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興鎮:“三心”支部緊盯“三要素”科學防控不含糊

廣興鎮:“三心”支部緊盯“三要素”科學防控不含糊

廣興鎮工作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

广兴镇:“三心”支部紧盯“三要素”科学防控不含糊

廣興鎮工作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

广兴镇:“三心”支部紧盯“三要素”科学防控不含糊

廣興鎮工作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

本網2月23日17時電(記者 李紅霞 通訊員 通訊員 劉健 鍾國慶)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江津區廣興鎮紅新社區自打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以來,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三要素”,支部打頭,黨員衝鋒,科學防控,築起江津“東大門”堅實的防疫“堡壘”。

嚴控傳染源,讓群眾“有信心”

該社區常住人口627戶2385人,因緊鄰210國道、相鄰綦江,加之春節期間流動人員增加,新增臨時居住人口800人左右,疫情防控存在不小的難度。

“武漢歸來的張小芳(化名),上午正常,現在有點咳嗽,體溫37.6度,建議立即上報鎮防控辦!”2月1日晚上7點過,社區疫情防控監測員、鄉村醫生徐飛向社區指揮部報告入戶觀察情況。隨後經請示鎮防控指揮部,立即聯繫車輛將張小芳送往區中心醫院進行醫學檢查。並在30分鐘內與社區、駐村幹部完成整棟樓的警戒線設置,動員住戶居家觀察,全面消毒。與此同時,還立即展開了疑似病例密切接觸人員排查,一直到奮戰到凌晨一點左右。

這樣驚心動魄的緊急場景先後在社區一共出現了4次,每次都歷歷在目,所幸均為一場場虛驚。疫情防控初期,在物資保障還未完全到位時,作為社區支部委員的徐飛每天都要為24戶112名“重點”居家觀察人員監測體溫兩次,深知有感染風險,但他並沒有退縮。1月27日晚,其母親患心肌梗死送往綦江醫院搶救,作為獨生子的他,卻沒有更多的時間陪護在媽媽身邊,第二天依然回到了抗疫前線。

經徐飛和社區幹部、駐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1月21日至今,先後對社區居民開展了3次全面入戶摸底排查,嚴格對湖北、武漢返津人員進行居家隔離觀察14天,果斷處置疑似症狀人員送往醫院和集中醫學觀察點。目前社區仍屬於“淨區”,無一例確診病例。

切斷傳播途徑,讓群眾“真放心”

“要在主要通道設立社區防疫檢查站,每棟樓安排專人值守,這樣才能有效防控。”在全區下達社區封閉前兩天,紅新社區黨支部書記施玉凱率先提出實施社區封閉管理意見,雷厲風行、說到做到是他的標準性格,更是防疫期間對群眾的承諾。

“書記,你放心,我個子大,我來守這個點。”在社區綦河文化廣場檢查點還在搭建初期,社區支部委員幸禹碧就向施玉凱毛遂自薦。一干就是20來天,夜間值班最低氣溫只有2至3度,溫度最低時還飄著雪花,冷了就在車上臨時坐坐,每天為進出居民進行體溫檢測、信息登記,嚴把關口。

其實,早在大年初一,在外檢查執勤的幸禹碧就接到了母親去世的噩耗,那幾天她兩頭跑,毫無怨言。同事們勸她請假,好好處理喪事,她的眼角卻含著淚花說到,“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不能當逃兵。”

切斷傳播途徑極其重要,如今已先後任命了15名志願者擔任“樓長”,封閉道路5處,設立24小時疫情防控檢查站2個,嚴防死守,確保居民放心。

保護易感人群,讓群眾“享安心”

“瓜子、花生、蔬菜…….這些都是社區幹部送到我家裡的,還每天兩次消毒、測體溫。”居民劉維(化名)對社區細緻的工作表示感謝,劉維屬於疑似病例密切接觸人員,起初因害怕被隔離,還和工作人員玩起“躲貓貓”,手機關閉躲到綦江城區,社區支部委員王華長在其家門口從下午2點一直守候到次日早上8點,終於說服他在家安心接受隔離觀察。14天隔離解除後,劉維還主動擔任起了社區疫情防控“科普員”,為鄰居講述防控常識。

在社區黨支部書記施玉凱的衣兜裡有個“小本本”,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群眾的“柴米油鹽”,他在指揮“抗戰”同時,還有兩個身份,一個是義務消毒員,另外一個是居家觀察人員“後勤部長”,無論是走訪過程中,還是群眾一個電話,只要有需要,他就會想辦法將所需物資送上門,步行6樓也不例外。“易感人群是特殊群體,最需要小心保護,能支持的要全力支持。” 施玉凱表示。

支部是戰鬥堡壘,黨員是衝鋒骨幹。在紅新社區不光是有“急先鋒”施玉凱、“拼命三郎”王華長、“白衣天使”徐飛、“大個子”值守人員幸禹碧等黨員幹部奮戰在抗“疫”一線,還能處處看見“黨員突擊隊”和志願者的身影。社區居民從抱怨到主動參與,從不理解到配合支持,如今的紅新社區相比半個月前,多了一份寧靜,群眾也多了一份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