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在平安城鎮,有這樣兩對父女,女兒穿著白衣戰袍援武漢,父親身穿紅色馬甲守家鄉,他們雖然在不同的工作崗位,卻都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一線。

東梁各莊村於春雨於爽父女倆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2月17日,繼遵化市首支醫療隊伍奔赴武漢後,又一批白衣戰士們主動請纓,申請加入了支援湖北一線的河北醫療救援隊,其中一位就是平安城鎮東梁各莊村的於爽。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市領導為於爽等人送行 (下排左二為於爽)

於爽,2006年畢業於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參加臨床護理工作14年。2008年自學河北聯合大學本科,於2012年進修於唐山工人醫院專修神經內科、心內科。2014年擔任市二院內二科護士長。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於爽從小就非常勇敢,這次去武漢參加救援是她主動報名的,丈夫起初並不同意,孩子才2歲,正是離不開媽媽的時候。但於爽卻說“武漢的疫情嚴重,醫療團隊匱乏,他們更需要我!”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英雄的兒女自然有不平凡的老爸,於爽的父親於春雨,今年64歲了,是天津薊州交通局的退休職工,村裡的疫情防控檢查站成立後,於春雨第一個報名參加了檢查站志願服務,20多天來從未間斷。有人說:“退休了還不好好在家養老,來受這份罪幹啥?”他卻樂呵地說:“咱村志願者都這麼積極,我年輕時候總在外面上班,退休了沒啥事兒,就不能做點貢獻?這次我給大家值好班負好責,冷點、累點,我心裡高興!”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右一為於春雨

“在病人眼裡,於爽是護士,在我眼裡,她還是個孩子,穿上這身白大褂,就要盡職盡責,相信她經過這次歷練,會成長得更快,比我做得更好。”這是於春雨對女兒的寄語,也是對自己堅守崗位的鼓勵。送別於爽的那天早上,於春雨沒有說過多的話,簡單的交代、堅毅的眼神,盡顯了父女情深、大義無畏。戰“疫”當前,不容多說,父女倆互相道別後,又刻不容緩的分別奔赴各自的“戰場”。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平安城鎮的另一對父女要從女兒的偶像情節說起~

西門莊村的張華山張金秋父女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女兒張金秋,是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一名護士,經多次申請,於2月7日成為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赴武漢醫療隊的一名隊員。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右二為張金秋

醫院組建第五批醫療隊時,張金秋主動請戰,報名參加醫療隊奔赴武漢。“老爸一直是我的偶像,雖然不能像他一樣入伍參軍,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來臨時,我們都是在一線奮鬥的戰士,我們是父女,也是戰友。”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張金秋的父親張華山是一名退伍軍人,擔任西門莊村村醫一職,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他主動承擔書寫標語、監控返鄉人員的任務。他認真負責,對返鄉人員每日兩次進行體溫測量,及時上報,直到隔離解除。“軍人就是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衝在最前頭的人,我雖然退伍了,但作風不能褪色,只要國家需要我,我還是義無反顧。”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張華山為返鄉人員測量體溫

村裡成立勸反站後,他每天都要抽時間去指導消毒工作,在多個志願者中,那個身穿白大褂的張華山最為顯眼。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張華山不但自身積極參加疫情防控工作,還大力支持自己的女兒支援武漢抗“疫”一線。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遵化——武漢,這對兩父女的戰“疫”

今天,兩位平安城的女兒已經奮戰在武漢醫院的重症病房中,雖然,防護服讓她們的行動變慢、護目鏡讓她們的視線模糊,但她們那顆“誓為病者謀福利”的心從未改變,甚至更加堅定。她們的父親們也在遙遠的家鄉平安城堅守著抗疫一線的崗位,讓我們囑咐兩位好女兒:保重身體,凱旋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