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堂明星到末路囚徒:銅市大佬劉其兵的期貨人生

”他可以說是那兩年全球最出色的交易員,因為是劉其兵首先發現並最終制造了期銅的這輪超級牛市”——來源不明的評論說。


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這也許是個無解的命題。


2008年4月,“劉其兵” 這個曾經響亮的名字,時隔兩年半後再度被公諸於眾時已不再引起慌亂,儘管仍疑竇叢叢。如同許多捅了大簍子的人一樣, 他曾經被視為失蹤甚或是死亡。


如今站在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庭上,一審被判7年徒刑的他自然早已不復“明星交易員”的榮耀,但原國儲調節中心副主任、法定代表人呂嘉範同時被判刑6年,這個耐人尋味的情節,表明劉也絕非當年被貼上“流氓交易員” 個人行為這個恥辱的標籤那麼簡單。


然而,根據法院判決,“劉其兵於 1999 年 12 月至 2005 年10月, 在擔任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進出口處副處長、處長及國家發改委物資儲備調節中心處長期間,違反國家對國有單位進行期貨交易的相關規定,將該中心資金用於境外非套期保值的期貨交易,致使發改委物資儲備調節中心損失摺合人民幣 9.2億元”, 已足以使他牢牢地被拴在國內重大衍生品交易醜聞錄的鏈條上。


從天堂明星到末路囚徒:銅市大佬劉其兵的期貨人生


天堂裡的“明星”


2005年11月14日,《華爾街日報》 網絡版刊登的一篇名為“ChinaCopper Trader Missing”(《中國銅交易員失蹤》)的文章,使“Liu Qibing”一夜之間為全球矚目。


其時,很多 中 國 媒 體 甚 至 都 不 清 楚 “LiuQibing”到底是哪三個字,以至於不少報道寫錯了名字。


人們從身邊有限的線索、甚至不惜遠赴英倫去探詢劉其兵的底細,但這位“說話不多,很多時候,就是你路過他身邊,他都不會跟你打招呼”的神秘交易者為人知之甚少。


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交易員看來,“劉是一個非常自在、隨和、財富不外露的傢伙”;在他的中國同行看來, 劉的沉默寡言與深居簡出,表明了他具有“幹大事”的稟賦。“


但顯然,對於 1994年 3月進入國儲局,1995 年即獲得難得的機會去倫敦金屬交易所實習半年的劉其兵來說,他不僅在仕途上一路平坦,其不算長的交易生涯也可謂堪逢盛世天堂。


根據《財經》雜誌的報道,1997 年 7 月,國儲局同意劉其兵所任職的國儲調節中心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業務,劉被授權為國儲調節中心在倫敦金屬交易所開立交易賬戶的交易下達人。


自1998年始, 國儲調節中心通過LME進行自營期貨業務,並在英國標準銀行、AMT 等期貨經紀公司開設了多個期貨交易賬戶,具體工作由劉其兵負責實施。僅僅1年後,銅市開始觸底,並慢慢回暖。


據報道,劉其兵在這輪牛市啟動之初就開始積極做多, 從銅價 1000多美元到3000美元期間, 他做得非常順手, 瑞銀集團倫敦金屬分析師Robin Bhar 向 《財經》表示,在2002、2003年間,當銅的價格還在每噸1600美元時, 劉其兵曾買入現貨運到中國;在2004年銅價漲到每噸2800美元時,劉將其賣出,獲利頗豐。


而劉其兵更擅長的是在上海期交所與 LME之間做反向套利。儘管上海期銅一直是跟隨 LME 走,被稱為“影子市場”,但兩個市場之間每噸有上千元甚至上萬元價差, 因此這種套利行為較為普遍。


由於國儲局強大的現貨背景, 劉的一舉一動更使跟風者眾,因此,據稱一度“國儲調節中心在國內市場獲利超過 7億元人民幣”。


從天堂明星到末路囚徒:銅市大佬劉其兵的期貨人生


末路上的“逃兵”


不過從銅價漲上 3000 美元開始,以熟練的技術分析著稱的劉其兵認為大跌在即, 於是不斷地在LME開空倉。據稱在2005年末事件爆發之前,2003年下半年,劉曾有過一次爆倉並因此有過第一次出走,但呂嘉範將其勸回。


2004 年中國實施宏觀調控後,受國內需求大幅下降的影響,國內銅價於下半年開始下滑,這加深了劉其兵看空銅市的判斷。據稱,至2005年9月中下旬,劉其兵已累計開出8000手空倉合約,其中致命的是投機性極強、 風險巨大的結構性期權空頭頭寸。


然而事實上是,銅價由2004年3月初突破3000 美元/噸開始啟動,一路狂奔 (到2006 年 5 月中旬達8790 美元/噸)。


與前一年另一起衍生品交易醜聞的主角———“中航油事件”始作甬者陳久霖相類,這樣敞口的鉅額頭寸很快就被國際資本大鱷盯住, 一出壯烈的逼空行情由此上演。


劉其兵的空頭開得越多,銅價就漲得越快,2005年9月,LME銅價從3500 美元/噸上攻至 3700 美元/噸。而至合約到期前, 銅價已經突破了4000美元/噸。至此,劉其兵的的確確成為了一輪“銅牛”的製造者。


2005年10月,劉其兵留下一封遺書後失蹤,起初倫敦的傳言是這位交易員在“度假”,至當年11月14日《華爾街日報》網絡版的報道後兩天,國儲局“有關人員”出面否認了交易員失蹤的說法,並指出劉其兵並非國儲局工作人員。


但有關方面的說法並非沒有依據,因為國儲局是國家機關,本身不能進行經營活動,因此1994年,國儲局出資成立了國儲調節中心,該中心屬於經費自理的事業單位。


這個說法引起了多家為劉其兵提供授信的國際經紀商的恐慌,尤其是國儲局方面表示劉其兵的交易是個人行為,他提供的授權書是偽造的,這意味著國儲局方面可以不必承擔任何損失。


據悉,包括英國標準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在內的 8家經紀商於2005年11月底聯袂赴京,與有關部門進行談判, 時間長達 3 個月之久,最後的結果是,雙方各自承擔一半的損失。


與此同時,國儲局的“自救”也在展開。


2005 年 10 月,國儲部門開始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增加銅庫存;10 月 26 日,國家發改委發文《抑制銅冶煉行業盲目投資, 促進銅工業健康發展》;11 月 11 日,國儲局官員一反常態地公開聲稱國儲局目前手上共掌握了 130 萬噸銅;11 月 16日~31 日,國儲局先後三次通過公開拍賣,向國內現貨市場拋售銅。


然而前兩次還帶來了銅價的回調,最後一次拍賣時,結果卻是 LME銅價再次創出 4255 美元/噸的新高,上海期銅的兩大主力合約亦均創出歷史高點。


至此,國儲局惟有長嘆“盡人事,知天命”!


據一些熟悉劉其兵的人士認為,“以劉的為人, 他不會不請示上級領導就私自進行交易”;劉在大學時的班主任葉老師亦表示:“如果是我瞭解的劉其兵,他做出這種事情很難讓人理解。”


劉其兵1968年出生於湖北省黃陂縣劉集鄉, 幼年喪父, 家境貧寒。“又刻苦,成績又好”的他 17 歲考入武漢大學世界經濟系。在葉老師眼裡,劉其兵的“思考很獨立。”


畢業那年,成績優秀的劉其兵本是可以繼續攻讀研究生的,但出於早日自立使母親能安享晚年的想法,他受到葉老師的推薦,選擇了去應聘國儲局的招考,併成為那年在武漢大學惟一一個被國儲局聘用的人。


對於一個貧寒的鄉下孩子來說,這樣的命運改變無異於一步登天,然而造化弄人。


2005 年12 月21 日, 劉其兵留下的合約到期交割日,LME銅價波瀾不驚,一場大戰硝煙似已散去,只留下靜靜的戰場。


2006 年6 月21 日,“逃兵”劉其兵在雲南昆明書林街富邦花園的一套住房內被捕。


從天堂明星到末路囚徒:銅市大佬劉其兵的期貨人生


劉其兵的“紅”與“黑”


“明星交易員”劉其兵近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被判處7年徒刑,事隔國儲銅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期貨期權鉅虧兩年後再度引人注目,作為關注這一領域的相關各方,確有許多值得思考和借鑑之處。


從事件的發展和披露的資料判斷,劉其兵即便上訴至高院也難逃囹圄之災,爭論的焦點無外乎集中在交易決策是個人行為還是政府意志上面,虧損是按一個什麼標準來核算的,以及事發之後劉是否存在故意逃避?


劉其兵的故事,與我們已經熟知的中外交易醜聞相比並沒有多少離奇之處,手法上也不存在多少“創新”,損失金額雖近10億,若是與中投入股黑石的浮動虧損相較,恐怕也令當事人多少有些心潮難平。


但如果我們把這一事件放在中國不可阻擋的消費需求和大國崛起背景下,放在國人參與國際金融商品市場和國內相關市場起步較晚、時間較短上來考察,就會清醒明白許多。


偏偏期貨市場被稱為貿易的最高形式,交易規則相當透明,盈虧每天都計算到小數點後兩位,就單一賬戶而言,能夠自欺,卻無法欺人。


國儲局作為國家行政部門,理應起到物資緊張時供應市場放儲平抑價格,物資充足時收購入庫以備今後不時之需。


當倫敦銅折算進口價小於上海期貨市場銅價時,買倫銅賣滬銅,再加上國內現貨市場是最終需求方,國儲局的套利行為當立於不敗之地———即使套利最終無利可圖,也能在國內現貨市場迅速賣出。


而自2004年起, 這一天平傾斜了,倫敦銅折算進口價明顯高於滬銅,國儲局最終喪失了應有的立場,開始從事所謂的反向套利———賣倫銅買滬銅,這相當於把國內的銅賣到國外,而中國由於電力行業的急劇擴張正張著大口需求精銅!


我們不清楚這一關鍵決策是如何做出的,從劉其兵的頂頭上司呂嘉範同案獲刑來推斷,至少不是他一人拍的腦袋,這很可能是讓劉最終覺得委屈之處。


從國家利益的角度考慮,這是值得慶幸的,但若將“手法”拔高到所謂東方智慧的話,那麼很可能在彈冠相慶之際又一次錯過了檢討自己的機會。


政府究竟應該在經濟中扮演什麼角色?


制度設立後為什麼形同虛設?


在交易市場中,越是大的機構,越容不得半點差池,最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一步走錯,滿盤皆墨,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劉其兵與另一位有類似境遇的陳久霖將分別在中國和新加坡的鐵窗下切身體會這一點;而從更大的層面來說,又將如何體味?


為了這篇評論,筆者費盡心機地尋找劉其兵的影像,但在互聯網時代,如此響亮的一個名字竟然找不出一張照片,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從天堂明星到末路囚徒:銅市大佬劉其兵的期貨人生


從天堂明星到末路囚徒:銅市大佬劉其兵的期貨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