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辞职备考,超走心经验说给你听…


我今年30岁,曾经是一名初中英语老师,于2018年辞职,专职带刚出生的女儿。


考研是自己多年的心愿,也是一个目标,可以激励自己保持学习的状态,使自己在带娃的过程中不与教师职业或社会脱节,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踏上考研之路。


1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


首先要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一群人与你有同样的目标,要充分利用网络,找到你的目标院校的考研QQ群,关注院校官方网站,以备第一时间知道最新信息,以不变应万变。


尽力找到刚上岸的师兄师姐,向他们借鉴经验。上岸的师兄师姐都很nice。我找到两个2019年上岸的暖心“师姐”(我比她们都大了好多,想叫小妹妹,但又感觉不合适),她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精神上的支持、策略支援、鼓励。


TQ师姐会给我讲她们老师的学术思想、研究成果等,也就是我备考指定书目的作者,帮助我调整备考战略,现在想想还是很激动。


HYT师姐说初试过线会给我提供她复试的资料,所以更想考上,当面感谢。


虽然现在看来可能会辜负,毕竟考研不是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但在这场战役中,我却意外有了很多收获,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2

考研是一场学习策略战


总结过去几十年的学习,发现自己没有学习方法,记忆平平,智商一般。但我坚信,只要你相信学习定有其法,结合实践不断努力、尝试调整,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即便背了忘,忘了再背,做题错到怀疑人生,但始终坚持自己的学习计划,通过不断的重复,后期我终于能将英语的正确率保持在70%-80%。


专业课从前期背得昏天暗地到自编口诀帮忙记忆,及时复习,多感官参与记忆,知识点逐渐清晰。体验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真的在足够熟悉中才勉强找到学习方法。


买对资料也很重要,我买的是上岸师姐推荐的相关资料,算是一个知识重难点的指引。学习围绕着真题展开,自己总结出题规律,明确学习方向。


3

考研是心态和体力的持久比拼


作为考研小白,除了上网查信息确定自己目标院校及相关书目外,迷茫的我查看了很多考研经验贴,结合别人经验初步拟定计划,然后开始学习。


其中很受用的就是知道大家都经历过长期自我迷茫、纠结怀疑的黑暗时期,所以我对自己做题错得一塌糊涂和背不进书的情况淡然应对,考研正是一场“剩者为王”的角逐。


我是在2018年决定考研,趁娃睡觉的空档看视频学习教育学,练习英语口语,备考处于信息收集和基础学习的散打状态。


真正投入学习是2019年7月中旬,婆婆帮忙带娃,我到家附近的师范院校图书馆,以每天近8小时投入学习,主要是英语和专业课的学习。


11月初,加入政治学习,12月,离考试20天,身体背脊疼痛难忍,心慌胸闷,心态崩溃,没办法坚持一个小时以上的学习,只能在学习半天,休息半天的状态中煎熬着。


政治基本上就是前一个月,每天两个小时看肖秀荣的精读和做1000题。做完一遍,心态崩溃后,没办法持续第二遍和理论概念的背诵。只剩煎熬,但是没放弃。进考场的前一刻都坚持再瞄一眼,结果真的都有考到,这真的应了”坚持就是胜利,剩者为王!”这句话。


在考试前夜,担心自己会胸闷到晕倒在考场上,于是安慰自己:无关结果,坚持到最后,走出考场,你就是自己的英雄!于是,稍作复习,安然入睡……


现在看来,考研,真的是一场靠体力+学习策略+心态+信息的持久战。

宝妈辞职备考,超走心经验说给你听…


写在最后——


有些道理,经历后,才懂得。


比如“坚持就是胜利”。整个备考时期,我就做了一件事,坚持。从坚持中看到坚持的力量,水滴真的会穿石,铁杵真的能磨成针。后期心态崩溃,仍然坚持的我,靠的是前期踏踏实实走过的路,它告诉我,只管坚持,努力的每一步都算数。


其次,“平常心”。 年近30,通过考研才让自己深刻的体会到“成也心态,败也心态”的含义,那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将是我余生追求的对事物的平和态度。


再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临近考试45天,没有周末,每天学习11小时,由于带娃后留下腰疼毛病,久坐加重了腰疼。心想着,坚持到考试就好了,不懂劳逸结合,最后疼到无法坚持学习,导致心态崩溃,得不偿失。


这个教训告诉我,不要和身体抗衡,那是你最后的本钱,扛不住了就真的血本无归。学习也是体力活,吃好,睡好,休息好,才能扛住备考中由于想太多而带来的“迷茫无助,自我怀疑”。熬过黑夜,终会迎来黎明!


最后,“想到就去做”,想的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比如考研,如果你想,就去做,无关结果,无论何种经历于你而言都会是一种财富。你要相信努力会有收获。


赢了,没什么大不了,只是你努力的回报;输了,就抱抱自己,你也很棒!人生不是马拉松,因为没有终点,只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愿2019年里所有的遗憾,都将成为2020惊喜的铺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