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日本援助物資的標語其實多為在日的中國人所撰,那為什麼在中國有這麼多中國人,卻寫出完全不同的標語?

Seveniny


疫情爆發之後,日本向我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資,上面都寫上了詩情畫意的暖人援助標語。例如日本援助武漢,寫上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援助湖北,寫上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援助大連,寫上了“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援助遼寧,寫上了“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這些句子詩情畫意,也極大的展現了日本對我國的關注和關懷。那為什麼國內的援助少有詩句,且部分標語風格完全不同呢?

老編沒有查到,標語為在日國人所寫的說法。從部分標語為繁體字來看,應該是日本人寫的。

標語風格既有文化因素,又受兩國國情影響:

站在文化因素的角度,漢語並非是日本的官方語言,日本人學習韓語大多是出於興趣和愛好,以及提升文化素養這層因素。換而言之,學習漢語對於日本人來說是一種較為高雅的興趣愛好。受這種文化需求和背景影響,日本學習最多的漢語,就是我國自古傳承下來的古詩古詞或者其他經典篇章。

除去翻譯等工作需求之外,日本人學漢語的興趣,主要是為了追求更美好的文化,精通漢語的日本人幾乎天天在和古詩詞打交道。面對疫情,日本相關機構找到這批對漢語有研究的名人,請他們寫一句與援助有關係的話。這些經常研究漢語的日本文化名人能寫什麼呢?當然是他們天天研究並熱愛的漢語古詩詞了。

可是我國的文化氛圍就不同了。漢語是我國的通用語言,普通話才是漢語的主體,才是人們真正的本能。我國人民情緒高昂的時候,都是說大白話,直白的表達支持。

更具體的說。對於精通漢語的日本文化名人,漢語的主題其實是古詩詞,他們天天說的漢語是高度濃縮的文言詞彙,可對於使用漢語生活的我們,漢語的主題其實是普通話,我們天天說的漢語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話。我們和精通漢語的日本都會漢語,但是漢語在兩個群體中的主體不同。

因此,日本漢語學家在情急之下,想到的是天天研究的古漢語,而我國熱心民眾在情急之下,想到的是天天說的普通話(加油、必勝)。

雙方的反應都是非常自然的,只是兩國的漢語環境不同而已。

此外兩國的國情也不同,我國是疫情爆發地,而日本只是單純的援助者。

具體來說,我國標語有兩個用意,一是向疫情嚴重地區提供援助,二是警告民眾,疫情蔓延期間不要聚集,不要給病毒傳播提供機會。因此,我國有一些出於警告意圖的標語,風格自然和援助不同。例如,“今天聚會圖熱鬧,骨灰盒中樂逍遙”、”今天到處亂跑,明天墳上長草“等。

我國身為疫情爆發地,既有援助的團結精神,又有警告的義務和責任。

雙方標語不同是正常的,不需要過多解讀。

最後,感謝日本援助,希望日本疫情不會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