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閉眼吹中國平安的人:非蠢即壞

2020年,閉眼吹中國平安的人:非蠢即壞

導語:解構保險帝國內外部的投資機會。


中國平安(SH:601318)年報出爐,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2b投資者關注淨利潤,財經媒體工作者關注代理人數量,普通投資者關注內含價值,文藝投資者關注營運利潤和新業務價值率,價值投資者關注折現率調整,資深投資者關注稅前營運利潤。


我對中國平安有幾個不成熟的看法,以及說說從這份年報及擴展其它資料研究中看到的機會。本帖分如下幾部分:


中國平安真實業績“糟透了”;

但凡結構轉型的公司業績沒有好的;

內部的投資機會,平安銀行和好醫生;

外部投資機會,保險業裡的“跟誰學”?


先知堂以上觀點延續此前三篇分析文章,《中國平安Q3:業績是浮雲,低估是幻覺》、《中國平安與“內卷化”搏鬥的局部坍塌》和《董監高十級大地震的中國平安:像一隻沒有腳的鳥》。


不管怎麼看,中國平安的2020年都不會太好,那些閉眼吹中國平安的,就比如某匯“2020年核心資產論”,比如各種無論任何消息都解讀為利好的大V,先知堂覺得有四個字適合它們,非蠢即壞。


01、中國平安真實業績糟透了


保險公司淨利潤受投資標的市值波動影響比較大,所以剔除了短期波動的營運利潤,更能反映中國平安真實業績表現(它的長期投資回報按5%假設)。


你從表面上看,結論是中國平安業績過得去,歸母營運利潤同增18.1%至1329.6億元,安心,並默唸,“持倉的中國平安股價十個月沒漲但業績又增長,資產又增厚,我是持股待漲的價投,價值只會缺席不會遲到,乾巴爹”。


然而,表面上的東西如果不仔細辨別往往會誤導投資決策。


觀察分部業績,2019年推動集團營運利潤的,仍然是壽險。


2020年,閉眼吹中國平安的人:非蠢即壞


2019年中國平安的營運利潤為1329.6億元,其中壽險營運利潤同增24.7%至889.5億元,佔總營運利潤的67%。進一步列出壽險營運利潤的明細你細品。


2020年,閉眼吹中國平安的人:非蠢即壞


壽險的稅前營運利潤僅增長2.6%,停滯的。對,停滯的。原因有兩個,1是息差收入下降,這是為應對2018年資本市場波動,保持分紅萬能產品的長期結息競爭力,主動降低息差;2是營運偏差下降,主要是由於加大科技和隊伍建設等戰略投入,以及保單繼續率波動導致的。


按道理,稅前營運利潤停滯,稅後營運利潤也應該停滯才對,可後者卻增長24.7%,為什麼?因為所得稅大幅下降導致稅後營運利潤上升。


所得稅大降的原因——2019年5月29日上頭頒佈的《關於保險企業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導致有效稅率下降,明年這個稅率就跟今年一致了,沒有太大的影響了,如果稅前營運利潤不能有效提升,平安的業績就不好看了。


隨著“保單價值率提升”轉型的進一步深化,2020年營運偏差的壓力感覺還是比較大。2020年Q1,壽險個人新業務保費大幅下降是註定了的,全年很可能比去年還差,這會傳導到剩餘邊際,進而傳導到剩餘邊際的攤銷,影響營運利潤。


先知堂去年Q3的帖子《中國平安Q3:業績是浮雲,低估是幻覺》就開始說,淨利潤大增只是浮雲,一定要等著壽險個人新業務保費的拐點才買入。那篇帖子到今天,股價不斷沒有如很多大V想象的120元,160元,甚至還下跌了8%。


我個人認為這個階段除非很低估——我個人看法是3年(2020年-2022年)營運利潤15%增長,13倍營運利潤的市值(2.63萬億),預期三年100%收益率對應股價72元時才加倉——否則就是等拐點,死等。


02、但凡結構轉型的公司業績沒有好的


從經營歷史上來看,中國平安是一家超級牛啤的公司,我為什麼堅定的不看好的它股價(個險新單沒有重拾雙位數增長之前),因為據我淺薄的觀察各大公司的經驗,轉型期的公司,發展的動能轉換的公司,股價沒幾個走得好。


  • 你能想象向境外遊,入境遊轉型撐起攜程的股價?
  • 你能想象低端手機份額下降,推高端手機的小米股價能走好?
  • 你能想象2018年2019年遊戲版號封印,靠產業互聯網撐起騰訊的股價?


即使轉型成功,但這中間一定會有業績斷檔期,新老動能青黃不接,2019年下半年至今,平安很明顯的處於壽險轉型的深水期:


先看看中國平安個險新單的增速,2018年,在4月以後重回增長態勢,而2019年,則全年萎靡。每年12月開門紅的沖喜可忽略,因為隔年1月必然會付出“代價”,比如2020年1月個險新單同比下滑14.9%。


2020年,閉眼吹中國平安的人:非蠢即壞


平安落實“保險姓保”可以說在2019年進入了深水區,個險新單保費可以看個總體,下面還是細節:


  • 2019年平安主動大刀闊斧的砍分紅險和萬能險,
  • 2018年這兩項可都是提供雙位數增長的。


2020年,閉眼吹中國平安的人:非蠢即壞


保險公司從低價值率向高價值率保單轉型,不僅是銷售產品的改變,更是渠道的優化,也就是代理人隊伍的優化。先知堂的另一篇帖子《中國平安與“內卷化”搏鬥的局部坍塌》說過代理人的事。2019年全年個人壽險銷售代理人減少17.7%至116.7萬人(整整少了25萬人),2018年同期增加2.3%至141.7萬人。轉型調整完成還需看到代理人數量穩定,穩中有升。


中國平安的深度轉型時期,碰上了肺炎肆虐,這既是危機,轉型平添難度。也是機遇,在各大險企(無論是中國人壽,新華人壽還是友邦保險)的代理人都無法展業時,它能夠最大程度的受益於科技能力與金融業務的融合,短期內可能顯現不出危機,但長遠來看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個時候的機會我覺得不在中國平安這個大集團。機會出在內部的被科技賦能的子業務,還有外部不受肺炎影響的替代勢力(談完全替代還為時尚早,但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窗口)。


03、內部的投資機會,平安銀行和好醫生


大家都知道中國平安的價值不僅在於保險,還在於綜合金融和科技能力。當前保險受困於轉型,換個思路,我們是否能看到集團內部子公司的機會?它們即享有綜合金融交叉銷售的利好,即享有科技能力的賦能,卻又是單獨上市的個體不受保險業務的影響。


中國平安體內有兩個標的比較有價值,1是平安銀行,2是平安好醫生。


(1)平安銀行的價值


這幾年主導平安銀行成功轉型零售銀行的謝永林(現在仍然是平安銀行董事長),已經火箭般躥升到集團聯席CEO兼總經理的位置,馬明哲之下第一人。對於謝永林感興趣的可以看看這篇帖子,《董監高“十級大地震”的中國平安:像一隻沒有腳的鳥》。


2020年,閉眼吹中國平安的人:非蠢即壞


有謝永林這張“通行證”,平安銀行在集團內部能享受很大的資源協同。代銷保險的常規操作之外,從集團5.2億互聯網用戶池子裡撈零售客戶、信用卡用戶和財富管理客戶,給壽險財險客戶發放“新一貸”,給在汽車之家上看車最終買車的用戶做汽車金融等等。


科技方面的賦能也是其他同行不具備的優勢,比如它的AI信用卡,全年發1430萬張信用卡90%通過AI自動審判,通過“一鍵即享”辦信用卡的客戶超400萬。比如它的AI客戶,全年非人工服務佔86.1%。還有通過技術手段實現風險防控、貸後管理、人員培訓等,這些科技能力會逐漸體現在效率的上升,成本的下降。


集團的協作提升收入,科技的賦能降低成本及壞賬,尤其是後者,平安銀行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2019年其資產減值損失584.7億元(主要是貸款和墊款損失532.9億元),佔營業收入的42.4%。而行業標杆招商銀行的這一比率是23.9%(年報未發,採用2019年中報數據)。


現在平安銀行的淨利潤增速是13.6%,未來三年淨利潤CAGR很可能15%+,如果按增速給予15倍市盈率估值,對應市值是6432億元。現在市值3023億元,有可能三年1倍。


(2)平安好醫生的價值


平安好醫生年報的時候碼過一篇,《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成長性是非常看好的,只是現在的估值有點貴,等便宜了再聊它,可以先關注著。


04、外部投資機會,保險業裡的“跟誰學”?


肺炎對完全在線化的業務模式比較利好,減少用戶教育成本,沒有線下企業的競爭,從各路線上化公司的股價漲幅上,表演著資本市場的認可與追捧。


平安等保險巨頭們受制於肺炎的時候,有一家剛上市的公司值得關注,慧擇控股(NASDAQ:HUIZ)。


這個公司有點像前幾天說的跟誰學(NYSE:GSX),跟誰學是一家純在線教育公司,比好未來新東方要純~另外,它由於過去的失敗經驗中積累了自媒體流量,使獲客成本低於其它家而實現盈利。


慧擇作為保險經紀商,一方面幫1000+保險公司賣產品,一方面更進一步的與保險公司合作定製產品,達爾文1號,守衛者2號,慧馨安2.0,芯愛等。它的秘訣一是定製產品的高性價比,二是自己“養成”的1.6萬個自媒體號,三是通過線上顧問(相當於代理人)服務更年輕的群體戰勝壽險產品的“複雜性”。


2020年,閉眼吹中國平安的人:非蠢即壞


  • 2018年慧擇扭虧盈利290萬。
  • 2019年前三個季度收入同增112.1%至7.2億元,經調整淨利潤同增400%至1.03億元,目前市值5.6億美元,看起來是比較不錯,這家公司我已經很散戶的“先買入一部分後研究”了~


05、寫在最後


舊有的發展模式必然被新的增長路徑所代替,平安已經走在轉型最前沿。它不缺治理能力,不缺戰略能力,不缺股東的認可(分紅給力),它只缺時間。


你願意在停滯中等待,還是等待關鍵時機?這是門哲學,也是門藝術。


往期文章精選:

  • 現在,阿里把優酷等文娛業務,賣給今日頭條的最佳時機
  • 老妖芒格2020年Daily Journal股東會問答:多數人再努力也仍是底層(萬字長文)
  • 小米的高端化很難成功,就像二戰時德軍的“導彈笑話”
  • 年報季|平安好醫生嬗變:不再是“洗流量”的邏輯
  • 阿里巴巴,21世紀的蒙古帝國
  • 科大訊飛:11年16倍的“最慘”人工智能公司
  • 現在,美團收購滴滴的最佳時機
  • 致海康威視22萬股東: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
  • 董監高“十級大地震”的中國平安:像一隻沒有腳的鳥
  • 碧桂園、萬科、恆大和融創,今後五年誰最具投資價值?
  • 今天的騰訊就像3年前的百度:“一代宗師”也會老去
  • B站,逃得過被“收編”的宿命嗎?
  • 1年漲5倍,跟誰學的套路:名師百萬年薪和“殘值”回收
  • “網文大佬”閱文的本質:業績高度不確定的影視公司
  • 留給“中國雲計算第一股”優刻得的時間不多了
  • 市值管理技術哪家行?福建廈門找瑞幸
  • 傳音控股的“國際下沉”走到了終點?
  • 從人類學角度看拼多多
  • 掃地機器人龍頭科沃斯:被小米系壓的“自斷一臂”
  • 小米和格力的“戰爭”全面升級
  • A股、港股、中概股企業的《慶餘年》
  • 你在嘲笑巴菲特,巴菲特在等你破產!
  • 致A股投資者:比小聰明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層操作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