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集咽拭子,她與病毒“面對面”

寧德網消息(閩東日報記者 鄭舒)採集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是判斷新冠肺炎的關鍵一步。對於有經驗的採樣人員,這項操作並不難,但要與病毒“面對面”,風險性極高。

馳援武漢的寧德市康復醫院護士陳秋梅,工作地點位於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這裡收治的是輕症新冠肺炎患者,病床週轉快,每天有許多患者要做咽拭子檢測,她負責A艙所有咽拭子採集工作。

“採集咽拭子必然是高危的。”陳秋梅說。病人一個張嘴的動作,就會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這是採集咽拭子的一線護士們,必須直接面對的巨大風險。稍有不慎,採樣人員隨時都可能被感染。

如何保護好自己?陳秋梅說,採集咽拭子的時候,她們儘量不站在患者正前方,減少暴露的風險。採集後,必須馬上做好消毒工作,並處理好相關垃圾。相比其他醫護人員,她們除了要戴好N95口罩、護目鏡,穿好防護服、隔離衣,另外還要加個防護面屏。

“福建醫療隊把隊裡最好的N95口罩和裝備給了我們,怕我們感染病毒,我們打從心裡感激。”陳秋梅說。

採集咽拭子工作必須爭分奪秒。因為咽拭子標本在25℃常溫下只能保存2小時,所以一定要在兩個小時內完成工作,並做好交接。

“經常有患者來到採集室門口,急切地詢問為什麼還沒輪到他們,或者檢查結果什麼時候才能出來,我們也要花不少時間解答,這給緊迫的工作增加了難度。”陳秋梅說。

通常情況下,採集咽拭子的工作一天由三人分工合作,一人在門口維護秩序,兩個人進行採集。與陳秋梅配合的有來自廣東的護士,經過多天的磨合,這些來自不同城市不同醫院的戰友們也越來越默契。

“這項工作決定了病人的診斷及出院的標準,所以不論是醫生還是患者本人,都十分重視。雖有風險,但不能退縮。”陳秋梅說。在特殊的時期,特殊的地點,有了這些特殊的經歷,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