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好聽的“四大姓氏”,隨意搭配的名字都很好聽,你覺得是哪四個呢?

籬上青說歷史


最好聽、最實用、最霸道的姓氏一定是李姓,君不見華夏李姓滿天下,十人同行必有李。好吧,詩仙的名句被我改成了打油詩,不過詩仙也姓李,想來他是不會介意的。

一、“李”姓第一大姓無懸念,關鍵還有來歷好、意思好、名人輩出、特大氣等許多優點。

1、說“李”姓來歷好,是因為李姓自稱是上古聖賢皋陶之後,皋陶是誰?是大舜王朝的司法官,是大舜準備禪讓傳位的候選人之一。據說,除了大禹以外,皋陶是最有可能繼位的。又說,大禹繼位後,若不是再次做為最大候選人的皋陶死了,恐怕就沒有以後夏啟開創夏朝的事兒了,也就沒有“家天下”了。

好了,過了不知道多年後,自稱皋陶後裔的李淵終於把第一把交椅弄過來了,建立的強大的唐朝,皋陶想來也不會遺憾了。

總之,李姓來源於上古與大禹齊名的皋陶。

2、說“李”姓意思好,因為“李”者“理”也,有理走遍天下,呵呵,其實是因為皋陶做的是理官(後世稱作大理)。但司法官終究是要講道理的,說它有理也沒太大問題。還有一說,與李樹有關,大概是說老子李耳出生李樹下之類的。唐朝尊李耳為玄祖,到唐玄宗時對老子李耳的崇拜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道德經幾乎是各個衙門的必備材料。想來,說李姓與太上老君有關係,這也很有道理,那就與神仙扯上關係了,通玄入聖。

3、名人輩出。這就不用舉例了,李姓名人的數量恐怕絕非其他姓可比。其實按照古代的拆字法,“李”這個姓的確是容易出頭的姓。

4、“李”姓特大氣,不封閉,這點是其他姓氏難得的風度。天下除了王姓以外,恐怕沒有其他任何姓有李姓這樣的包容性。可以說,李姓是來源最多的姓氏之一,當初唐朝皇帝對國姓的賜予,歷朝歷代恐怕都沒法相比。加之很多改姓的喜歡改做李姓,這李姓的大氣、包容就宏廣得很了。

好吧,李姓的名字特別好起,無論簡單的李白,還是稍顯複雜的李隆基,無論是稍俗李二、還是暗含深意的李世民,聽著都很順耳,這個姓在音韻上很好,順!

二、第二個還是通俗易懂,天地人三才俱通,“王”姓也,正是世界第二大姓(想來我中華第二大姓,自然也是世界第二大姓)

1、說“王”姓,三橫畫是天、地、人,一豎畫溝通天地人,因此才成為王者,這造字本就霸道。這恐怕是後來人附會的解釋吧,星火辰看甲骨文中的王字,好像更像一頂高高的帽子似的。

2、王姓的確很多來源於王者之家。首先,來自於王子喬,是周朝最高統治者的太子,後來成了神仙。又有說,戰國七雄的齊國滅亡後,齊國諸田因為曾是王家,改姓為王。想來,歷朝歷代的王者後裔,改姓王的不少吧。因此王姓的來源也極為豐富,含括宏遠。

3、王姓起名,大多都沒什麼音韻上的障礙,唯一和八字一連,讓人大是憤怒,沒辦法,誰叫天地有甲魚這種動物呢?然而,從歷史學來講,這也未必就是不利。想那五代十國時能和朱溫、李克用一爭天下的前蜀開國皇帝王建,人家本有個綽號叫做 “賊王八“,後來王建當了皇帝,自覺不雅,給自己起了個字,從此又叫“王光圖”。可見這王姓起名唯一的不雅,早被王建的皇圖霸業給壓下去了。

三、說好聽、好起名的四大姓氏,加個“大”字,前兩個當之無愧,後面的都不好說。張、陳、朱、鄭等姓當然都不錯,自然的大姓,然而沒有慕容、宇文聽著魔幻,慕容、宇文魔幻,但卻人口基數不足,非要加兩姓,星火辰選趙、劉二姓

1、這兩姓,都是大姓,符合首要大姓的條件。

2、這兩姓,起名都沒有大障礙,聽起來都順耳。

3、這兩姓,都是歷史上個性十足、談資最多的姓氏。要說我中華最多的漢族來歷,必然離不開劉姓。要說中華內核精忠報國的信念,必然離不開趙姓。關於這二姓的故事太多,記憶太深刻,也無需多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