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吧!別讓疫情搞得你總這麼焦慮

  • 原創丨版權:書報文摘(微信公眾號id:shubaowenzhai)
  •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昨天,剛看了學而思網校發佈在話題#口罩裡的春天#的一段視頻。

開頭是一個戴著口罩小女孩兒,一雙明眸閃閃發亮,並配文“烏雲遮不住太陽,口罩也捂不住心裡要盛開的花”。

鏡頭下一秒切換到了翻閱的書籍上,“只要書聲在,希望就在。”

緊接著便是來自中國各個城市的老師和小朋友朗誦的一篇朱自清非常有名文章的《春》,他們動情的誦讀與生動的圖片相得益彰。

看了視頻的我被深深的感動了。

魯迅先生曾說:“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

如今看來,這句話也不失道理。

疫情當前,很多人宅在家裡,無所事事,但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該沉澱下來,捧一本書來讀。

因為,書籍能給我們帶來太多力量。

讀書吧!別讓疫情搞得你總這麼焦慮


1.


書籍給我們內心安寧


2月6日,湖北武漢。

國際會展中心的“方艙醫院”正式啟用,一位“清流讀書哥”的照片在網上刷屏走紅。

他躺在白色似雪的病床上,翻看著手中厚厚的圖書,神情專注。

戴著口罩,還堅持看書的年輕男人,顯得那般與眾不同。

病床、口罩,還有手捧的書籍,一度引發熱議與思考。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焦慮、不安、恐懼等情緒籠罩在一些人的心頭。

可生活還要繼續,我們都應該知道負面的“喪”情緒,對現下的境況毫無益處,反而只會令人更糟心。

而書籍如良藥,閱讀是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這時,不如手捧一本書,帶來內心的片刻安寧。

讀書吧!別讓疫情搞得你總這麼焦慮


2.


書籍給我們知識充電


最近,看了荊江評論的一篇文章,題目是——宅在家靜心讀書,也是防疫貢獻。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黨和國家英明決策,科學布控,舉國上下,眾志成城。

醫護人員捨生忘死,全力以赴,奮戰一線,救死扶傷。

作者認為,我們這些被層層保護的老百姓,宅在家靜心讀書學習,就是最好的防疫,最好的貢獻。

細細品讀下來,自覺說得極是。

非典讓我們團結,地震讓我們奮發,肺炎讓我們深思……任何災難都有兩重性。

平素忙忙碌碌,很少有機會,有這樣長的時間能讓我們宅家獨處。

疫病讓我們損失了許多物質的東西,但我們可以用精神文化來彌補。

停下來,靜心讀書,深入思考,給自己知識充電。

不僅防了今天身體疾病的疫,還防了思想精神之疫。

讀書吧!別讓疫情搞得你總這麼焦慮


3.


書籍給我們靈魂自由


前些天參加了一個公眾號的“以讀攻毒”的閱讀打卡活動,與活動前每天宅家追劇玩兒手機不同,參加活動後,我每天的大多數時間就是待在房間靜讀。

房間有一面大的落地窗,我喜歡把簾子捆束起來,明媚的太陽無遮攔地透過玻璃,照射於身上。

就這樣,沐浴在陽光底下,配上一杯清香的茉莉茶,我低頭靜讀,遨遊在書籍的海洋。

累的時候,放鬆雙眼,抬頭遠眺,外面春景正好。

有人曾說:“讀書,是向內旅行,去往精神世界。”

誠然,讀了很多本書,常有一種自己的靈魂穿破桎梏的錯覺。

總覺得自己在書裡,去了很多的地方,認識了很多人與故事。

所以,每當身邊有朋友宅家久了,發消息跟我抱怨說:“好煩啊,每天在家,都不能出去玩。”

我就會回答說:“那我推薦一本書,你去讀一下吧。”

當然,讀書的意義不止於此。

文人冰心有言:“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越是這樣的時候,我們越該讀書。

如此,以這樣的姿態,才能更好地抗擊疫情。

讀書吧!別讓疫情搞得你總這麼焦慮

作者簡介:雨昔,心中有了溫度,文字就有了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