民心,要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崇尚務實,反對浮誇等。任宰相後更是“躬親庶務,不捨晝夜,欲以身殉天下”。


李大娘看電影


古代  

公祖句茲——固始人,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唐開元二十七年(739)被賜封為“期思伯”,明嘉靖九年(1530)又敕封為“先賢公祖子”。

  息夫人——春秋時期,息國(今息縣)夫人,賢良淑德,深受後世景仰。

  春申君——潢川人,為戰國時期楚國令尹(丞相),戰國四公子之一,為江南一帶的人文始祖,上海世博會申辦成 功的慶祝演出中,開場就演唱了一曲《告慰春申君》來紀念他。

  盧丘子——潢川人,戰國時期楚國令尹(丞相),為官剛正清廉,為楚莊王稱霸立下舉賢(舉薦孫叔敖)之功。

  孫叔敖——楚國期思(原屬固始縣,今屬淮濱縣期思鎮)人,為楚相時,於楚莊王十七年,率“申息之師”大敗晉軍,使楚莊王得以稱霸中原,他善於治水,且為官清廉,被司馬遷譽為“古今第一清官”。

  左司馬眅——信陽市人,楚國左司馬,掌管楚國軍政,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申息之師”統帥。

  魏延——信陽三里店人,三國時期蜀國名將。

  費禕——羅山人,三國時期蜀相,歷任蜀國大將軍、軍師之職,和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

  朱序——信陽市人,東晉名將,民族英雄,曾於淝水之戰中大勝前秦軍隊。

  陳元光——固始人,曾率8000府兵開發閩南,把中原文明傳播到福建、臺灣等地,被歷代皇帝追封為“靈著順應昭烈廣濟王”、“昭烈候”,後被乾隆皇帝封為“開漳聖王”。

  王審知——固始人,五代時期閩國創建者。

  司馬光——光山人,為宋朝著名宰相,著有《資治通鑑》,對中國的史學界有極大之貢獻。

  馬祖常——潢川人,元朝禮部尚書、樞密副使。擅長於詩文,有《繅絲行》、《踏水車行》、《河湟書事二首》、《上京輸苑書懷》、《室婦嘆》、《石田山居八首》傳世。

  宋世傑——信陽市人,明成化年間有名的俠義之士,好打抱不平,常為窮人寫狀子,不收分文,周星馳電影《審死官》中的主人公形象就源自於他。

  何景明——信陽市人,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十九歲中進士,授中書舍人。是明代“文壇四傑”中的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前七子”的領袖。

  劉繪——潢川人,明萬曆年大臣,因彈劾夏言而被排擠出京,後掛冠辭職回鄉,設壇講學,人稱“嵩陽先生”。有《通論》40篇和詩、賦、序、記等20卷流傳於世。

  蔡毅中——光山人,明萬曆年大臣,禮部右侍郎,因助楊漣彈劾魏忠賢而罷官。

  李若星——息縣人,明末大臣,歷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兩湖、川、雲、貴五省總督之職。敢於直諫,朝野盡懼其剛直。

  蘇崑生——固始人,明末著名歌唱家,人稱“南曲天下第一”。

  鄭成功——族譜記載,其祖籍光州固始,有收復臺灣的不世之功,為中華之民族英雄。

  胡煦——光山人,清朝大臣,為《明史》總裁之一。歷任兵部侍郎知貢舉、禮部右侍郎,入直尚書房。其一生著作甚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周易函書》,至今仍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胡季堂——字升夫,號雲坡,光山人,乾隆四十四年任刑部尚書,嘉慶三年,授直隸總督,賜孔雀翎。翌年,加封為太子太保。

  黎世序——羅山人,清朝二品大臣。歷任南河總督,卒贈“太子太保”。

  祝慶藩——固始人,清朝嘉慶年中榜眼,歷任翰林院編修、禮部尚書。

  吳其浚——固始人,清嘉慶二十二年狀元。歷任翰林院修纂、兵部侍郎,寫成《植物名實圖考》一書,為中國著名的植物學家。

近現代  吳元炳——固始人,清咸豐年大臣,歷任兩江總督、漕運總督之職。

  蔣艮——商城人,光緒年授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入直上書房,為皇族子弟溥倫、溥侗之師。

  熊晉閣——商城人,清末大臣,與張之洞是同榜進士,曾創辦《鄂北公報》。

  周祖培——商城人,清末大臣,歷任吏部、刑部尚書之職。

  洪永安——商城人,清末大將,歷任福建總兵、福建水陸提督之職,中法戰爭中曾智勝法國海軍。

  丁振鐸——羅山人。清末大臣,授庶吉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京畿道臺、雲貴總督之職。民國成立後任總統府參政、審計院院長兼大總統高級顧問。

  秦樹聲——固始人,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史學家。

  秦瓚——固始人,秦樹聲之子,民國著名經濟學家,為西南聯合大學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

  曾昭文——光山人,同盟會河南第一人、主要創始人。1905年在東京被推舉為同盟會總部執行部書記。1906年任同盟會河南分會支部長。武昌起義時,任革命軍戰時副官長,充前敵總指揮,為民國主要創立者之一。

  李斌——溮河區人,辛亥革命前創立湖北軍隊同盟會,1911年,參與發動辛亥革命,先後被推舉為漢陽府、荊州府知事,為武昌首義立下汗馬功勞。


芬達哥


1,句茲,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739年被賜封為“期思伯”,1530年敕封為“先賢公祖子”。

2,春申君,戰國時期楚國令尹,戰國四公子之一,為江南一帶的人文始祖。

3,盧丘子,戰國時期楚國令尹。楚莊王稱霸立下舉賢之功。

4,孫叔敖,在楚國為相的時候,大敗晉軍,使楚莊王得以稱霸中原。被司馬遷稱為“古今第一清官”。

5,三國時期蜀相,歷任蜀國大將軍、軍師之職,和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


古今說史


信陽大地曾哺育了眾多歷史名人:一代名相孫叔敖、開漳聖王陳元光、治閩功臣王審知、大史學家司馬光、中原碩儒馬祖常、文壇領袖何景明、植物學家吳其浚等都誕生在這裡。有許世友、李德生等80多位優秀的信陽兒女成長為高級將領和國家領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