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他是中國內地“賀歲片”的一面旗幟。
他開創了中國內地電影史上第一部賀歲檔電影。


他的電影十幾年時間雄霸中國內地電影票房前三名。
他,就是馮小剛。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哲學上說,人是矛盾的統一體。通俗地說,人活著有時候很擰巴。得到的時候不珍惜,失去了才後悔。比如,在這個不能去電影院看“賀歲檔”的春節裡,我們分外懷念那些年的賀歲片。


25年前,成龍的《紅番區》在大年初一上映,除了拿下了 9500 萬票房,還把“賀歲片”這個概念引入了內地電影人的視野。之後十年左右的時間,馮小剛都牢牢佔據內地“賀歲檔”的半壁江山。甚至過年不看“馮氏賀歲片”就象春晚沒了“趙本山小品”一樣少了些味道。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可是擅長喜劇、黑色幽默的馮小剛,骨子裡並不是一個搞笑的人,甚至是一個悲觀的人。這就註定了他也是一個擰巴的人。在“賀歲喜劇”被他帶的風起雲湧之時,自己卻毅然轉頭,開始去做“賀歲文藝片”,從此在另一條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性格決定命運,回首馮小剛20年“賀歲路”,卻發現一切變化早在開始就露出了端倪。


一、被迫開創的賀歲片


從美工到編劇、導演,馮小剛花了十年時間,他抓住了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可能的人,可能的資源,也做了一堆他並不想做卻不得不做的事情和作品,終於憑著《編輯部的故事》、《永失我愛》在業界嶄露頭角。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1994年,36歲的馮小剛,在人生的第三個本命年,第一次觸動了壓抑在內心深處的另一種聲音,他渴望象一個“憤青”一樣表達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於是,他參與制作了《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月亮背面》和《我是你爸爸》三部作品。可是三部接連被總局“槍斃”,數千萬的投資打了水漂,而他也成了投資人望而卻步的“投資黑洞”。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他第一次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狼狽不堪”的代價,絕望之下的甚至一度在北京電影廠裡嚎啕大哭。


當時擔任北影廠廠長的韓三平給了他一個本子,是他熟悉的喜劇類型。馮小剛在自傳裡回憶稱,當時韓三平對他說:“你在北影拍了三部影片,兩部栽了大跟頭,作為廠長,我有責任把你打撈上岸。”


於是,韓三平把馮小剛又“撈”回了“正途”,那條容易成功、接地氣、觀眾喜歡的路上。1997年,內地電影史上第一部賀歲檔影片《甲方乙方》就此誕生。電影過審時,馮小剛的激動溢於言表:“喝酒!哥哥的劇本通過了!誰再說電影局不好我跟誰急!”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但這部電影真正的意義遠不在於此,它在當時創造了兩個重要的“第一”:它既是中國第一部導演不領取報酬而是參與電影利潤分成的影片,也是建國以來我國第一部為特定檔期所拍攝的電影。換言之,從這部電影開拍那一刻起,它不僅創造了“賀歲檔影片”這個概念,也讓中國電影在商業化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甲方乙方》最終斬獲3600萬票房,位列當年內地票房榜第九。而這一票房成績幾乎佔到了全年總票房的3.3%。


二、無奈完成“賀歲三部曲”


《甲方乙方》之後,北影廠向總局彙報,要拍“賀歲三部曲”的構想,得到了總局的大力支持。


馮小剛接下了這個任務,“那個時候中國電影當務之急是要把市場建立起來,因為沒有人進電影院了,要把觀眾請回來,靠什麼?就是要靠你這個片子能夠讓他們進來並且喜歡看。”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1998年的《不見不散》以4300萬票房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之後,馮小剛那顆不安分的心再次悸動。他想把當年因“講述婚外情”而被叫停的《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改編成《一聲嘆息》,再重新投入拍攝。然而總局回覆,“賀歲片是三部曲”,他已經拍了兩部,應該再拍一部,然後才能拍自己想拍的。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馮小剛再次妥協,咬牙寫出了《沒完沒了》。靈魂與現實的交戰是痛苦的,電影是共情式的體驗產品,要將創作者的真情實感代入,去激發觀看者的共鳴。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而《沒完沒了》是馮小剛努力壓抑自己的想法,完全用觀眾喜歡的去“討好”觀眾。所以,這也是一部“擰巴”的作品。僅從片名就可以感覺到馮小剛的不耐。


《沒完沒了》拍攝的過程令馮小剛十分痛苦,就連幾位主演也叫苦連天。馮小剛回憶說:“我們拍到一半的時候,葛優每天都坐在門口臺階上跟我說,咱能不能不拍了?”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馮小剛終於成功完成了“賀歲三部曲”的任務,他立即轉頭去完成自己的執念——《一聲嘆息》。片子講了一個人到中年出軌的男人,而其實又何嘗不是一直想脫離“主流軌道”的馮小剛的內心掙扎與吶喊呢!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他在片子裡扎自己扎別人,針針帶血,刀刀帶肉。他不想笑,他想哭。電影裡,“小三兒”劉蓓上門,“正房”的女兒遞給她一杯加了鹽的水。現實裡,徐帆也喝過馮小剛的女兒遞過來的一杯,濃濃的鹽水。而《一聲嘆息》裡,正襟危坐注視著劉蓓喝下鹽水的“正房”扮演者,正是徐帆。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一聲嘆息》獲得年度票房第三,卻沒有拿到任何獎項。


三、第三次妥協


世間事飄忽不定者多,萬事隨心,隨不了心便隨緣,隨不了緣便隨勢。


拍《沒完沒了》時,馮小剛就已經預見到“賀歲片”於他也是一條“沒完沒了”的路。短暫的“嘆息”後,他再次順應時勢,回到了這條大眾喜聞樂見的路上,《大腕》、《手機》、《天下無賊》陸續出爐。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1997年~2006年十年間,馮小剛共拍攝賀歲檔影片6部,總票房3.25億,除《甲方乙方》外均為年度票房前三,單片的平均票房佔比高達5%,最高的《天下無賊》當時的票房是1.2億。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拍《天下無賊》時,劇本改了三次還過不了審,馮小剛只好去找王朔求助。王才子果然高,讓女賊懷孕,要改邪歸正,行善積德,一下子拉高了整部片子的立意。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如今賀歲檔已逐漸成為一年中最重要的電影檔期之一,現如今每年能貢獻數十億的票房。


馮小剛感慨:“通過這十年的運作,我們把這個市場帶熱了,觀眾從一開始離開電影院到慢慢回到電影院,那個時候也形成了一個品牌,就是‘馮小剛的賀歲片’這麼一個品牌。”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此時的馮小剛,不僅是賀歲檔的領軍人物,更是國產商業電影的一面旗幟。


可是,他的內心又開始不聽使喚,他的靈魂又開始無處安放。他已經順著一條坦途走到了一個裝滿鮮花、榮譽與財富的房間,可他始終想打開另一扇門,看看那邊的風景,亦或風險。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世上一些事,若不細想,不就是那麼回事。但若細想,就不是那麼回事。


四、十年出圈



2007年,《集結號》上映,馮小剛自言“從那兒開始我的創作就轉身了”,因為“一個人不能變成一個盈利的機器,賀歲片、喜劇好,你就沒完沒了拍這個”,“我不太愛幹安全的事兒”。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此後十年,馮小剛又拍了7部“賀歲檔”影片,除3部喜劇外,其他無一例外都帶著沉重的時代感和悲情色彩。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當然,電影之外也是一片肅殺。當別的導演如過江之鯽般扎堆“賀歲喜劇”的繁榮市場,創造一個又一個10億+時,選擇出圈,選擇逆流而上的馮小剛只能在微博上開開炮。


《一九四二》上映前,馮小剛發了一條微博:“我為此賭上之前12部影片積累的人氣,我相信我對觀眾的判斷。我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即使輸得精光也無憾。”可當電影正式上映後,這部投資高達2億的電影最終只收獲了3.6億票房,而同期的徐崢電影處女作《泰囧》成本只有它的一半,卻拿下了創歷史的12億票房。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馮小剛和張國立喝著酒眼淚就掉下來了。在那種恢宏卻充滿無力感的歷史架構中,馮小剛想表達的太多,能觸及的卻太少。


平心而論,這確實是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的經典電影,但正如主演張國立感慨的那樣:“如果十九年前拍或者十九年後拍都沒有問題,但現在這個時代要笑聲,不要磨難,大家對這個東西不太感興趣。”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為了彌補投資人,馮小剛和老搭檔王朔合作了《私人訂製》。諷刺的是,這部槽點頗多的影片卻賣出7.1億,算是把《一九四二》的坑給補上了。箇中滋味,真應了電影的宣傳語:成全別人,噁心自己。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2015年《老炮兒》上映時,馮小剛曾對媒體說:“我和老六一樣,跟這個時代都有點兒格格不入。”格格不入就在於,別人擠破腦袋想進入這個圈中之時,本已在圈中頂端的他,卻拚命想出圈。他說:“我一輩子沒有出圈,我快60了,老想做一點出圈的事。”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2016年,拍《我不是潘金蓮》,他和王中磊帶去探班的大佬吵了起來,宣稱:“我就這麼拍,你們不喜歡看別看,沒人投資我投,我自己看。”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2017年,《芳華》定檔“賀歲檔”,馮小剛發文“久違了賀歲檔,物是人非了”。他不再努力去迎合當下的觀眾,而是想拍能給自己帶來更大樂趣的電影,拍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電影,拍自己想表達的電影。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陳凱歌曾說:“男人不興拿自己的創作報私仇,我主張男人就是打掉牙往肚裡咽。”所以才有了霧裡看花的《妖貓傳》。

可馮小剛不僅咽不下去,還要帶著血吐出來。


最近幾年的採訪中,他已經不再聊票房了,他喜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我有錢花不完,拍電影不管你們喜不喜歡”。


這位“內地賀歲片之父”,前十年拚命入世,後十年努力出圈


2019年拍《只有芸知道》,不識時務的馮小剛再次試圖證實,那些理想主義的純粹和簡單動人的愛情,是否還能夠存活在如今的商業社會里。或者就像嚴歌苓的自況:“不管什麼時候,都做一個不湊合、不打折、不便宜、不糟糕的好姑娘。”


結語


從拚命入世到努力出圈,從順勢而為到順心而做,馮小剛說:“如果我三十歲我可以妥協,退而求其次,因為來日方長;但我已經快六十歲了,借社會新聞裡經常使用的一句形容‘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 ,我就不願意妥協了,因為時間無多。”
一直和時代較勁,一直和自己擰巴的馮小剛,在自己製造的成年人的童話裡,活出了大多數人想象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