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託在哪裡?

鞠躬盡瘁,健康中國。

敬畏當道,使命必達。

寄託在哪裡?


寄託,每個人應該有一個寄託,或者這叫活著的基礎使命。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才能真正富有生命力,如何才能不斷自我優化並真正有進取心地拓展,其根本在於我們內心必須塑造值得寄託的目標,值得付出的目標。事實上,讓我們擁有真正清晰的寄託,或者富有熱情的目標,這是異常具有挑戰的目標。

我們需要清晰寄託的含義,如果我們寄託在一個顯性、短期、物質類的目標,我們很快就會發現,這種寄託沒什麼價值,也沒什麼需要值得寄託。我們只有寄託一個相對中長期的成長目標,寄託於塑造傑出的後輩,或者寄託於一種終極的社會存在價值。這可能是我們能夠不斷優化自我的動力,不斷接受各種挑戰的內因。當然,我們也可以有很多具體的目標,例如對為人子女的孝道,這些都是讓自己不斷超越同齡人的動因。最為可怕的是,在我們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我們的內心毫無寄託;或者即使有寄託,也沒有在相對清晰的時間目標下去實現,沒有真正讓自己富有使命感地去實現這些目標,並不斷超越自我。

疫情之下活著的價值

昨天黨中央一場覆蓋全國各級黨政軍、各人民團體副處級以上17萬幹部的電視電話會議,顯現出這個組織強大的執行力、生命力、戰鬥力。依據新聞報道,這是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電視電話會議。即使在疫情嚴重的環境下,這個組織從來沒有忘記超越自我,不斷在新的環境下去做組織更新,並不斷接受新的挑戰,不斷讓自身蛻變。這次電視電話會議是在非常規歷史環境中的一次電話會議,也讓另一個層面加速了數字時代的到來。因為這種規模性的會議精神落地讓整個社會的基礎運營設施快速進行數字化。

從其他新聞可以看到,政府當局已經把既定五年的5G基站鋪設提前到本年度完成,全面推進國民經濟的數字化。一場巨大的疫情危機讓一個十四億人口的中國提前五年完成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這讓我們看到一個有生命力的組織在面臨非常規情況的快速適應人能夠力、自我迭代能力以及落地執行能力。我們必須承認,這次疫情正在重塑中國,正在重塑政府的執政體系,同樣也在快速完成了整個商業運行體系的全面迭代。

如何適應革命性迭代?

在這種大的歷史環境下,在整個經濟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政府已經全面開始實施提前佈局、落地與轉型。作為一個分子的我們,如何在這種革命性迭代的過程中,在時代的洪流中,在有所寄託的前提下不斷迭代,完成自身的不斷超越。這是疫情之下帶給我們的全面挑戰,因為整個時代已經從信息時代快速迭代至數字時代,並且以我們無法想象的速度。

一年、 兩年、三年後,我們在哪裡?

速度,速度,速度。

一起努力。

小人生,大有種,我們一直在努力。

事業需要有心人;

一杯清茶清天下。

寄託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