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五十年代學生勤工儉學的版畫


一組五十年代學生勤工儉學的版畫

撿糞

莊稼一支枝花,全靠肥當家。那時的鄉村,還沒時興施用化肥,肥莊稼只能靠糞便了。而當時,村裡人飼養的豬敞開放養,白天黑夜全部關進豬欄,任豬們村頭、巷尾、禾場…….逛和休眠因此,這些地方常落下野糞。所以需要早早起床,跨上籃子去撿糞。

一組五十年代學生勤工儉學的版畫

納鞋底

納鞋底兒是農村一種布鞋的做法。把白布若干層重疊,中間抹上糨糊,然後用白線一針一腳細細的納過去。針腳越細密鞋子的壽命越長,穿著也越舒服。納鞋底兒很不好納,應為鞋底很厚,針又很細,所以需要把針在頭髮上蹭蹭,頭髮上有頭油,然後用頂針用裡頂。小時候見我媽媽做過,家鄉的人那時候還給小孩子做鞋子穿,納好的鞋底做的布鞋通爽,透氣,舒適且輕便。

一組五十年代學生勤工儉學的版畫

開荒

大家帶上鐵鍬,鐵鎬,鐵鍁,一起開荒種莊稼。

一組五十年代學生勤工儉學的版畫

洗衣小組

不清楚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