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鎮:群眾自治築牢“防控牆”

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古藺鎮將疫情聯防聯控同鄉村治理工作相結合,統籌社會力量的協同機制、激發群眾作為基層治理的主體作用、推動群眾自治力量成為堅實保障,辦了實事、解了難題、穩了人心,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巨大作用。

“我們的家園,我們自己守護!”

以自治解難題

“飛龍村民,如非必要,絕不出門。”在古藺鎮飛龍村入村口,這12個字顯得格外醒目。村民羅成才、胡顯麒守在這裡,對過往的人員進行體溫測量,耐心地詢問人員疫情接觸信息,沒有絲毫懈怠。他們兩人都是黨員,最近又多了個身份——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

古藺鎮:群眾自治築牢“防控牆”

為了減輕鎮村幹部的工作壓力,羅成才、胡顯麒主動請纓,與其他20餘名黨員、群眾成立了“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將致古藺鎮人民的一封信貼到每家每戶。“如果所有人都自覺做到疫情期間不外出、不串門、不聚會,就可以防患於未然,那疫情就能得到更有效的控制。”胡顯麒說。

致古藺鎮人民的一封信上牆後,飛龍村村民快速響應:“我們承諾,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如無必要,絕不出門。”……

在基層複雜艱鉅的疫情防控形勢下,自治力量有多強大?

古藺鎮:群眾自治築牢“防控牆”

在古藺鎮各社區、村,“鄉音十足的土味喊話”“直奔主題的硬核標語”“形象易懂的防控小視頻”大展功效,將疫情防控知識轉變成群眾聽得懂,記得牢的“古藺製造”,通過廣播、網絡向廣大農戶普及疫情防控知識;“這個疫情防控順口溜,聽幾遍就記住了,實用得很”。返鄉大學生周覓,利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創作疫情防控順口溜,通過微信及媒體平臺推送,受到群眾一致好評;“乖乖,快回家”,車身貼著寵溺標語,車頂綁著小喇叭,十多輛義務宣傳車在古藺鎮的街頭巷尾,用寵溺的語氣勸導群眾疫情期間少出門,用小喇叭織起防控網。

古藺鎮:群眾自治築牢“防控牆”

“醫生、警察、街道、村居連日工作,放棄休假,只為尋找武漢及周邊歸來的你,請主動聯繫社區衛生站、村衛生室,服從隔離安排,請不要讓疫情再度蔓延,戰勝疫情,人人有責!”在古藺鎮各小區的微信群裡,業主們積極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及時傳遞科普知識、及時闢謠、參與監督,“微自治”效果明顯。

古藺鎮:群眾自治築牢“防控牆”

2月初,古藺縣發佈進一步升級疫情管控公告,各小區、鄉鎮設立宣傳點,勸導群眾居家防控、減少外出。“我們有三個代購員,都是自願加入到疫情防控的村民、黨員,負責幫全村村民購買生活必需品”。王堂村黨支部書記張光其告訴記者,疫情”阻擊戰“一打響,就有70餘名村民、黨員主動請戰,擔任起了全村的宣傳員、代購員、後勤保障工作者,為全村疫情防控築牢了堅固屏障。

古藺鎮:群眾自治築牢“防控牆”

2月11日,一千餘斤蘿蔔、南瓜從飛龍村運往王堂村聚居點。“特殊時期互幫互助是應該的”,飛龍村第一書記許蓁說,考慮到王堂村聚居點居民買菜不便,本村村民便主動伸出來援手,幫助他們解決一時之需。

“村裡的事就是我們自己的事。”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在黨員、鎮村幹部、志願者的引領下,群眾在自覺自我“隔離”的同時,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中來。他們中有的人為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送飯菜、秋梨膏、奶茶等;有的人則全家上陣,自願輪流24小時堅守在卡點上;有的人主動報名,為居家隔離觀察戶“代購”……

古藺鎮:群眾自治築牢“防控牆”

一份份請戰書,一位位黨員的帶頭示範,一件件文藝作品的文化力量,“潤物細無聲”,給古藺鎮全民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