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溫州重點工程和龍頭企業紛紛解凍“重啟”

復甦!溫州重點工程和龍頭企業紛紛解凍“重啟”

溫州網訊 自2月18日鹿城區建築業啟動復工以來,當地所有區級實施的14個省市重點工程、84個億元以上工程已全體解凍,在抓準疫情防控第一任務的基礎上,實現復工率兩個百分百。

這是我市重點工程和龍頭企業,紛紛迅速復甦的一個縮影。連日來,全市各地準確把握防疫形勢,適時調整工作重心,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在一系列特色舉措的助力下,各重點工程和龍頭企業,在開春開工之際,就展現出起跑衝刺、開局決戰的姿態,致力將疫情耽誤的時間追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重點工程

加碼復工及格卷子做滿分

跨越四省飛奔千里助返崗

2月22日24時前,省市重大建設項目和億元以上項目,復工率要達50%。這是鹿城接到的一道考題。而在規定的時間節點之前,該區甚至加碼實現相關工程百分百復工。這得益於當地為復工復產做足了備考功課。

該區編制建設類項目復工專項指南,一對一指導重點工程完善復工方案,儘量一次性通過復工審批。為重點工程搭橋牽線打通供應渠道,解決人員、原材料運輸需求。籌資購買口罩、體溫計、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用於首批覆工工地。成立生活服務專班,採購返崗工人生活用品。返崗工人不允許外出,實行封閉式施工。

在這些舉措助力下,溫瑞大道二期道路整治提升工程鹿城段、市溫瑞平原西片排澇工程鹿城段、330國道鹿城官嶺隧道改建工程、104國道溫州西過境張堡至甌海桐嶺段改建工程鹿城段等一大批交通、民生類重點工程率先開工,併為下一步開足馬力全面推進建設奠定基礎。

同樣是推進重點工程復工的考卷,泰順縣則靠腳力跑出了答案。針對龍麗溫高速文泰項目,該縣交運局副局長包世平用“跨越四省、飛奔千里、一刻不停”來形容這幾天的工作:組建專班,穿過浙閩贛湘四省,於19日傍晚到達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第一時間對接當地交通部門、聯繫高速公路建設工人;為超百位洪溪特大橋、南山大橋等主要控制性工程的建設者提供健康服務;兩天內完成工人組織、健康情況檢查等工作;並將於近日包車返回。

與此同時,在泰順本地,則制訂文泰高速重點控制性工程復工方案,提前掌握返工人員信息,按紅黃藍三色進行分類管控。對工地設立卡點、實施封閉化管理,設立單獨居室間,落實工作生活場所每日兩次消毒。由此,飛雲江大橋施工現場,成為春節期間正常施工點外,文泰高速首個復工的關鍵卡點。

如今,在我市各個重點工程中,像這樣的復工場面並非個例。在甌海區,溫州高鐵新城產城融合項目中的7個重大建設項目,及該區安置房、學校、商品房、道路等11個重點工程實現開復工。文成縣龍麒源景區旅遊開發建設、天聖逸境中華養生城、百丈漈鎮天頂湖康旅項目、天頂湖旅遊接待中心(嘉南美地)等一批工程也正式復工。

龍頭企業

調整結構線下銷售轉線上

一枚公章助力備案不過夜

我市重點工程和民生項目快速解凍復甦的同時,各地的龍頭、規上和重點企業,也紛紛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協助下,主動謀求復工復產。

在永嘉縣,面對外地員工返程未完全順暢、上下游產業鏈未同步復工等難題,浙江紅蜻蜓鞋業股份有限公司主動調整結構,採取全體動員、群體營銷的線上新零售模式,全國各地共有8000多員工參與線上銷售,通過大數據分析,加強和消費者的溝通互動。企業行政副總裁徐志宏表示,雖然疫情打亂了原定生產計劃,但也倒逼他們積極應對,做好安全和生產雙重保障。

在平陽縣,為了提高企業復工備案審批效率,鰲江鎮告知企業法人,攜帶公章前來即可,相關材料由工作人員現場指導填報完成,碰到問題當場解決。需要補交的資料,可以進入網上平臺上傳,從而加快現場審核速度。由此致力推動全鎮規上企業執行備案不過夜,只要備齊材料,基本可實現12小時內完成備案並開工。

正是在這些舉措的助力下,浙江三星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已有近半員工到崗,正抓緊時間投入生產,以滿足交貨需要。此外,該鎮所有規上企業已完成備案提交,通過防疫措施檢驗後,只要人員到齊即可開工,其中20多家已啟動生產。

在洞頭區,列入省152工程的青山歡樂島項目(青山國家海洋公園),迎來首個外籍包車返崗復工團。首批湖南籍員工通過點對點包車輪渡等通行方式,憑健康綠碼一路通行,經10個小時後抵達。再排隊依次經體溫測量、消毒等程序,有序進入工地。

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工人,該區志願者熬製了兩個小時的核桃桂圓湯,送給員工作為下午茶,緩解他們的旅途勞頓。這些都讓原本準備自己坐飛機返崗的員工龍蕭感到暖意,“感謝公司和政府的包車,讓我省了三四千元的機票”。

在樂清市,正泰集團、天正集團等企業,通過大數據掌握在外員工人數、分佈區域、健康狀況等信息,提早做好返崗員工住房、就餐、安全監測等復工準備。龍灣區共有規上工業、限上服務業、重點外貿、建築等700多家企業復工……

這些來自龍頭企業的場景表明,有序復工復產如今已成為我市第一要務。下一步,我市將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基礎上乘勝追擊,嚴管重點地區和重點人員,嚴防集聚性、輸入性疫情風險和復工復產事故,持續衝擊復工率高線目標,推動生產生活儘快步入正軌。

記者:張睿 各縣(市、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